第二章

北極探險英雄南森

1879年,美國海軍上尉華盛頓.得.朗格帶領珍尼號探險隊,從舊金山出發,奔赴北極,尋找地理學上的北極點。經過幾個月的航海,在赫拉洛島附近被冰塊阻攔。此後,珍尼號被海流衝向西方,經過烏蘭格爾島,又繼續向西北漂流了1年5個月,1881年6月,不幸在新西伯利亞島北麵的冰海觸礁沉沒。

珍尼號的海員們到達西伯利亞的勒拿河河口時,由於饑餓與寒冷,整個探險隊隻剩下2人。

1884年,有人在格陵蘭西南海岸發現了珍尼號上的漂流物,包括油布做的褲子和其他器具。

為什麼這些東西能從西伯利亞漂流到格陵蘭南部呢?它們是否是從北極點流過來的?或是通過極點附近的地方飄過來的?

每天夜裏,瞭望員都發現冰山,而指揮官則會發出“全體到甲板上集合!”的命令。這樣連續多次,探險隊的隊員根本無法安睡。據說泰拉號的船長克洛基,在那個冬天裏一直都站在甲板上,偶爾也隻是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根本沒有上床睡過覺。

南森的一位朋友在哥達塔沿著格陵蘭海岸流動的流水中,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木片,那是愛斯基摩人用來射鳥的武器的一部分,和格陵蘭西岸的愛斯基摩人所使用的完全不同。

這種武器從阿拉斯加海岸漂流過來,是白令海峽地帶的愛斯基摩人的用具。武器上麵,嵌有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從居住在東西伯利亞沿岸的愛斯基摩人那裏買來的瑞士磁製珠。

南森過去在格陵蘭航海時還發現了另一個有力的證據,由於格陵蘭當地生長的灌木,不適合作為格陵蘭人建造小船和雪橇的材料,所以他們便到海岸邊收集流木來製造小船和雪橇。那麼,這些木頭到底是從哪兒流來的?根據一位植物學者的解釋,這些漂到格陵蘭的流本,大部分是西伯利亞的落葉鬆,所以應是從西伯利亞越過北極海來的。

南森認為,既然木材可以越過北極地,人也應該順著海流到達北極點。於是,他便計劃設計一艘特殊的船,以便能夠巧妙地通過流冰,漂流到北極。

他開始設計一艘能巧妙通過冰道的船,並盡可能將它建造得小巧、堅固。他認為:“隻要能夠裝載在5年時間內,12個人所需的物資和煤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船是否撐得住冰的壓力,所以船側一定要保持充分的傾斜,讓冰不易附著在上麵,同時使冰不但不能將船身夾住,反而還能將船推上海麵。”

1893年6月24日,南森將自己所設計的船命名為佛拉姆(前進號),從挪威的柏帕維根出航,當時的佛拉姆號船上,除了南森及船長奧多·史貝托拉普外,還有10個挪威人。南森在他的遠征日記中寫道:“小巧的佛拉姆號像箭一般很快地駛向裏沙卡灣,賭命的旅行就這樣開始了。”

他們一直在北歐的沿岸向東航行,3個月後,佛拉姆號終於進入了俄國北方的北極海,並繼續向北極的流冰區前進。他們原來是計劃在危險開始之前,先在新西伯利亞島補充物資。然而,南森卻在到達西伯利亞以前,就把航向改向北方,以致於還不到9月,佛拉姆號便被困在冰中,開始在北極海域中隨著流水漂流。

冬天到來後,冰層愈來愈厚,南森和海員們開始擔心佛拉姆號,不知它是否會遭遇與珍尼號相同的命運,被冰壓扁。一晚,船員們正在進餐時,突然聽到冰裂開的聲音,而且裂開的聲音與所引起的聲響慢慢增大,最後,音量甚至超過了船員們交談的聲音。隨著冰壓迫船側,船開始上升,南森對佛拉姆號的設計和改造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

隨著流冰漂流,日子真是愈來愈單調,原本是十分活躍的南森,著實無法忍受這種被冰封閉起來的生活。他在日記上寫道:“真希望恢複到有生氣的生活方式,每天都靜止不動,真的會把人類的靈魂給淹沒,單調的生活就像冬夜一樣黯淡,我必須設法打破這種晦澀和充滿惰性的日子,尋找發泄精力的方法。可是,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真希望來一場暴風,把這些冰塊撕開,出現像那些沒有冰的大海中的波浪,那樣該多好啊!”

12月底,佛拉姆號到達了北緯82度30分的地方。以前曾經在流冰區航行的船,都從未有如此接近北極點的紀錄,而且從來也沒有像佛拉姆號這麼堅固的船,能夠被強大的冰壓所壓迫而絲毫無損。

南森在日記中自豪地寫道:“左側的船底壓著厚達2米的冰塊,船浮在冰上好像要把冰打破一般。在這種情形下,佛拉姆號一麵被冰擠壓,一麵又因為船的重量,反而把冰塊壓得更堅實。船的中央部分已完全凍結在冰上,但是,我堅信佛拉姆號不會全壓扁,可以忍受冰壓,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

佛拉姆號漂流到北緯84度左右時就停止了,然後開始向西漂流。南森推測可能需要一至兩年,船才能從冰層中脫離。為了盡快地到達距他們隻有600公裏的北極點,大家認為隻需要兩個強壯的男人、雪橇、小船、100天量的食物和天時地利,大約50天左右,就可以走完這一段路程。於是,南森把指揮權交給史貝托拉音船長,然後和佛拉姆號的年輕軍官約翰生一起往北極前進。

開始的幾天,一切還很順利,三部雪橇拖著兩艘小船,在平坦的冰上順利前進。但是沒多久,他們就遇上了隆起的冰丘脈,要通過它非常困難。

此時是1895年4月5日,南森和約翰生到達北緯86度14分的地方,距離極點隻有418公裏。南森開始猶豫不決,他很想撤回,但是又不甘放棄。

南森在日記中寫道:“4月6日,星期六,淩晨2點,溫度下降到零下29.9度,海麵的情形愈來愈惡劣,昨天的冰差一點使我絕望。冰丘脈看來很多,為確定是否愈往北情形愈壞,我們計劃再前進一天。冰丘脈連續不斷,由冰塊堆積得凹凸不平的冰原也無限地伸展著,要越過這樣的冰原,一定要把雪橇抬起來,如此困難的行程,就是再強壯的人也受不了,我們馬上判斷前進無望。”

雖然如此,南森和約翰生仍然繼續走了兩天,企圖強行通過。

南森當時這樣寫道:

“4月8日,星期一,海麵的情形愈來愈惡劣,根本無法再前進。冰丘脈幾乎連續到地平線,我很想再繼續前進,但使用了那麼多寶貴的時間,卻毫無所獲。假如這樣的冰從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一直連續到極點,那麼即使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也是白費。”

其實,這兩位挪威人已經越過別人不曾到達的最北點,即距離北極點隻有288公裏處。

前進無望,他們隻好往南到附近的佛蘭斯約瑟夫地。不料他們兩人在前進途中,竟忘了給手表上發條,這種疏忽使得旅行更加困難,他們沒有其他知道正確時間的方法,也無法計算出自己的正確位置。

由於他們的位置接近磁場,指南針的偏差很大,以至於一直無法到達隻有1公裏的佛蘭斯約瑟夫地。漸漸地,北極春天來臨了,薄薄的的冰上像個麻臉似地到處都是小水池,海中也有冰消失了;人、狗和雪橇都須依賴小船過海,一旦被冰阻擋了前進的路線,隻得劃向更遠的路程。

漸漸沒有食物了,南森隻好把衰弱的狗殺死,將它們的肉當做其餘狗的食物,並為自己和約翰生留一些肉幹,但是也不能維持多久了。

5月15日,是約翰生的20歲生日,南森隻能用加糖的果汁來慶祝。到了6月9日,食物已經吃完,他們隻好留下3隻強壯的狗,把其餘的狗全部殺死。

接著的20天,灰色的天空不但刮著強風,還下著傾盆大雨,南森的腰痛惡化,根本無法繼續前行。他們明白繼續前進,隻是浪費寶貴的體力而已,因而決定在那裏停下來。休息幾天後,南森的體力已稍稍恢複,於是兩人又繼續前進。

一天,約翰生幸運地獵獲了一隻海豹,兩人自離開佛拉姆號,一直到現在才飽餐了一頓。海麵的情形逐漸好轉,但是他們仍未看到陸地。

8月,兩人終於進入了蔚藍色的海域,此時海麵已經不再結冰了,於是他們把兩艘小船連接在一起,再把帆接起來,然後將所有的裝備和雪車都放在船上,開始了海上航行。當薄薄粘粘的霧被風吹散後,天氣突然變得很晴朗,他們立刻發現遠處有島嶼,那是佛蘭斯約瑟夫的最北端的島嶼。

兩人經過兩年的航行,終於再度看到了土地。此時已經進入9月,夏天即將過去,他們必須尋找適當的地點,準備度過北極的冬天。

他們找到了一個附近有絕壁擋風的地點建造營地,附近還有象牙海鷗、三趾海鷗、海盜鳴和海雀等在飛行,白熊、海豹及海驢也到處可見,那兒的確是一個不乏新鮮肉食的最佳過冬營地。

南森用海驢的皮做屋頂,把小屋子建造得十分堅牢;為防水與防風,他還使用小石子和苔蘚來塞住牆上和屋頂的縫隙。

這天早上,南森突然聽到遠處有狗吠聲。他們所剩下那兩隻狗,早在一個月前就殺死了,怎麼還會有狗叫聲?附近一定有人,想到這裏,南森立刻跑向傳來聲音的方向。南森在當時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在冰上徘徊久了,感覺在陸地上行走的感覺真好。忽然,我聽到了人的叫聲,在這3年間,我第一次聽了這麼熟悉的聲音。我和約翰生立刻拋下手中的東西跑向冰丘上頭,我的心髒快速地跳動著,頭上的血液似乎都沸騰了;接著我又聽到狗的叫聲,在遙遠的冰原中間,可以看到黑影在移動……我立刻跑向那裏,同時揮動我的帽子,對方也是一樣……近了,更近了,我聽到了那個人向狗說話的聲音,那的確是人類的聲音,3年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不認識的人的聲音,他說的是英語,接近以後,我才知道那個人就是英國的探險家傑克遜。”

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們彼此都無法相信那是真實的事情,而不是夢。

一個月後,傑克遜的船維因多瓦號便到達了佛蘭斯約瑟夫南方的一個小島。8月7日,維因多瓦號便載著南森與約翰駛向挪威,同時用電報把南森生還的消息傳向挪威。

被認為已經死亡的兩位探除家返回祖國後不久,令世人更吃驚的是同年8月20日,漂流了2年11個月的佛拉姆號也回到了挪威港口。而且在戰勝了冰層的佛拉姆號船上,所有的海員都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