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接過火柴,把手背到身後,過了一會又舉到前麵說:“現在兩根火柴中有一根被折斷,誰抽到了短的,就必須離開這個家。”

空氣像被寒冷的風凍住了。姐妹倆看著爸爸,再看看爸爸手中的火柴,想從爸爸臉上找出什麼破綻來證明這隻是一場遊戲。但爸爸神情嚴肅,使兩人不得不作出選擇。

姐姐的手在兩根火柴間遊動,可是它們都隻露出一節一樣長的火柴頭。於是姐姐快速抽出一根,用手捂著跑到了一邊。妹妹也用同樣的速度抽出了剩下的那一根,躲到了另一邊。

夫妻倆相視一笑,露出一副計謀得逞的表情。這時,姐妹倆同時轉回了身,臉上都帶著憂傷的表情,隨後慢慢地舉起了各自手中的火柴。

夫妻倆被所看到的一切驚呆了:兩根火柴都隻剩下了火柴頭!父親先是一愣,忽又恍然大悟:原來火柴都被折到了最短,姐妹倆隻為能讓另一個人留下來!

父親的眼圈紅了。這個男人的心中忽然湧出了一種混雜著幸福、悲傷和內疚的複雜情緒,他抱著兩個女兒失聲痛哭。

隻有他自己知道,他握在手裏的原本就是兩根沒有折斷過的火柴。

糊塗父子

一次,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派他的傻兒子到市場買一個奴隸回來,臨行前,父親向兒子傳授秘訣:

“我聽人說,賣奴隸的人不讓奴隸事先知道,先把奴隸藏在別處,叫買主私下相看,評論優劣,議論價錢,像這樣買下的才是好奴隸。”

兒子大搖大擺地來到市上,走進了一家鏡店,在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模樣,年輕而又強壯。他想起了父親的話,心想這一定是個好奴隸,於是用手指著鏡子說:

“這個奴隸(他自己的影像)賣多少錢?”

店主一聽,知道他是傻子,欺騙他說:

“這個奴隸賣十貫錢。”

兒子買了鏡子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父親很奇怪,問他:

“你買的奴隸在哪裏?”

兒子從懷裏拿出鏡子說:

“在這裏。”

父親捧著鏡子照自己,瞧見自己的眉毛胡須都已花白,麵孔又黑又皺,便生氣地罵兒子,說:

“蠢材!哪有用十貫錢的高價買這樣的老奴才!”

聽話兒子

一個員外常對外自詡自己有三件最為得意的寶貝:“兩個聽話的兒子,我讓他們往東,他們決不往西,我讓他們打狗,他們決不攆雞;一匹寶馬,我喊‘駕’它就跑,我喊‘籲’它就停,最馴服了。”

一次,員外出門辦事,臨行前囑咐兩個兒子說:“我出門要半個月才能回來,你們要照看好莊稼,喂好馬。”說完便走了。

員外走後,老大對老二說:“爹隻告訴咱倆看管莊稼,喂好馬,可是沒說誰管莊稼、誰喂馬呀?”老二說:“是呀!還是等爹回來,問明白再幹吧!”

半個月過去了,員外辦完事回來了,見莊稼也荒了,寶馬也餓死了,氣得渾身發抖,責問兩個兒子。老大說:“你臨走時,沒有說明白我們倆到底是誰喂馬、誰管莊稼呀。”老漢說:“那你們倆不會商量商量嗎?”老二說:“我們倆誰也沒有權力吩咐對方幹活,或者決定自己幹什麼,隻好等您回來問個明白呀!”員外聽了兩個兒子的話,又氣又惱,無可奈何。可是轉念一想:雖然莊稼荒了,馬死了,可我的兒子還是最聽話的呀!

弄巧成拙

從前,有個閑人,他整天無所事事。一天,他路過鄰村一家,恰好這家正辦喪事,他見狀,心中一喜,頓生一計,於是他走進門去,一句話也沒說,對著靈堂放聲大哭。人們都不認識他,均感到莫名其妙。有人問他道:

“先生貴姓?我們怎麼不認識你?”

這閑人一邊哭一邊說:

“這老先生和我是最要好的朋友,僅兩個月沒見麵,想不到他老人家與世長辭了。剛才從門口經過才知道,沒來得及買紙燒……”

那家人很感激他的情份,留下他吃了酒。

閑人覺得這個辦法很好,既可以獲得別人好感,又可以吃到好飯菜,於是第二天又找到了一家辦喪事的。還是老辦法,進去就哭。

辦喪事的人家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哭,他又說道:

“過世的人是我最相好的……”

話還沒說完,全家人的拳頭、巴掌早已落到了他的身上、臉上。

原來,這家死的是一個年輕的媳婦。

就是不下驢

一次,一個穿戴講究的讀書人騎著頭毛驢上京辦事,在路上看見一個放牲口的老漢,想問一問路,便大聲喊叫道:“喂,老頭兒!這兒離京城還有多少路?”

老漢見他穿戴講究,問路不下驢,說話沒禮貌,心中不悅,想教訓教訓他,便答道:“京城離這兒還有一百八十畝。”

書生感到很是好笑:“放牲口的!路程都講裏,那有論畝的?”

老漢冷笑道:“我們老輩子都講裏(禮),現在的後生娃沒調教,不講裏(禮)!”

書生臉一沉,說:“你個老東西,為什麼巧言罵人呀?”

老漢說:“我老漢本不想罵人。隻是今天心裏不痛快,我喂的一頭母驢,不生驢仔下了個牛犢。”

書生不知老漢話裏有話,說:“你這個人真是稀裏糊塗,天生就是喂牲口的料。天下哪有驢子生下牛犢的道理?”

老漢歎口氣說:“是呀,這牲口真不知是怎麼回事,就是不下驢,可氣可恨!”

書生聽到這裏方知上當了,羞得麵紅耳赤,騎著驢一溜煙跑了。

你卻不知修(羞)

古時,有個才疏學淺的讀書人,常自命不凡,覺得自己的才學舉世無雙。為了驗證一下,他出門去找名氣極大的歐陽修比試高低。

半路上,他看見一棵高大的古樹,就興致勃勃地作起詩來:“門前一古樹,兩股椏杈大。”他吟了這兩句之後,再也想不出後麵的詩句來,恰巧這時歐陽修從他身後走來,就替他續了兩句:“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

這人回頭一看,並不認識來人,說道:“想不到你也會作詩,咱們一塊去找歐陽修吧。”

於是,兩人一同上了路。他們來到一條河堤上,堤上有一群鴨子,看見有人來,都跳下水去。那人見了又詩興大發,吟道:“一群好鴨婆,見人跳下河。”歐陽修聽了之後,便借用駱賓王的詩句,幫他續了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後來,他們上船一同渡河,那人在艙內又賣弄起來:“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說到這兒,他又作不下去了,便求救於歐陽修幫他作後兩句。歐陽修笑了笑說:“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

看你怎麼吃

一次,一個書呆子買肉回家,途中,一不小心擔上的肉被一條野狗給叼跑了,他沒有去追,而是喊道:“蠢狗!肉是生的,看你怎麼吃!”回到家中,他把情況向老婆一說,他老婆氣壞了,罵道:“你這蠢東西!狗不吃生肉,難道你會吃不成?”書呆子一聽忙說:“是呀,是呀,我和狗一樣都不會吃的。”他老婆聽了又好氣又好笑,隻好叫他再上街買一塊。

書呆子這回不但買了肉,還向肉店老板問清了肉的煮法,寫在一張紙上,放在口袋裏,一手拎著肉,興衝衝地回家了。

走到半路,他口渴了,放下肉,蹲在一處山泉邊喝水。誰知這時從村子裏突然竄出一隻狐狸來,又把他的肉叼走了。他急忙追趕,但兩隻腳沒有跑過四隻腳,眼看狐狸越跑越遠,再也追不上了,他感到十分懊喪。這時他突然想起那張寫著肉怎樣煮的紙條還揣在口袋裏,於是心中大喜。他指著越跑越遠的狐狸,喘著粗氣說:“你搶去吧,你搶去吧!你搶去也不知道怎麼煮,看你怎麼吃?這煮肉的法還在我口袋裏裝著呢!”

自作自受

一個土財主有兩個女婿,大女婿是一個舉人,且很有錢;二女婿是個窮苦的莊稼漢,但卻很聰明。

土財主喜歡大女婿,見人就誇大女婿才學好,又聰明又懂事理;可對二女婿卻很瞧不起,總說他是個呆子,什麼事理也不懂。

一次,土財主過生日,兩個女婿都來祝壽,三人同在花園裏飲酒。正好園中的桃子快熟了,土財主想顯示一下大女婿的才學,借機也想奚落一下二女婿,於是指著桃子說:“桃子為什麼尖先紅?”大女婿搶著回答說:“尖上的陽光曬得多。”土財主連連讚許。

二女婿笑了笑說:“丈人,他說錯了,為什麼胡蘿卜生在土裏,見不著陽光,反而那樣紅呢?”土財主和大女婿無話可答。

土財主又指著一棵花問道:“這棵花為什麼比那棵長得肥?”大女婿又搶著回答說:“這是因為糞水吃得多。”

土財主高興地說:“有理,有理!”二女婿插嘴說:“不對,更加不對了,丈人您長得這麼肥,難道也是糞水吃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