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主信以為真,就又拿出許多銀子幫助他。這個人得了銀子後,把房子重新裝修一遍,債主見此更加相信了。

一天,債主從他家門前經過,上前敲門,隻聽門裏發出一個女人的聲音:“我男人出門了!”

債主以後又來了幾次,每次都聽到有女人說:“我男人出門了!”債主逐漸產生了懷疑。

這天,債主悄悄地來到窗前,用舌尖舔破了窗紙,向裏麵問:“家裏有人嗎?”他一邊問一邊透過窗紙的小孔向裏窺視,隻見屋內根本就沒有女人,而是那個負債人用手捏著鼻子,裝著女人的聲音在欺騙人。債主頓時火冒三丈,破窗而入,給他一頓拳打腳踢。他因為天天裝女人,一時改不過來,就捏著鼻子喊道:

“我男人欠你的錢,與我婦道人家有什麼相幹?”

一毛不拔

古時,有個愛吃白食的人,隻要一看見酒店有人在喝酒,他便走到跟前對人家說:“我來遲了,罰我三杯。”於是動手自斟自酌起來。人們都說,像他這種人,聖賢見了也會發愁的,便送他個外號叫“聖賢愁”。

張果老和呂洞賓聽說這件事後,便下凡來,想整治他一下。於是二位神仙特意到這家酒店來吃酒。聖賢愁又走來說:“在下來遲了,罰我三杯。”說完就自斟自飲起來。張果老說:“我們吃酒,沒有菜不好。咱們來對詩,誰輸了就罰他買小菜。”呂洞賓同意,聖賢愁也隻好表示同意。張果老先說:“口耳王(聖),聖人吃酒不顛狂,可惜盤中無小菜,割個耳朵你嚐嚐。”說完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裏。呂洞賓接著說:“臣又具(賢),賢人吃酒多不醉,可惜盤中無小菜,割個鼻子試試味。”說完也割下鼻子放在盤子裏。聖賢愁大吃一驚,知道是兩位神仙來難他,可是又不願意買小菜,想了好久,終於也想出了幾句,便說:“禾火心(愁),愁人吃酒醉熏熏,可惜盤中無小菜,拔根汗毛賽山珍。”

張果老和呂洞賓很生氣地說:“我們倆人一個割耳朵,一個割鼻子,你為什麼隻拔一根汗毛呢?”聖賢愁說:“這還是看在你們二位神仙的麵上,不然我連一毛也不拔呢!”

道士念祭文

古時,有戶姓潘的人家死了老父親,出殯時按照慣例請了一個道士念祭文。死者的兒子潘新科和兒媳潘池氏雙雙跪在亡父的靈前。

這個道士認字不多,當念到孝子的名字“潘新科”時,這三個字竟連一個也不認識,可是當著眾人的麵又不好意思問別人,隻得硬著頭皮按照字的半邊念道:

“孝子番斤鬥。”

孝子一聽,吃驚地自語道:

“怎麼,我還得‘翻斤鬥’?這是什麼規矩呀?”

正胡亂猜想之時,那位道士又拉著長聲念了一遍:

“孝子——番斤鬥!”

孝子無奈,隻好勉強翻了一個跟頭。

念完了“孝子潘新科”,該念“孝女潘池氏”了。這個“池”字,道士也不認識,他環顧左右,看了看靈前的眾人,又按照剛才的老辦法,閉著眼睛念道:

“孝女——番也氏!”

少說話好

某地有個叫張生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平日裏極少跟人說話,同時,也不管是誰,隻要是和他說話稍微多一點,他馬上會不耐煩地說:“你還是少說幾句吧!”因為別人都知道他這個毛病,所以誰也不敢和他多說話。

一天,張生在集上買了一袋綠豆,扛在肩上正往家走。突然,同村親戚李甲從後邊氣喘籲籲地追上來問道:“親家,你說,多說話好,還是少說話好呢?”張生開口說:“少說話好!”李甲看見張生肩上的口袋綻了線,豆子正往下淌著,也不敢作聲了。

走了一會兒,李甲看袋子上的口子越來越大,綠豆越撒越多,又問道:“親家,你說到底是多說話好,還是少說話好?”張生不耐煩地說:“我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當然是少說話好!”李甲無奈隻得閉口不言了。

到了家門口,張生把袋子從肩上放下來一看,一口袋綠豆隻剩下小半袋子,連急帶氣直跺腳:“這是怎麼搞的!”他埋怨李甲說:“你早就看見袋子壞了,為什麼不告訴我!”

李甲學著張生振振有詞地說:“你不是告訴我,‘少說話好’嗎?”

而已矣

某地有個人,平素喜愛攀附風雅,為了裝作自己是個有知識的人,他經常說話中夾帶些文言詞。

一天,他到一位朋友家去吃飯,飯後他客客氣氣地對主人說:“你何必如此客氣,家常便飯即可也。”朋友說:“今天真是家常便飯,僅有白菜、豆腐而已矣。”他不懂這“而已矣”是什麼意思,心裏暗想:今天吃的菜,除了白菜、豆腐以外,還有雞,“而已矣”一定是雞了。

過了一段時間,他也請了幾個朋友來家吃飯,照樣準備了白菜、豆腐,還叫人殺雞。誰知捉雞時,雞飛到屋頂上去了。他爬上屋頂和家人一起捉,追來追去,一不小心,從屋頂上掉了下來,腳也跌傷了。

客人們都到齊了。主人沒有抓著雞,不得已隻好叫家人用雞蛋代替雞。大家入座後,他客氣地說:“諸位見笑,我本無甚名酒佳肴也,隻有白菜、豆腐。本想殺‘而已矣’以敬諸位,不料‘而已矣’飛上屋頂,小弟未曾捉到,反而跌傷了敝足。不得已,炒一碗‘而已矣’蛋來代替,望諸位仁兄諒之。”

貪吃先生

古時有個教書先生,書倒是教得不錯,可就是有個毛病,貪吃,就是由於這個毛病,大家都不願意請他教書。

教書先生無以糊口,隻得又向鄉親們乞求讓他教書。鄉親們就問他:“今後吃飯還要七碗八碟兒嗎?”他回答說:“不要了。”有的鄉親不信,讓他立下字據,他連忙答應,提起筆來,文不加點,話不斷句,一揮而就。

鄉親們拿起字據來念了一遍:“無鴨也可,無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錢。”讀罷,大家都稱讚這位教書先生改好了。

鄉親們開始還盡量用好酒好肉招待他,時間長了,便讓他吃家常便飯,不再像招待客人那樣招待他。頭幾天,他沒有說什麼,可是過了些日子,他便大罵鄉親們怠慢了他。

鄉親們也火了,罵他反複無常,不守信用,並把他立的字據拿來給他看。

這位教書先生指著文約,慢慢悠悠、一字一句地讀著:“無鴨也可,無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一文錢。”之後,又理直氣壯地說:“這白紙黑字,不是明明白白地寫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