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宇宙之謎(中)(2 / 3)

瘟疫來自於彗星嗎

1664年,人們觀察到一顆彗星,那一年英國倫敦流行鼠疫,短短數個月內,竟有幾十萬人死於此病。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顆彗星,在那段日子裏,成千上萬頭牲畜倒斃於地。

英國兩位傑出的天文學家維克拉馬興格教授和霍伊爾爵士聲稱,星際空間中充滿微生物塵埃。彗星在太陽係誕生時,由星際微生物塵埃、病菌和凍結氣體混合而成。

流星發聲之謎

流星發出刺耳的聲音

天宇中傳來一聲尖利刺耳的聲音,然後一顆流星放射著金黃色的光芒,飛快地掠過長空消失了,時間隻有5秒鍾左右。這一現象令人驚奇。怎麼會先聽到聲音,然後才看到流星呢?

居民聽到的響聲

1906年12月1日,托波爾斯克城的一位居民在流星飛過時,聽到一陣刺耳的沙沙聲。1929年3月1日,塔爾州切列多沃村居民先聽到一陣響聲,隨後整個房子都被照亮了,過了一會,又聽到一聲巨響。

奇怪的流星

有些人能聽到流星的聲音,而另一些人卻什麼也聽不到。例如1934年2月1日,一顆流星飛臨德國時,25個目擊者中隻有10個人聽到了“啾啾”聲和“嗡嗡”聲。

1978年4月7日清晨,一顆巨大的流星飛過悉尼的上空,1/3的目擊者在流星出現的同時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其餘2/3的人則聲稱流星是無聲的。前蘇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德拉韋爾特給這種奇怪的流星起了非常恰當的名字:電聲流星。

流星發聲的眾多假說

一些專家認為,所有這一切都是由流星飛行時所發出的電磁波引起的。

這些電磁波以光速傳播,一些人的耳朵能夠通過至今還未知的方式把電磁振蕩轉換成聲音,並且每個人聽到的聲音也不同,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則什麼也聽不見。

還有一些假說,如靜電假說,即流星與地麵之間的一種振蕩放電,超短波假說以及等離子假說等等。

科學家的試驗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使用大功章的高齲發射機從300米外向受試者發射高齲電波,結果他們都聽到了“嗡嗡”聲、彈指聲和敲打聲。受試者說,這些聲音仿佛是從“頭裏麵”發出來的。

然而電聲流星的聲音卻是有著明顯的“外來性”,並且差不多正常的耳朵都能夠感受到。這表明電磁波假說也有難自圓其說之處,可見要揭示此奧秘的成因並非易事。流星之聲的形成機製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個謎。

十大衛星古怪之謎

烈焰煉獄木衛一

木衛一形為極其古怪。表麵溫度非常低,被二氧化硫冰霜層覆蓋,但它卻是太陽係中已知最暴烈的火山世界,它吐出的熔岩是地球上全部火山噴吐的熔岩總和的100倍,形成的噴泉綿延長達50千米以上。

木衛一表麵有冒著熱氣的熔岩湖,其中最大的帕特拉湖的直徑超過200千米。木衛一的“潮汐加熱”十分強烈,以至於能夠熔化岩石、形成火山。再過幾億年,木衛一與木衛二和木衛三的軌道共振很可能將消失,木衛一的軌道將恢複正圓,潮汐加熱效應就會減小甚至不複存在,於是木衛一的烈焰最終熄滅。

太空栗子土衛八

土衛八看上去非常怪異:一半表麵是黑的,另一半則白得發亮。這主要是它在軌道中環繞土星運行造成的。在土衛八上,被陽光加熱的暗色區域,任何冰都會消失,隨後水蒸氣圍繞這顆土衛飄移,在後半麵遇冷凝結,從而形成一層霜。

土衛八的栗子形狀很怪異,或許是這顆土衛還處於熔融狀態並快速旋轉時,就因自身運動獲得扭曲的形狀。但這至今隻是一個謎。土衛八的成分大約80%是冰,20%上岩石,難怪它身體比較輕。

覆蓋冰殼的木衛二

木衛二的表麵覆蓋著冰質地殼,這些冰像是地球北極的浮冰。然而,木衛二的岩石內核正在被潮汐加熱,這是因為木衛二的軌道稍微偏離正圓,使它受到氣態巨行星木星的強大引力拉伸與壓縮。

潮汐加熱的力度之大,有可能使木衛二在其冰封的表麵下形成一個由液態水構成的海洋。假如這個海洋一直延伸至木衛二的內核,那麼黑暗海底的熱液噴泉就可能提供足夠的養分,不僅能支撐微生物的生存,還可能養活大的掠食者。

披著“冬衣”的土衛二

與木衛二相比,土衛二則要暴烈得多,位於其南極的一係列噴泉噴出大量水蒸氣和冰晶,其中一部分,以雪的形式跌落回土衛二表麵,為土衛披上明亮的“冬衣”,使它成為太陽係中最白的天體。

其餘的水蒸氣和冰晶則逃逸掉,形成一條霧狀的環圍繞土星。這些噴泉存在於土衛二南極下麵的一個海洋。如果真是這樣,並目有微生物在這個海洋中掙紮求生,那麼噴泉噴出物中就會包含生命的痕跡。然而在土衛二上生存並不容易,一旦海洋在最寒冷期裏凍結,海洋中的生命就無法生存下去。

非常年輕的海衛一

海衛一表麵平均溫度為零下230度,表麵被奇異的冰霜覆蓋,這些冰霜中含有水、氮和甲烷。盡管如此嚴寒,冰封的海衛一也非常活躍。當陽光使揮發性的氮沉積物揮發時,噴泉就會爆發。

海衛一有一層由氮組成的薄薄的大氣,其間有稀薄的雲層,並且有季節更替。它的表麵平坦,這般光滑的“皮膚”意味著海衛一的表麵很年輕,科學家認為這是火山噴出的冷熔岩凍結後使表麵被冰覆蓋掩蓋了衰老的跡象。

飛碟狀的土衛十八和土衛十五

土衛十八和土衛十五的形狀可真是奇怪,也就是說它們像飛碟。大多數衛星要麼是渾圓光滑的球狀,要麼是凹凸不平的塊狀,而土衛十八和土衛十五的形狀卻是中部鼓起,如同飛碟。土衛十五的“碟盤”相對平坦,它的兩極之間直徑隻有18千米,而“碟盤”的寬度卻接近40千米。

另外,圍繞“飛碟”中部突起的脊,也成了一個難解的謎。科學家認為,兩顆土衛的運行軌道都靠近土星環,或許是土星環的冰質材料墜落在上麵,並赤道附近累積形成了脊。這種推測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它還未得到證實。

第二個地球土衛六

最新研究認為,土衛六表麵地貌同地球表麵相似。在太陽係所有衛星裏,土衛六是最奇怪的一顆,這是因為它表麵有湖泊、山脈和洞穴;分叉的河穀;泥濘的平原和幹燥的沙丘。濃密的氮大氣層中醞釀著霧靄和雨雲。

但是,土衛六表麵最高溫度也隻有零下180度,在此低溫下,任何水都會結冰。事實上,這些雨、河、湖都是由液態碳氫化合物構成。最近,科學家估算出土衛六河湖中約80%是乙烷,另有少量甲烷、丙烷和乙炔,其中乙炔有可能成為生物的食物。

軌道不規則的海衛二

海衛二比較獨特,在母行星海王星周圍上下俯衝。在太陽係所有衛星中,海衛二的軌道最不圓,有時它猛升到海王星上麵900萬千米,有時會俯衝至海王星下麵10000千米。

這可能與它的兄弟海衛一有關。海衛一與海王星自轉方向相反,這就說明海衛一可能是海王星“撿”來。不過,這次事件當時很可能打亂了海王星原有的衛星係統,其中大多數衛星完全離開了海王星的懷抱,也讓海衛二從此不安分。

最耀眼的衛星月球

在木星的4顆大衛星發現之前,地球夜空中唯一已知的、也是最耀眼的衛星就是月球。

月球在內太陽係中比較獨特:金星和水星沒有衛星,火星雖有兩顆衛星,但它們小於月球。事實上,把月球放到外太陽係或許更合適,因為那裏有不少大質量衛星環繞著那些氣態巨行星。月球的胖壯體態或許反映了它的獨特起源,天文學家認為,月球一顆大質量原行星與年輕的地球相撞後形成的。月球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

恒星的起源之謎

超密說

1955年,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阿姆巴楚米揚提出一種“超密說”。他認為,恒星是由一種神秘的“星前物質”爆炸而形成的。這種星前物質體積非常小,密度非常大,但它的性質是不清楚的。由於超密理論的物理機製不清楚,因此多數科學家都不接受這種觀點。

彌漫說

另一種解釋恒星起源的學說是“彌漫說”。這一派科學家認為恒星由低密度的星際物質構成。這種學說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康德與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

星際物質

星際物質是一些非常稀薄的氣體和細小的塵埃物質,它們在宇宙中各處構成了龐大的像雲一樣的集團,這些特質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它們的溫度在零下100度至200度。

星雲的種類

人們一般把星雲分為兩種,一種是被附近恒星照亮的星雲,另一種是較暗的星雲。星雲的形狀有網狀、麵包圈狀等,著名的獵戶座星雲則像一匹披散著鬃毛的黑色馬頭,所以也稱“馬頭星雲”。

恒星的構成

恒星是由星雲構成的,但真正構成恒星的物質是非常大的,如構成太陽這樣的恒星就需要一個方圓900億千米的星雲團。

恒星形成的過程

從星雲成為恒星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快收縮階段,這需要幾十萬年;第二階段是慢收縮階段,這需要上千萬年。星雲快收縮後半徑僅為原來的1%,而平均密度卻提高一億億倍,形成一個原始的“星胚”,這是一個雲團,中心為密集核。

進入慢收縮階段後,星胚體溫不斷升高,到一定溫度後就要閃爍身形,步入幼年階段。此時它發光不穩定,仍被彌漫著的星雲物質包圍著,並向外界拋射物質。

恒星最後的歸宿

恒星最後演化的途徑,和恒星質量、恒星氦核演變有關。一般認為,大質量的恒星演化到後期要發生塌縮或大爆發,成為超新星,拋出大量物質,中心留下一個中子星或黑洞,而中小質量的恒星則比較平穩地拋出物質,形成行星狀星雲,中央殘核留有一顆致密天體,即白矮星。這就是恒星最後的歸宿。

逆向軌道行星形成之謎

係外行星的軌道

迄今為止,現已探測發現500多顆係外行星,其中許多行星都具有奇特古怪的特性。科學家發現一些行星具有極端細長或高度傾斜的軌道,或者一些行星的軌道路徑非常接近主恒星。

“熱木星”行星

科學家發現一種叫做“熱木星”的奇特行星,它們是近距離環繞主恒星的大型氣體行星,看上去環繞主恒星的軌道與主恒星的旋轉方向相逆。目前,天文學家現已發現的1/4熱木星行星都具有奇特逆向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