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模特(1 / 1)

在巨大的展覽中心裏麵又瞧見了洋鬼子記者,他們還真忙,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另外擺在環形台上的十幾個“模特”也引人注目,和廣場上的模特不同,環形台上的模特是不會動的假人

但展會最吸引人的還不是模特而是大大小小的63個攤位,徐秀蘭抓著趙紅旗在一個個攤位間逛著,瞧他們從未見過的新穎設計與貼身剪裁。

這63家攤位屬於北京地區的各服裝生產廠家,廠家的負責人在攤位上樂的合不攏嘴,洋鬼子前去采訪,用極為生硬的中文詢問問題。

“這在咱北京可是一件特大的事兒,許多來的人都花了他們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工資,平均下來每個人都要花上二三十塊。”

“所有最好的款式一下就賣完了,我們的廠子啊不得不每天加班來滿足客人的需要,有些員工這幾天才睡了四五個小時。”

“嗯,這就是資本主義嘛,我也是從美國回來的在北京辦了廠,模特身上的貝雷帽和紅裙子就是我們廠生產的,這次展覽體現了新班子對資本主義的供求規律的前所未有的關注。”

忽然展廳中有人鼓起了掌,有什麼大人物來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兒。洋鬼子記者也火急火燎的跑過去。

一聽介紹,來的原來是管外貿的陳慕華。

陳慕華在眾人的掌聲中板著個臉,並沒有表現出共產黨人該有的親民、愛民、惜民形象。

她嚴肅的對著國內外記者說:“顯然我們的這次展覽在許多方麵做的還是不夠的,比如服裝顏色可以再鮮豔一些,款式可以再華麗一些。”她繼續批評道,“我希望我們中國的女性該明白,這次展覽會沒有將衣服和鞋子,手提包和帽子很好的搭配起來…還有……”她加強語氣,“內衣也展出的太少!”

嚴肅的批評迎來場內人群的笑聲,而在笑聲過後是經久不息的掌聲。如此長時間的鼓掌隻在廣播電台裏出現過。也許它該比“經久不息”更久一些。

而在這掌聲中洋鬼子做了總結性的報道,他們是洋鬼子和我們的視角都不一樣。

洋鬼子說:“希望通過讓日漸富裕的城市居民來鼓舞民心,並通過刺激購買來進一步發展紡織業及農業,以解決因農村改革而造成的大量剩餘勞動力問題。

洋鬼子的話聽聽就好,但農村來的趙紅旗似乎深有同感,人民公社不再搞了之後大量的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無事可幹,無處可去,如果不用消費拉動製造業的話大量失業人員必定造成問題。

而從這第一屆夏秋服裝展銷會的熱鬧程度來看,中國的製造業,潛力無窮。

當然徐秀蘭不會隻看不買,她買了一條紅裙子一件藍毛衣,更不要臉的她還買了個奶.子罩。周圍穿藍布工服的老北京人實在無法理解她為什麼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若無其事的將那玩意兒拿起來。

或許是這幫老北京們,尚未感受到他們應該感受到的“改革啟蒙”吧。

“哎紅旗哥這票子這麼難弄,你哪搞到的?”徐秀蘭問。

“於家給的。”

“於家,就是那個你常跑的於家?”

“嗯,北京汽車製造二廠廠長,於中亮。”

兩人閑聊著擠出展銷會,夕陽西下他們真像一對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跟董煉鐵那粗漢比起來,趙紅旗簡直是王府的貝勒,宮裏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