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一身西裝革履,移動電話抓在手中,兩人是老友不會有什麼客套話,坐下後他摸摸狗的短毛,香港人手上有一股夾雜著護手霜味道的銅臭氣,很不好聞。
PAUL拿出份地產周刊,指了指標題——回歸概念點燃火爆樓市。
因香港回歸臨近,樓市又將迎來一場騷動。
“怎麼樣阿隆?”保羅問。
阿隆淺笑,沒做太多反應。於是香港人繼續用粵語說:“90年代初深圳房地產炒的那麼高,泡沫那麼大,工人平均工資一百塊,房子每平米賣一萬塊。91年12月,我搞的海麗大廈,買樓的排隊七天七夜,整棟樓一天賣完。阿隆啊,什麼叫奇跡?這就叫奇跡,92年5月,一樣的搞‘天安國際大廈’,再創新高,每平米房價炒到兩萬港幣。”
“可到93年就不行了,上頭開始宏觀調控了,房地產進入調整期,地產泡沫一個個被戳破,遊戲玩不了了,可我就是有這個命,房地產玩不了了你不來深圳了嗎?咱們兄弟一合資,這廠辦的比房地產還好。所以我說發財機會每秒都有,就看你會不會去抓。”
“那下一波你要抓回歸概念?”喬任隆問。
“這房地產低迷到現在,差不多也該再火一把了,火火火火,你就像那一把火。”香港人唱起來,跟著又說,“借著回歸概念炒一炒,有錢不能不賺嘛阿隆,用上海人的話講,有錢不賺,叫戇度。”
“可我不碰房地產的,你也早知道。”
“你不碰它,它要來碰你。”
“什麼意思?”
“記不記得92年我在關外布吉弄過一個‘深實城’項目,跟花牆集團合作的,大獲成功。現在還是那個花牆集團,我們跟他們要一塊弄‘華強電子世界’項目,就在華強北路上,準備弄個4、5萬平米,3000來個攤位的大型電子交易市場,怎麼樣阿隆,這跟你有沒有關係?”
阿隆哥沒有說話,默默想著什麼。香港人的話好像刺激到了他。
“這份報告阿隆你也看過吧,香港電子信息研究所的報告。”
90年代後深圳電子工業從來料加工起步,建成了以生產視聽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並已初步建立起現代電子工業體係。
報告上還說深圳電子市場的發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在全世界也令人矚目。
目前深圳的電子產品市場,電子配套市場,電子元器件市場,家用電器市場等全都已初步形成體係,下一步加緊建設的極有可能是計算機產業基地,和微電子,新型器件基地。
在這一環境下新建任何“大型電子產品交易市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並且有著可以預料的豐厚回報與美好前景。
喬任隆不怎麼懂這些,隻不過他不是房地產商,也不可能從房地產的角度去看市場,他堅持不碰房地產是因為在他眼中房地產是最浮華的虛胖泡沫。
房地產業就像一塊吸滿老百姓血的海綿,叫人厭惡。
它是資本家用來榨取人民畢生積蓄的有力武器,世界上沒有比用“一輩子”換“一套房子”更叫人費解的事了,房地產將人牢牢桎梏在資本家的掌控之中,它不光剝削你的財富還剝削你的精力,進而剝奪你的思想。
為了供一套房子而每天累死累活的人,是無法有精力去思考其他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