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聲的召喚
就在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候,太陽瞅了這個城市最後一眼便落山了。大街小巷都隱藏在黑暗中,最後一絲的陽光在煙囪上空的浮雲上做了片刻逗留,也很快消失了。這個時候,突然一個奇怪的聲音從遠方傳來,城裏每一個人的耳朵都受到這個聲音的拜訪。這個聲音很像鍾聲。不過,這個聲音在人們耳邊逗留了一陣兒,便消失了。原因是大街上那些嘈雜的聲響,似乎剛感覺到一點,便被城市的喧囂淹沒了。
“又到晚上了!”人們說,“太陽也該回家睡覺嘍!”
隻有那些遠離喧鬧的城市的人,在曠野中,在微風的吹拂下,在房與房之間大片的空地上,能夠觸摸高遠的蒼穹,能夠清晰地聞到鍾聲的芬芳。人們循聲望去,那肅穆、深邃的聲音似乎來自一個掩藏在密林深處的一座大教堂。那幽雅、寧靜的感覺從心底生出。
過了很長時間,傳說在人們中間傳開了:“那鍾聲的來源已經找到了,它多麼奇妙、動聽!它來自一座大教堂!”
就這樣,坐車的有錢人和步行的沒錢人,大夥兒紛紛趕往森林。但是,這是一條多麼長的路,那路的盡頭似乎永遠到達不了。就在樹林邊,有一片很大的柳樹林,人們於是停在那兒休息,長長的柳條拂在他們身上,人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還以為來到了樹林的深處。一個賣糕點的人也在隊伍中,他為自己搭起帳篷,緊接著又是一個賣糕點的人,他不僅搭起帳篷,而且在帳篷上懸掛了一隻鍾表。鍾的表麵塗了厚厚一層瀝青,是用來防雨的,奇怪的是,鍾裏少了鍾舌。
等大夥回到家後,都認為這趟遠行太有意思了,這比喝茶要舒服得多。甚至有三個人說,他們的足跡已經踏遍了整個森林,直到樹林的終點,始終被一種奇怪的鍾聲所困擾。但是,等他們進了樹林後,卻又感覺這鍾聲似乎隱隱從城市中傳出。一位詩人用一首長詩記錄了這次鍾聲,他在詩中作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比作一首搖籃曲。是母親為讓自己的孩子安然入睡的歌聲。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這更美的聲音。
不知什麼時候,這件事居然傳到國王的耳朵裏,就這樣,他承諾,不管任何人,如果能發現聲音的發源地,他就能獲得“鍾王”的稱號,哪怕他在森林中找到的是別的一種發出鍾聲的什麼東西。
好家夥,當這消息一傳出,好多人為了這一榮譽,不顧一切地跑到森林中去。但是,在所有的回來者中,隻有一個人似乎能講出一點具體的東西來。實際情況是:沒有誰能真正完全地進入到樹林中去,這個人也不例外。他講,這個奇怪的聲音,好像是一隻貓頭鷹製造出來的。這隻聰明的貓頭鷹腦子裏裝滿了點子,它用頭接連不斷地撞在正南邊的一棵樹上。有一點就不太清楚,這聲音究竟是從它的頭部傳出來的,還是樹幹傳出來的,很難作出判斷。但他還是被國王封為“鍾王”,他幾乎年年都要寫一篇論文,是關於貓頭鷹的。但是,從他的論文中,也隻能了解這麼多。
有一次,在教堂中,牧師作了一場演講,演講是那麼感人,使得在場的所有孩子都受到了震動。這次演講可以說影響了孩子們的一生。從那一刻起,孩子們變成了成人,那稚氣未脫的靈魂更加有理智。當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出城後,陽光灑滿了大地。樹林中再一次響起了洪亮的鍾鳴,人們的意識被這隻鍾牽引,都向森林的方向出發。有三個人沒去,他們都有著各自不去的理由,一個為了趕回家試穿參加舞會的服裝,她參加堅信禮也是為了這套衣服。第二人是個孩子,他家境貧寒,為了參加教堂舉行的儀式,他從主人的兒子那借來衣服和靴子,所以,為了不被主人責罵,他得趕時間把借到的東西還回去。第三個是個父母眼中的乖兒子,在沒有父母的同意下,他可不敢擅自到處跑。他那麼聽話,發誓一輩子要做一個聽話的人。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大夥兒因為他這個性格,還真把他嘲弄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