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鼻煙當見麵禮
敬鼻煙壺是中國內蒙蒙古族牧民招待客人最常見的見麵禮。按古老的習俗,來客如是同輩,就用右手互相交換,雙方都將對方的煙壺吸一下後再互換回來。如果是長輩來了,則要請長輩先坐好後,自己站著與長輩交換。長輩吸過,自己不吸,然後將鼻煙壺微微向上舉一下,雙手捧還給長輩,把自己的煙壺換回。婦女在舉壺時還要輕輕碰一下自己的前額,並慢慢彎下腰,然後雙手遞給長輩。現在的禮節已經簡化了,有客人到家時,主人必須先拿鼻煙壺敬獻,經過交換鼻煙壺後,即使是素不相識的生客,也可以自由自在地開始交談,使來客感到親切溫暖。
吵架娛樂
在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土著民族——巴布亞人,他們把夫妻吵架看作是“娛樂”和表示愛情的一種方式。對巴布亞人來說,夫妻吵架不但不是什麼傷感情的事情,反而是一種最好的逗趣方式。巴布亞人的祖先對夫妻間應該有所交流有著明確的認識,他們興起這樣的風俗,正是為了讓夫妻間的怨憤通過吵架這種途徑發泄出來,而且作為娛樂和愛情的表達方式,這樣不但不會傷感情,反而會增進夫妻間的了解,也讓部落中的其他人得到教益。因此,每個村子都專門開辟了一塊大場地,取名為“夫妻吵架場”,專供夫妻們吵架和圍觀的人們取樂用。
吵架的夫妻們往往一吵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雙方都累了才肯停止,接著,他們就和好如初,愉快地挽起手臂回家了。
碰鼻禮
在新西蘭居住的毛利人,熱情好客,十分講究禮節與禮貌。如果有客人來訪,毛利人一定為來客舉辦專門的歡迎儀式,最讓客人滿意的是男女老幼都引吭高歌,興致勃勃地拉著客人手舞足蹈。這一切過去以後,就舉行毛利人傳統的最高敬禮——“碰鼻禮”。主人與客人必須鼻尖對鼻尖連碰兩次或更多次數。碰鼻的次數與時間往往標誌著禮遇規格的高低:相碰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即說明禮遇越高;反之,禮遇就低。
據說“碰鼻禮”是毛利人遠古留傳下來的獨特見麵方式。
喝笑酒
廣西都安布努瑤的“笑酒”,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了。特別是逢年過節時,朋友、親戚歡聚一堂,“笑酒”便是一種幽默的樂趣。
酒席上,男人們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有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先提出一件趣事。其他人有的應和,有的用另外一件趣事來抵消對方的趣事,這時,大家便開懷大笑。
布努瑤的笑酒,有笑酒詞和笑酒歌。笑酒詞是把故事流暢而有節奏地朗誦出來,而笑酒歌則是把故事編成歌唱出來。總之,不管朗誦出來,還是唱出來,都必須使人聽了以後,覺得幽默。笑酒既是布努瑤的一種娛樂方式,也是一種教育人、批評人的巧妙方法。現在,許多地方還流傳著笑酒的故事和保留這種笑酒的習俗。有的地方還在民族節日裏舉行笑酒表演,深受布努瑤人民的喜愛。
長頸為美
在緬甸中部山區有一個少數民族叫勃叨族,它屬於克倫族的一個支係,所以他們自稱為“克高杜”。勃叨族有156500多人,居住在東籲縣以東和克耶邦與撣邦南部的山區。
勃叨族婦女以脖子長為美,為了讓脖子變長,她們在頸部套上一圈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由於黃銅環不斷增多,就使得脖頸逐漸伸長,最長的有1英尺。同時,她們還常常在銅環上麵掛幾條銀鏈,裝飾一些硬幣,來顯示自己的財富和身份。
勃叨族男子在選擇對象時,也以脖子長為重要條件。所以婦女們很願意忍受種種痛苦,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來換取男人的歡心。有時脖子上的皮膚被銅環擦破了,她們也不把銅環解下,以致脖子發生感染,失去了性命。
勃叨族婦女從來不洗脖子,但她們對脖子上的銅圈卻百般愛護。每天黃昏的時候,她們就在鄉村的池塘旁或溝邊,用水和稻草全神貫注地擦洗脖子上的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