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中國近現代軍事人物
1、中國近代軍事人物
清朝末年,封建王朝搖搖欲墜,反帝封建的熱潮風起雲湧,但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頭子卻拚命複古,蔡鍔等革命軍人奮起反抗。
蔡鍔
蔡鍔原名艮寅,字鬆坡。湖南邵陽人,生於1882年12月18日。
1899年,艮寅赴滬,投考南洋公學,得梁啟超來信,約他去日本。他得到既是學友又是老師的唐才常的資助東渡,入日本大同高等學校,研究政治哲學,後又入橫濱華商東亞商業學校,不久加入唐才常的自立會。1900年4月,他隨唐才常回國,準備發動自立軍起義,事泄,為張之洞屠殺多人,艮寅幸免,遂改名蔡鍔,取其鋒芒銳利之意,以明投筆從戎之誌,重返日本。此後,入陸軍成城學校,1902年畢業,自費考入東京士官學校第3期,1903年畢業。
1904年,蔡鍔回國,應江西巡撫夏時之聘,任續備左軍隨營學堂兼監督。1905年初,應湖南巡撫端方之聘,任湖南教練處督辦,兼武備、兵備學堂教官。7月,應廣西巡撫李經羲之聘,任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教練官和隨學堂總理官。1906年秋,奉命去河南彰德參觀秋操演習,被派為中央評判官。同年,任新辦廣西陸軍小學監督。1908年,任新練常備軍第一標標統。1909年,任龍州講開堂監督。1910年,任新軍混戰協協統、學兵營長等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在各地紛紛響應的形勢下,蔡鍔經過周密部署,於10月30日晚八時發動起義,到次日午前,占領省城。19鎮統製鍾麟同當場被殺,軍事總參謀靳雲鵬化裝潛逃,雲貴總督李經羲避入法國領事館。雲南起義成功,蔡鍔被推為都督。
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8月,楊度為首的籌安會成立,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暴露於天下。1915年12月25日,由蔡鍔、唐繼蕘、任可澄、劉顯世、戴戡聯名通電,聲討袁世凱,宣告雲南獨立。26日,雲南正式成立護國軍,蔡鍔任第1軍總司令,北上入川。他們以幾千人抵擋萬餘裝備精良的北洋軍,力量對比懸殊。但他們依地形氣候等有利條件,又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援,因此能不斷取勝。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終於摧垮了四川的北洋軍隊。這樣,袁世凱迫於全國的壓力,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但仍想保住總統的地位。蔡鍔等人堅決要求袁世凱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粵、浙五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蔡鍔等15人被推為撫軍。6月6日,袁世凱在舉國聲討聲中死去。
馮玉祥
馮玉祥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少時家貧,1896年(清光緒22年)投淮軍當兵。1902年改投武衛右軍,曆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1911年(宣統3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發動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革職遞解保定。1914年7月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西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
1915年,馮玉祥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複任第16混成旅旅長。
1924年第2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馮玉祥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推動下,與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今分屬河北、內蒙古)。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相繼任第3、第6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玉祥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遇難。
張學良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曆4月17日淩晨(清光緒27年4月17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1919年3月,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科,畢業後曆任奉軍營、團、旅、師、軍、軍團長、空軍司令等職。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由奉係元老推為首領,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的阻撓,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等職。1930年10月,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職。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執行蔣介石的命令,丟失了東北大片國土。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用兵諫的辦法,規勸蔣介石放棄“剿共”的內戰立場,實行聯共抗日的政策。
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送蔣回南京,蔣介石言而無信,逮捕張學良。軍事法庭判張10年徒刑。旋又被蔣特赦,交軍委“嚴加管束”。輾轉幽禁於大陸南京﹑雪竇山(浙江奉化)﹑黃山(安徽歙縣)﹑江西萍鄉﹑湖南的郴州和沅陵﹑貴州的修文和開陽。1947年春,又被蔣介石帶往台灣軟禁。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與世長辭,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