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下雨時躲到哪兒?

夏天,自然界是昆蟲們歡樂的世界,它們忙碌地尋找食物,並享受陽光的哺育。但是如果這時突然濃雲蔽日,一陣暴雨襲來,它們該怎麼辦呢?那小小的雨點,對昆蟲來說無疑是一顆顆炸彈,會置它們於死地,其實,小朋友不必替它們擔心,這時它們早就躲起來了,像蝴蝶就躲到植物的葉子下麵,雨一點也淋不到它們。

蟬為什麼不張嘴就能唱歌?

蟬分雌雄,隻有雄蟬才會唱歌。

雄蟬唱歌跟人完全不一樣。人是嘴巴大張靠聲帶發聲的;雄蟬沒有聲帶,但腹部兩側卻生著兩個“風琴”箱,“風琴”箱的孔上有薄薄的蓋片,孔內有兩片褶膜和一個音響板及通風管。雄蟬隻要用肌肉顫動鼓膜,振動空氣,發出的顫音在褶膜裏擴大,然後從音板上彈回,音量就變大了。孔穴上的蓋片可以自由活動,用開閉的程度來調節音調高低。蟬的歌唱實際上是在拉風琴。雄蟬拉風琴是為了向雌蟬求愛。

樹上的蟬為什麼好撒尿?

酷夏的晚上,蟬在樹上“吱吱”地叫著,如果這時你去攻擊它,往往會有一股汙水從樹葉叢中灑下來,那是蟬的尿。蟬的食物,主要是樹的汁液。蟬的嘴像一隻硬管,它把嘴插入樹幹,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營養和水分吸到體內,使充滿水分的身體很笨重。如果這時受到攻擊,它會急切地想飛走,為了減輕體重,好輕鬆地飛起來,隻得把體內的液體排泄掉。蟬排泄與其他昆蟲不一樣,它的糞便都貯存在直腸囊裏,緊急時隨時都能把屎尿排出體外。

蟬是如何報警的?

小朋友,你們有過捕蟬的經曆嗎?當你捕住一隻鳴叫的蟬後,其它蟬就飛走了,這是為什麼?

原來,被捕住的蟬發出了聲音警報,別的蟬接到信息後就自動地逃跑了。

蟬的成蟲生命很短暫,隻有十多天。所以雄蟬便沒命地鳴叫,招呼雌蟬過來,與之交配,以便生兒育女。

當雄蟬被捕時,它會改變聲音,以不同頻率的聲波發出淒切響亮的報警聲。別的蟬聞訊一齊驚飛,讓你捕不著。

螞蟻打架是為了什麼?

小朋友仔細觀察會發現,螞蟻除了忙碌地搬運食物以外,還經常打架,咬殺格鬥得十分激烈螞蟻打架不是為了搶奪食物,而是另有原因。螞蟻表麵看雖然是多得數不清的微小生靈,但是它們也是一個小“社會”,分成無數的“家庭”,由蟻後、雄蟻、工蟻、兵蟻組成一個團體,共同生活。在蟻窩裏生活,使得螞蟻都熟悉了同窩螞蟻的氣味;螞蟻辨別氣味的本領較強,一旦出去活動,它們也能根據氣味辨認出同伴。如果在工作中發現隊伍裏出現了其他“家族”的成員,它們便咬殺,並且經常釀在大規模的“戰爭”。

螞蟻說話靠什麼?

若有一隻螞蟻發現大食物,自己拖不動,它就會立即跑回去,告訴弟兄們。於是大群螞蟻隨它而來,搬回大食物。

螞蟻是靠什麼來說話的呢?

螞蟻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角上有許多小孔,孔裏有專門聞氣味的細胞組織。另外,螞蟻腹部的肛門和腿部,能分泌有特殊氣味的激素,螞蟻便用它們來傳達信息。別的螞蟻得到這個信息,立即隨這隻螞蟻出征,去搬運食物。

螞蟻為什麼能搬“山”?

一群螞蟻,能把很大的食物搬回自己家裏去,一隻螞蟻,也能拖動比它大得多的東西。科學家實驗證明,螞蟻搬的東西,可以超過它自身重量的50倍。若按此計算,螞蟻是動物界名副其實的舉重冠軍。

螞蟻腿部的肌肉,是一台台高效的肉發動機組,肌肉所耗能量,是複雜的化學物質。螞蟻的腿運動時,肌肉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引起這種原料的急劇變化,肌肉便迅速收縮,產生巨大的動力,能將比自己重幾十倍的東西舉起來。

白蟻和螞蟻的區別是什麼?

初看之下,白蟻和螞蟻很相似。頭、腹、胸、足都很像。但若細看,還是有區別的。白蟻的胸腹部比較粗大,腰腹沒有形體區別,而螞蟻卻是細腰。白蟻和螞蟻的翅膀長短也不同,白蟻翅合而向後,螞蟻翅翻而向上。

白蟻是由卵、若蟲、成蟲而形成,不經過蛹期,屬不完全變態昆蟲。螞蟻有蛹期,屬於完全變態昆蟲。

這樣看來,白蟻並不是螞蟻。

白蟻為什麼要蛀食木頭和書藉?

白蟻經常成群結隊活動,能把木頭蛀空,把書籍嚼碎,給人類造成很大的損失。

白蟻主要吃纖維素和木質素。

在白蟻的腸子裏,生長著一種寄生原蟲,名叫超鞭毛蟲。白蟻不能消化木質纖維素,但這種蟲能夠分泌出分解纖維的酶,把木質纖維消化吸收。這樣白蟻吸收了營養,超鞭毛蟲也滿足了胃口,二者相互依存而生活,便是生物學上的“共生”現象。

蟋蟀為什麼好鬥架?

蟋蟀俗名叫蛐蛐。人們喜好的一種遊戲叫鬥蛐蛐。即把兩隻蛐蛐裝在一個罐子裏,看它們打鬥。

好打鬥的隻是雄蛐蛐,蛐蛐打鬥是由其生活習慣形成的。蛐蛐生性孤獨,雄性常占領一個地盤,別的雄性便不能接近。到繁殖期,可允許一隻雌性來與它同住。

蛐蛐生得後腿有力,口器堅硬,能咬斷農作物的根、莖、葉和果實。打鬥起來非常激烈、凶殘。厲害時可以把對方咬個腿斷肢殘、皮開肚綻。

蟋蟀是如何鳴叫的?

蟋蟀鳴叫,是雄性在召喚雌性。

蟋蟀的鳴聲,是用前翅摩擦發出的。它的前翅下麵,長著一排微細的齒,另一側前翅的上麵,長著一個突起的尖。當這對翅不停地摩擦時,就會產生清亮幹脆的聲音,給夜間平添一些美妙的音樂。

為什麼蝗蟲要成群結隊?

蝗蟲行動成群結隊,而且隊伍越來越壯大,壯大到鋪天蓋地而來。一大片莊稼,頃刻間就給吃光了,所以蝗蟲是人類的敵害之一。

蝗蟲產卵時,對環境選擇非常嚴格,既要土質堅硬,又要有一定溫度,還要陽光能夠直射。所以,能被蝗蟲選中產卵的地盤不會太大,而所有的雌蝗蟲也就都來了,卵孵化整齊,一出生就是一大批,群居而生。

另外,蝗蟲生存需要較高體溫,它們必須群居並且相互緊緊依偎,以維持體內溫度。所以它們飛行和落下,都是成批成群的。

蝗蟲的嘴有多厲害?

蝗蟲的嘴是咀嚼式的,在顎上有尖利的齒,適宜於咬嚼固體的食物。它不但咬食植物種子,而連梗杆都能咬碎,尤其是還能咬食樹木。

飛蛾為什麼撲“火”?

很多人認為,蛾有趨光的特性,所以不管屋裏點起蠟燭,還是電燈,它們都會飛過去,繞著燈光打轉轉。科學家發現,飛蛾的趨光特性其實是由月光引起的,蛾通常在夜間飛出來的活動,碰巧夜空有月亮,它們就靠月光判斷飛行方向。它們讓月光從一個方向射到它們的眼睛裏,所以兩隻眼睛感受到的月光的強弱不一樣,於是在飛的時候,它們就總是向光線強的方向拐去。當飛蛾在黑夜裏看見亮時,會誤以為是月亮,而撲過去,並像在月光下一樣,繞著光飛轉。

怎樣區別蝴蝶和蛾子?

初看起來,蛾子和蝴蝶長得很像,但要捕一隻蛾子和一隻蝴蝶放在一起詳細比較,就會發覺它們差別還是很大的。

蝴蝶頭前麵的一對觸角,根細頭粗,像打壘球的棒子。蛾子的觸角根粗頭細,像馬鞭子。

蝴蝶身體瘦長,翅膀闊大,飛起來翩翩起舞,停飛時兩對翅膀立在背上,前一對在內,後一對在外,有時上下扇動。蛾子的身體比蝴蝶粗短,翅膀狹長,飛速明顯快,東撞西撞,靜止時後翅被前翅覆蓋,半斜形平鋪身體兩邊,像屋脊一樣。

蝴蝶白天活動的多,蛾子晚上活動的多。

天牛怎樣蛀蝕樹木?

天牛是樹木的天敵。在公園和果園裏,被天牛蛀蝕的樹幹,會出現彎曲交錯的溝紋,嚴重的整株樹木會枯死。天牛的大顎非常尖利發達,還沒長大,幼蟲就開始在樹皮下麵吃樹木的纖維,轉來轉去,啃成盤旋狀的溝紋。等幼蟲長大後,開始向樹幹裏麵蛀蝕,把樹幹啃出彎彎曲曲的隧道,然後鑽進去。天牛從此住進樹幹的洞裏,邊吃邊排泄,有的小朋友會在樹幹上被天牛蛀蝕的溝紋裏,看到一些細碎的東西,那就是天牛的糞便。天牛在樹洞裏一住就是一兩年,樹木可給它害苦了!

水黽為什麼又叫賣油郎?

水黽身體生得細小輕盈,6樣腿又細又長,它落在水麵不會下沉,而且能快速漂浮。

水黽的腹部生著一層又濃又密的細毛,毛上有一層油狀的東西,水無法侵入。水黽的細腳上也生著一排排不沾水的細毛。水黽的腳一動,身子就滑向前去。

水黽在水麵滑動,能激起陣陣水波,陽光一照,閃閃發亮,活像油滴落水中一樣,所以人們叫它“賣油郎”。

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瓢蟲長得很好看,圓圓的瓢殼,殼上是紅黃色的花紋,上麵布滿黑星。

瓢蟲種類很多,人們一般以殼上星的多少來劃分它們。十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為害蟲,吃馬鈴薯和茄子。其它大部分則為益蟲。

攻星瓢蟲、龜紋瓢蟲、十三星瓢蟲、異色瓢蟲、兩小星瓢蟲等,都是棉田衛士。這些瓢蟲每天要吃掉幾十到幾百個棉蚜,幼蟲期可吃1100多個棉蚜,成蟲期可吃5800多個棉蚜。姬赤星瓢蟲喜歡在果園裏捕食介殼蟲,它一生可消滅900多棵樹上的害蟲。麥蚜也是瓢蟲的好食物。

瓢蟲繁殖很快,一隻瓢蟲一年生的子孫數以萬計。瓢蟲長得好看,人們又叫它“花大姐”。

蜈蚣果真有100隻腳嗎?

人們習慣上把蜈蚣稱為“百腳”。這正如中國人愛用的三六九等數字一樣,是個形容,並非確數。“百腳”其實是說腳很多的意思。

我國長江流域常見的巨蜈蚣,體長約10—15厘米,有22對腳,而且前兩腳成鉗形毒爪,後兩腳成為長尾巴的生殖肢,蜈蚣真正的腳有40隻。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是生活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地的大蜈蚣,體長可達30厘米以上。

蜈蚣腳多,跑得快,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夜間出來覓食,捕捉昆蟲等小動物吃。

蜈蚣有毒,但能當藥用。內服可治小兒驚風、關節炎;外敷治痛疽、流疽、惡瘡、蛇蟲螫傷等。

螳螂為什麼是益蟲?

螳螂生得很漂亮,身材頎長,後腿發達,前腿像手臂,把長長的前胸挺得高高的。它長脖子上有一顆能朝各個方向轉動的頭,時刻機警地望四方。

螳螂是一種較大的昆蟲,以捕食別的小昆蟲為生。它前足上生有兩排銳利的鋸齒,能捕捉蒼蠅、蛾子、蝴蝶、蚱蜢、蝗蟲等害蟲。

螳螂身體的顏色為綠色,和植物顏色相近,便於隱蔽。螳螂還能在植物叢中把一對足裝飾成花瓣,以誘使別的昆蟲來采蜜。

螳螂最喜歡捕蟬吃,但黃雀卻喜歡吃螳螂,於是便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跳蚤為什麼能當上跳高冠軍?

跳蚤身體扁平,很小,約在1—5毫米之間,以吸血為生。

跳蚤遇到危險後跳躍逃跑脫離危險。跳蚤一次可跳高22厘米,跳遠33厘米,而且可以連續跳躍。跳蚤跑起的高度,是自己身體的上百倍,這是任何高等動物都達不到的。

跳蚤後足非常發達,比自己的身子長,而且特別粗壯,跳躍時,肌肉發達的脛節緊靠腿節,然後用力收縮脛節提肌,再猛然打開,打開越有力,跳得越高。

跳蚤在空中可以翻筋鬥,發覺前麵物體不適合停留時,又可以立刻往回跳躍。

屎克螂為什麼要滾糞球?

夏秋之季,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屎克螂在笨拙地滾一個糞球,越滾越大。

屎克螂滾糞球,實際是在為生兒育女作準備哩。屎克螂把糞球推到僻靜處,用頭足把糞球下的土挖開,使糞球下陷,並把糞球四周的土翻鬆。這時候,雌屎克螂便在糞球上產卵。產完卵後,屎克螂便鬆土掩蓋糞球,直到與地麵齊平。卵孵出幼蟲,便以糞球為食。

這就是屎克螂辛勤滾動糞球的目的。

埋葬蟲為什麼要埋葬小動物?

埋葬蟲是一種帶紅斑的黑色甲蟲。它能聞到死動物的味道,聞到味道後就從四麵八方趕來,動手挖土,直到把小動物陷下去,然後再用土掩埋上。

不管是小鳥還是老鼠,埋葬蟲都用這種方法對付。這其實也是埋葬蟲繁殖後代的一種方法。它們埋好小動物後,便在上麵產卵,小幼蟲出生後,就吃這些父母提前給它們準備好的食物。

叩頭蟲為什麼要叩頭?

叩頭蟲身上有一個圓圓的黑色盔甲,像罩子一樣罩在身上,脖子和尖尖的頭露在外麵。

叩頭蟲以莊稼和蔬菜的根須為食,是害蟲。

叩頭蟲的前胸腹麵有一個楔形突起,正好插入到中胸腹麵的一個槽裏去。這兩個東西鑲在一起,組成一個靈活的機關。當它體內肌肉收縮時,前胸便有力地使中胸收攏,收攏時碰著地麵,它就能趁勢彈起來。叩頭蟲叩頭,是翻身逃跑的標誌。當它被人捉住時,就使用此法想逃走,如果人不鬆手,它便一個勁叩。你要是伸出指甲蓋,它叩得會更響呢。

益蟲和害蟲怎樣劃分的?

自然界的昆蟲共有15萬種,有益蟲也有害蟲。昆蟲益、害的劃分沒有固定的標準。如果對人的衣食住行有益,我們就叫它益蟲,像可以傳粉的蜜蜂,可以吐絲的蠶,捕食蚊、蒼蠅的蜘蛛、蜻蜓等。

如果對人的衣食住行有害,我們就叫它害蟲,像毀壞莊稼的蟲,傳播疾病的蚊子、蒼蠅等。害蟲的特點是種類少、數量多、繁殖力強,還破壞生態平衡。但也有些昆蟲對人類有益也有害,我們是無法明確劃分的。

鳳蝶的幼蟲為什麼長角?

鳳蝶的幼蟲是綠色的毛毛蟲,小朋友仔細觀察會發同,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角,那是兩隻黃黃的角,樣子怪怪的,很難看,而且散發著難聞的臭味。不要小瞧這兩隻角,它們可是它自衛的“武器”呢!鳳蝶和它的同類昆蟲的幼蟲,是很軟弱的小蟲,剛孵化出來的時候,它們渾身長滿了毛,敵人不願吃它們。但是,後來不斷長大,身上的毛退掉,就危險了。這時候如果有什麼東西碰到了它,或者是搖晃了它所棲身的樹枝,它就把黃角伸出來,並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把敵人嚇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