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

一個人過日子的好處自然是說不盡,唯獨就是有一點不好,就是這個做飯問題。原先沒娶媳婦的時候,自己都沒弄過幾頓,總有大姑娘小丫頭的轉彎抹角的給他送吃的,又找著各種理由叫他去家裏吃飯,自己動手生火做飯的日子屈指可數,碰到那樣的時候,他也就搭個架子,烤些獵物來吃,偶爾這麼吃著,還覺得香的很。

後來娶了媳婦,以為再也不用走東家串西家,在自己家也能吃個安穩飯了。不得不承認,有人做飯這個誘惑是鄭三應了老爹遺言的最佳動力。誰知道出了這麼一檔子事,不但沒吃到自家的飯,連原本總是想方設法請他吃飯的人家也都不見了。早知道這樣,不如就一直不娶媳婦,吊著她們就好了,鄭三不負責的想著。

把昨日打到的獵物剝了皮洗了淨摘了內髒掛到房梁的鐵鉤上,皮子浸到鹽水缸裏,再把原先泡著的皮子翻了翻,挑了已經差不多的撈出來晾到陰涼處。再劈了會柴,眼看到了晌午,鄭三洗了洗手,挑了一隻夠肥的兔子,拎著出門混飯去了。

剛沒人做飯那陣,鄭三也自己嚐試過,隻是自己隻有烤肉拿的出手,連續吃了半月烤肉,隻把自己吃的都要吐了,吃得虛火上升,嘴上生泡,喉嚨沙啞。也嚐試過熬粥,隻是熬出來的東西發黑發苦,怎麼都吃不下,丟出去喂狗,居然連狗都不吃。呿,村裏的狗都被慣壞了,怎麼能這麼糟蹋糧食!

今天鄭三的混飯主家是村東的趙二,就是眾人口中的趙二先生。這個人前兩年從山外回鄉,也不知道在外麵怎麼長的,家裏也是幾代的獵戶了,居然養了個弱不禁風的身子。這樣的力氣,自然打不得獵上不了山,幸好識文斷字,勉強做了個教書的先生。

說是教書,也不過是替村裏人看看孩子罷。這樣的山裏人家,要識那麼多字做什麼,管吃還是管穿?稍微大點,就跟著父兄上山學打獵了,謀生才是正道。隻有那十歲以下的,留家裏也是討人嫌,女人們還要幹活顧不過來,就放先生這裏,順便還能識幾個字,看的懂皇曆倒也不錯。平日裏村裏人打獵多的時候,就分趙先生一點。如此這般,趙二的日子還是能過得下去的。

趙先生倒是有人肯嫁,總有些不一樣的姑娘,慕著風雅,肯跟他過窮日子。趙先生卻都一一推脫了,隻說自己在山外早就娶妻了,因戰亂離散走失,才自己一個人回來的。趙先生雖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做飯卻是不錯的,想來是在外麵沒機會接受杜梨溝的男人不近鍋台的傳統思想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