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一夕(1 / 3)

一朝一夕

【釋義】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隻有很短的一段時間。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力命篇》。

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楊朱博學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季梁的兒子見了楊朱後,哭著說:“楊伯伯,我父親的病看上去很凶險,你能否幫我請醫生來為他診治一下。”

楊朱探視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兒子說:“賢侄別急,依我看,你父親的病並不嚴重,隻要好好調理,很快會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兒子不信,一下子請來三位醫生。

第一位醫生給季梁診治了一下,說:“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沒有節製,虛實失調,陰陽不和,平時饑飽不均。隻要吃幾帖藥,即可藥到病除。”

季梁搖搖頭說:“你隻是個普通醫生,你走吧!”

第二個醫生為季梁診了脈,說:“你的病是由於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藥來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難。”

季梁讚許地說:“你是一位良醫。”

第三位醫生隻望了望季梁的氣色,說:“你的病是由精神憂鬱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藥,隻要好好修心養性,就會好的。”

季梁十分讚許地說:“你真是一位神醫啊!”

原來,季梁的病確實是因精神憂鬱而起。他的病經過精神調節,果然沒過多久就好了。

一毛不拔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此人非常吝嗇、小氣。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盡心》。

墨翟,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史稱“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同一時期,還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別人進行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拔不拔?”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禽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聲了。

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朱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提倡愛世上所有的人,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隻要對天下人有利,他也是心甘情願的。”

一衣帶水

【釋義】相鄰很近,隻有一水相隔。比喻彼此之間江流狹窄,極其鄰近。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陳紀》。

南北朝末期,陳、周以長江為界,南朝是陳,北朝為周,曆史上習慣稱之為南陳北周。北周末年,大將軍楊堅篡位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文帝登基不久,即著手準備消滅南陳統一中國。

當時,南陳的皇帝是曆史上稱之為後主的陳叔寶,此人品質並不壞,而且多才多藝,是集音樂家、詩人於一身的藝術家。但作為皇帝,醉心音樂、詩文創作,不理朝政,置人民生活、國家安危於不顧,國家自然而然地一天天衰敗,朝中那些隻圖眼前享樂的奸臣為了保住一時富貴,極力迎合陳後主的嗜好,整天陪著他飲酒作樂,聽歌看舞,在脂粉軟裙的溫柔中醉生夢死。

隋文帝看到南朝武備鬆弛,官員腐化墮落,決計興兵伐陳,統一中國。

這時有位大臣說:“陳後主雖然荒唐,但並無大罪。我朝無故加兵,恐怕師出無名,請陛下三思。”

隨文帝對百官說:“陳國人民因陳後主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作為天下之主,怎麼能被一條衣帶那樣寬的江水阻隔而坐視不管呢?”(我為民之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公元589年,隋朝大將韓擒虎、高潁一舉滅陳,結束分裂,中國再次統一。

一網打盡

【釋義】全部捉在網中,一個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對立麵或壞人全部逮住或徹底消滅。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

北宋時,進奏院主官蘇舜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少年時就胸懷大誌,是被當時政治革新派首領範仲淹推薦提拔起來的。

他豪爽激進,屢次上書宋仁宗皇帝,議論時政得失,批評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引起呂的強烈不滿,致使呂夷簡想伺機陷害蘇舜欽及其改革派。

有一年秋天,恰逢賽神會。以往,各官署衙門都要在此時拿出多餘的東西變賣成錢,然後大家用這錢盡興地吃喝玩樂。

蘇舜欽為了在賽神會這天讓大家玩樂得更痛快些,照例把進奏院裏拆下的舊公文封套紙賣了,而且自己也拿出了十千錢來資助,作為玩樂的花費。其他接受聚宴邀請的人,也分別拿出錢來湊份子。

正當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蘇舜欽又叫了一些歌女來陪酒助興。

當時,有個名叫李定的太子中舍官也想參加聚會,卻未被邀請,李定懷恨在心,便在京城裏到處宣揚蘇舜欽和一批官員鋪張浪費,尋歡作樂的事。

禦史劉元喻素與蘇舜欽不和,知道了這件事後連忙上奏章給仁宗皇帝。宰相呂夷簡一見有機可乘,也跟著在皇帝麵前推波助瀾。

皇帝聽了大怒,把蘇舜欽賣掉拆下來的舊公文套一事定為“監守自盜罪”,免去了蘇舜欽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