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成了(1 / 2)

貞觀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原瑤池都督、左驍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統一西突厥十部,建牙帳於千泉,自稱沙缽羅可汗。

同日,賀魯率部眾掠取西州、庭州,劫掠大唐百姓、牛馬、糧草無數,正式宣告與大唐決裂。

幸而大唐早有準備,西州、庭州兩處的官員抵死守城,雖損失慘重,城池也燒毀大半,但兩地總算沒有被賀魯奪了去。

兩州的戰火興起,距離不遠的鄯州便得到了消息,還是多虧了蕭南提供的鷂子,使得崔幼伯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戰報,並第一時間往京裏送信。

但問題來了,目前官方認可的通訊方式,仍是快馬驛站,偏快馬的速度再快它也快不過鷂子呀。要知道就算是送軍報的八百裏加急,最快也不過一日千裏,而鷂子呢,一個時辰就能飛越千餘裏。

崔幼伯同時用這兩種方式放出了消息,蕭南這邊已經收到了,而官方的八百裏加急還在一千多裏外的驛站換馬呢。

蕭南拿著消息,心急如焚,她這知道,這種軍國大事,越早彙報給太極宮越好,這樣朝廷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救援和出兵的策略。

賀魯雖帶著部眾返回千泉,但誰也不能保證他會不會繼續騷擾大唐的邊境線呀。尤其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冬日萬物沉寂,他們要想吃飯,隻能搶掠大唐。

戰場瞬息萬變,朝廷哪怕早出兵一日,也能爭得最大的主動權。

可問題是,彼時不管妹紙如何彪悍,還是個男權社會,而且依著時下約定俗成的慣例,女子當遠離軍國要務。就是皇太後,那樣受先帝的敬愛,她也不敢明著打聽、甚至幹預朝政。

所以,這個消息,最好不要由蕭南送出去,可她不送,又有誰合適呢?

而且現在已經宵禁,宮裏也已經下了鑰,想進宮就隻能叩閽。

蕭南拿著消息左右為難,一時不知該如何決斷。

就在她幾欲下定決心,換上一品夫人的朝服趕去太極宮叩閽的時候,外頭又有人回稟——

“夫人,榮國公家派人來送節禮了。”

“哦。”

蕭南點點頭,自從進入了十二月,各家各戶也都開始忙碌著送禮、收禮。雖然今年先帝駕崩,新帝和整個皇室都在孝期,且如今皇太後還病著,京中百姓不宜太過歡慶喜樂,但終究是新年將至,大家該有的禮節還有不能或缺。

是以,崔家每天都能收到親朋好友、門下商賈送來的年禮。

崔家和李家是姻親,且崔幼伯與李榮的關係也算不錯,蕭南和王氏也頗能談得來,所以這幾年兩家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

互送節禮什麼的,更在情理之中。

起初聽到這個消息,蕭南隻是習慣性的讓玉簪去點收、入庫,順便準備給李家送回禮。

但緊接著,她腦中靈光一閃,竟想到了一個解決當前困境的法子。

她將崔幼伯寫的信原樣不動的折好,又喚來雪娘子,把信筒綁到它的腳上,然後吩咐道:“阿雪,把這信交給李榮!”

雪娘子曾經跟李榮相處過一段日子,也曾在李家住過,所以執行起這個任務來,絲毫沒有困難。

前後不過一刻鍾的當兒,雪娘子便從李家回來了,它腳上又掛了個信筒。

蕭南一看,是李榮專用的帶鎖扣的信筒,她忙從梳妝鏡匣的某個抽屜裏取出鑰匙,打開信筒,拿出紙條,展開一看,上麵是幾個潦草的字:“汝意已知,某即刻進宮,此事勿再提。”

這番話根本不像李榮平日的作風,且詞句模糊,看樣子,李榮是在非常匆忙的情況下寫的。

不過,奇異的,蕭南竟讀懂了他的意思:他這是整件事攬到自己身上,不讓蕭南再攙和進來,且叮囑蕭南,最好再給崔幼伯去封信,兩邊串一下供詞,免得日後被人問起,兩下裏說錯了。

蕭南見李榮在關鍵時刻還能想得如此周到,心裏很是熨帖,暗道,唔,這個李榮,倒也不是那麼無賴嘛。至少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是比較靠譜的。

而且,此事由李榮扛下最合適——崔幼伯和李榮交好,兩人互通信件的事,皇帝也知道。

如今崔幼伯發現了緊急軍情,想提前告知京城,會把信直接送到李榮手上,皇帝也能理解。畢竟鷂子不是官方通訊工具,即便崔幼伯想用鷂子給兵部或是太極宮送信,那裏也沒人接收不是?!

傳信人的角色由李榮接下,淡化蕭南在其中的作用,不但對蕭南好,對崔幼伯也好,至少這樣一來,在皇帝心目中,不會覺得崔幼伯是個隻知道跟老婆商量的無用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