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定整個計劃的時候,長公主曾在李易的職位問題上猶豫過,反複勸說聖人,羽林軍至關重要,說它是國之利刃都不為過,這樣要緊的皇帝親衛,非絕對信任的心腹之人不能統轄。
長公主倒不是真的懷疑李易有異心,而是她時刻牢記母親的教誨:遠離漢王一家,切莫將關乎國家的要務交給他們。
雖然長公主不明白母親為何如此不待見七皇叔一家子,但她相信母親,知道文德皇太後不是普通婦人,她厭棄漢王一支,定不是為了瑣碎的小事,而是因為她的這位七叔做了什麼,惹得母親生了戒心,所以才會反複叮囑兒女。
但皇帝並不這麼想,在他小時候,除了父母,七皇叔對他最親近,且當年自己與四郎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七皇叔是皇室中少數堅持站在自己身邊的人。
因著皇太後不喜,皇帝一直不敢太重用七皇叔一家,已經覺得很對不住叔叔了,如今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兒就懷疑李易、解除李易的官職,未免有些過分。
於是,麵對長姐的建議,聖人表露出少有的堅持,並一再拍著胸脯為李易作保,表示李易對自己非常忠誠,由他做羽林軍的朗將,負責湯泉宮的宿衛再保險不過了。
見皇帝這般,長公主也不好再說什麼,大郎是她的弟弟,可也是一國之君,她必須顧忌為君者的尊嚴。
可長公主心中始終有點兒不放心,回到家中後,再給蕭駙馬寫信的時候便順嘴提了一句。
蕭駙馬那時候還在昭陵,看到長公主的信,想了想便回信建議道:公主既然不放心,為何不另安排一穩妥之人領一隊親衛護在聖人左右?!
長公主原本也有類似的想法,隻是皇帝難得的強勢,讓她有些猶豫不定。如今夫君也這般說,她不再猶豫,悄悄從千牛衛中抽調了兩百人趕在李易的人馬抵達驪山前混入湯泉宮的宿衛中,領隊的是長公主非常信任的一個小武將,亦是李氏宗親出身。
這些都是暗中進行的,為了保密,長公主連皇帝都沒有告訴。
而隨後的事實證明,恰恰是這隱秘的兩百人,救了皇帝的性命。
話說那日,長公主領著一群弟弟妹妹想硬闖湯泉宮見皇帝,結果遭遇了李易的攔阻,看到李易的那一刹,長公主心底一片冰涼,腦中更是閃過無數中聖人罹難的畫麵。
不過,長公主畢竟是混跡宮闈多年的厲害人物,饒是心中已經亂作一團,麵兒上還是不漏分毫,故作生氣的拂袖而去。
回到自己的別業,長公主火速召來她安排的千牛衛領隊,詢問聖人的情況。
那領隊回道:“長公主放心,聖人一切安好,隻是身體小有微恙,屬下每日都會暗中詢問為聖人診治的太醫,太醫說,聖人的身體並不大礙。”
他隱下了某些話,比如被他每日捉來詢問的太醫,每次回答的時候,表情都有些古怪。
其實李領隊也能理解這位苦逼太醫,畢竟聖人的身子好好的,卻非要每天躺在寢宮裏裝病,這怎麼看都是要出亂子的節奏呀。
長公主聽了這話,並沒有真正的放心,聖人身邊內有王貴妃、外有李易,實在是太危險了。且她隱隱的猜到皇帝為何至今都沒事兒,不是王貴妃他們放棄動手了,而是在等待時機。
所以,長公主反複叮囑,讓李領隊定要好好保護聖人,一旦發現什麼可疑之事,立馬向她彙報。
李領隊臨走的時候,長公主又補了一句:“若是真有大事發生,實在來不及送信,你什麼都不要管,隻保護好聖人便可。記住,隻要聖人平安,你便是大功一件,本宮保你一世富貴。”
長公主在李氏宗親中極有威望,她的保證也非常靠譜,可以說,在某些時候,長公主的承諾比皇帝的話還要管用。
“是,長公主放心,屬下定會誓死保衛聖駕。”
李領隊激動的滿臉通紅,幾乎是顫著聲音喊完這句話。
長公主點點頭,命人將李領隊送走。
目送李領隊離開,長公主並沒有閑著,她立刻去書房尋蕭駙馬商量計策。夫妻兩個商量了足足半個時辰,而後分別召見了自己的親信。
長公主身邊有三百朝廷配置的鐵甲護衛,她直接跟護衛統領下令,命他將三百親衛分作兩部分,一隊暗中潛至湯泉宮附近,密切監視行宮的動向,另一隊則留在別業,隨時等候差遣。
蕭駙馬則帶了兩百蕭家部曲,他沒有像妻子那般把人馬分開,而是將他們全都撒出去,命他們悄悄守候在驪山宿衛大營的門外,密切關注這裏的情況,一旦霍家統領的驪山大營出現異動,他們就要想盡辦法的拖延,並火速給蕭駙馬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