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千滴淚
那是五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中國有個英明的國君叫堯,他有個賢明的臣子叫舜。堯經過多次考驗,認為舜是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後來,又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他。舜的確沒有使堯失望,他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時候,南方的九疑山一帶有幾個部落發生了戰亂。他便決定親自到那裏視察一下,以解除那裏的戰亂。舜一向非常尊重兩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對她們說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擔心他的身體,都不讚同他到九疑山去。女英說:“你一個人去,我們不放心,要去我們一起去。”
舜說:“九疑山那裏,山高林密,道路崎嶇,你們是女人,怎麼能吃得了那樣的苦。”雖然舜帝一再勸阻,但兩位夫人決心已定,非得堅持要去。沒有辦法,在一個夜晚,舜帶上幾位隨從,不辭而別,悄悄地出發了。
幾天不見舜帝回宮了,娥皇和女英心中著急了。舜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找到侍從一問,這才知道舜帝已經動身去九疑山好幾天了。他們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裝,準備車馬,隨後追趕上去。
追趕了十幾天,這一天來到了揚子江邊,但遇到了大風,幸虧有位老漁夫,知道了她們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們送到了洞庭山,讓她們在一座小廟中住了下來。大風一直刮了一個多月,她們出不了湖,隻好焦急地盼望著風早些停止。她們登上山頂向遠方張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體安康。
這兩位多情的夫人,迎來無數次日出,送走無數次落日,她們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腸萬斷,但也沒有見到舜帝的歸帆。
漸漸地,風停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她們突然看到從南方飄來一隻插有羽毛旗幟的大船,這是宮廷裏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從和士兵,一個個愁眉苦臉,滿麵哀容,她們立刻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侍從們一邊把舜帝的遺物交給她們,一邊說:“舜帝駕崩於九疑山下,已經埋葬在那裏了。”娥皇和女英雖然已預料凶多吉少,但這情況一旦被證實,她們便哭昏在地。
從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頂,撫摸著身邊的一株株翠竹遙望九疑山,流淌著傷心的淚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們的淚水灑遍了青山竹林。那滿山的翠竹也與她們一起悲傷、一起流淚,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們悲傷的淚水,竟在上麵留下了永遠擦不掉的斑斑淚痕。
後來,娥皇和女英由於過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殺了。他們成了湘水之神,被稱為“湘妃”或“湘夫人”。
月蝕的由來
從前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阿萬,女的叫阿四。他們結婚以後,感情非常好。夫妻二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荒地上蓋起了一間茅草房。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地勞動,日子雖然過得辛苦緊張,卻也平靜愉快。但是,官府不讓他們過這樣的日子,隨時隨地都會派公差找上門來要錢,要糧,此外還要抓走雞、鴨。
這一年,阿萬害上了癱瘓病,下不了地,出不了門,隻好靠阿四一個人養活他,這使他們的生活更加窮苦了。茅草房漏雨了,阿四一個人無力修補,一到下雨天,滿屋都是水,屋子裏連火都沒法生。就這樣,夫婦倆苦苦地挨過了三年。到了第四年,官府勒索得更凶了,阿四實在無法在家裏住下去了,隻好單身一人出去給人家做短工。可是,她每天掙來的錢還不夠繳款、繳糧。繳不上錢,官府就要派公差來捉人。
一天,官府的公差又來了,他們才到村子口,阿萬家裏的小花狗就“汪汪汪”地叫了起來。剛叫了不幾聲,忽然傳來一聲哀號,原來小花狗被公差們打死了。阿萬和阿四在家裏一合計,決定趕快離開家。於是阿四背起阿萬來到了村後的一個山洞中,然後自己再下山去幫工,尋找一條能生活下去的路。
阿四把阿萬背到山洞裏,給他支下了一口鍋,鍋裏盛了水,鍋底下生著了火。另外還找了一些幹柴堆放在旁邊,把他們僅有的一點糧食也給阿萬留下了,放在阿萬能夠得著的地方。一切都安頓好了,阿四含著眼淚,默默地、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山洞。
當她走下了對麵的山頂,快要下坡的時候,忽然聽到背後傳來了一陣歌聲:
“阿四,我的好阿四呀,
你快要從山頂上翻過去了,
雲彩也慢慢地要遮住山尖了,
你轉過來呀,
你再回頭看我一眼吧!
我給你做一把琴,
讓你彈出更美妙的聲音。”
阿四難過極了。但是,她不敢答應,也不敢回頭,她隻有走,走出去才能尋到一條活路。
阿四沒有回頭,阿萬在她的後麵一直癡呆呆地望著她。當阿四走過山頂,天上的雲彩遮住阿萬的視線時,阿四的影子終於消失了。阿萬隻好淒惶地爬回到山洞裏。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沒有幾天,阿四留給阿萬的糧食便吃光了。阿萬耐不住饑餓,便爬出洞外,想找些草根樹皮來充饑。阿萬剛剛爬出洞口,看到一條碗口粗的大蛇向石洞裏爬了進來。
阿萬嚇壞了,馬上在身邊拾起一塊石頭,把那條大蛇砸死了。
過了一會兒,又爬來一條蛇,看到那條蛇已經死了,就盤到一棵樹上去,銜了一些樹葉,在那條死蛇身上擦了幾下。不一會兒,那條死蛇竟活了過來,於是那兩條蛇便一前一後地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