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馬的尾巴用於驅趕討厭的牛蛙和各種飛蟲。
綿羊的大尾巴可以貯藏脂肪,沒有食物的時候就靠尾巴裏的脂肪度日。
魚的尾巴不但是舵,還是它遊泳的推進器。
[我還想知道]
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遇到危險時,壁虎就丟掉尾巴逃生,過不多久,還會長出一條新尾巴。
貓的尾巴還可以充當魚杆伸入河中釣魚。
動物的舌頭除有攪拌作用外還用作捕獵嗎?
我們人類的舌頭不但用於說話,在咀嚼的過程中,還能起到攪拌的作用。動物的舌頭除了“攪拌”外,往往還是捕食獵物的工具。
食蟻獸的舌頭像鞭子一樣又細又長,可以伸進蟻洞中舔食螞蟻。企鵝生活在南極,以海洋裏的小魚小蝦為生。魚的身上有鱗和粘液,特別滑,不容易咬住。企鵝的舌頭上長滿了肉刺,魚一到了企鵝的嘴裏,就被肉刺刮住再也滑不出去。
青蛙的舌頭長得很奇怪,和人的舌頭正好相反,舌根長在前頭,開叉的舌尖反而在後麵。當它發現昆蟲的時候,隻要一張嘴,舌尖能伸出很遠,你還來不及看清楚,昆蟲已經進到它的嘴裏了。
啄木鳥的舌頭又細又長,可以自由伸長和縮短,舌尖上長了好多的倒鉤,能把蟲子從洞裏鉤出來吃掉。
澳洲森林裏有一種麝香鸚鵡,因為它們喜歡啄食花朵,吸取花蜜,它們的舌頭竟然長成小梳子的模樣。
[我還想知道]
動物的舌頭也有別的作用。狗的身上沒有長汗腺,天氣熱的時候,狗總是張開嘴把舌頭伸出來散熱。舌頭是它們的散熱器。
貓媽媽會特別用力地舔新生小貓的嘴巴,目的是讓它喘氣,學會呼吸。
蛇和蜥蜴的舌頭能嗅出空氣中和地麵上各種不同的氣息,並能在各種氣息中找到它們需要的食物。
動物洗澡的方法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嗎?
動物的身上常常有跳蚤、虱子等,它們和人類一樣,需要經常洗澡來保持身體的清潔。但是動物洗澡的方法很多,和人類不全一樣。
大公雞在沙堆裏洗澡,隻見它一會兒拍拍翅膀,一會兒動動身體,身上的髒東西就都掉了。
野豬在泥坑裏打滾,讓渾身都粘上一層厚厚的泥,然後在樹上一蹭,髒東西就隨泥巴掉了。
愛清潔的大象在池塘裏用長鼻子吸水灑在身上洗澡。
小猴子們經常互相在身上找鹽粒吃,這樣就是不洗澡,身上的髒東西也會被摘掉很多。
[我還想知道]
鳥類洗澡的方式除有水浴、沙浴外,還有火浴和蟻浴。
麻雀最喜歡水浴和沙浴。當它洗沙浴時,它會在沙土中先挖一個坑,再展翅抖掉身上的泥沙,寄生蟲就隨著沙土被抖掉了。
恐龍突然大規模死亡是地球變遷引起的嗎?
距離今天7000萬年到兩億年的中生代,是爬行動物的盛世,它們是地球的霸主,統治著海陸空三界。我們把這種動物統稱為恐龍。
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就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時,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跟隨恐龍一起滅絕的還有海洋爬行動物、飛行爬行動物、一些魚類和其他生物等。這種生物的大規模死亡,便成了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最大的科學之謎。
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恐龍的大規模死亡或滅絕跟地球變遷很有關係。中生代末期,地殼上長出很多山來,沼澤被毀滅了。地球的氣候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冷熱季節的交替。這樣一來,像恐龍這樣的冷血動物就變得不能適應了,氣候變冷體溫就跟著下降,忍受不住寒冷就會死亡。它們的呼吸器官隻適於對付濕熱的空氣,卻對付不了變得又幹又熱的空氣。由於氣候的改變,在新的環境麵前,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身體構造已經定型的恐龍,隻能走上滅絕的道路。而能夠進行冬眠的蛇、蜥蜴類,身上長毛能禦寒並能躲進山洞避寒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和鳥類,卻得以保存下來。
[我還想知道]
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吃的無花植物如蕨類、蘇鐵、鬆柏等對恐龍沒有多大影響。後來,出現了有花植物,有花植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很大毒性,所以恐龍因食物中毒而死。
前蘇聯古人類學家巴羅諾夫說:“6000萬年前,外星人公開獵取恐龍,並在幾千年中消滅了這種動物。”
恐龍是否徹底滅絕今天還是謎嗎?
世界上一般學者都認為,大約距今6500萬年前,雄霸地球一億多年的恐龍就全部滅絕了。但是國際學術界也有不少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他們希望能在地球上找到活的恐龍。
1981年,美國的雷吉斯特探險隊進入剛果原始森林沼澤區。據他們說,曾經5次看見過活“恐龍”的尊容,6次聽到它們的叫聲。他們給這種動物拍了照片,還錄下了它們的聲音。
這個探險隊還帶回了一些恐龍脊椎骨架、頭骨和完整的下腿骨。據測定,其形成年代距今僅10萬年。這對6500萬年前恐龍已從地球上滅絕的觀點提出了挑戰。既然10萬年前還有恐龍,那麼就有可能個別恐龍活到現在。這個發現給了那些相信地球上還有恐龍的人以巨大的鼓舞。
但是,也有人對於世界上存在著活恐龍的說法提出疑問。他們認為,類似恐龍不一定是恐龍,地球上可能還生存著許多不為人類了解的奇怪動物,僅憑一兩點相似就把它們歸入恐龍名下是不合適的。看來,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隻有捕獲一頭活恐龍供科學家們鑒定真偽。
[我還想知道]
1978年,法國的一支科學探險隊進入剛果原始森林沼澤區,尋找活恐龍。可是,這支不幸的探險隊沒有一個人生還。
1983年,剛果的一支國家探險隊再次進入這一地區。兩名隊員發現300米外有一隻活“恐龍”。它背部寬闊,頭很小,脖子長10英尺,體長40英尺,皮膚灰而有光,還長著尾巴。
恐龍因牙齒不同而分為植物性和肉食性嗎?
恐龍分為植食性和肉食性兩種。大多數恐龍吃植物。科學家發現了恐龍牙齒和頜化石,曲線形細而尖的牙齒是屬於像霸王龍這樣的食肉動物。植食性恐龍有用來磨碎食物的寬大牙齒或像禽龍那樣的能鉗住食物的牙齒,角龍有能撕碎樹葉的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