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再生能源
浩瀚無垠的海水,擁有巨大的再生能源。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為750多億千瓦,其中波浪能占93%,達700多億千瓦,潮汐能10億千瓦,溫差能20億千瓦,海流能10億千瓦,鹽差能10億千瓦。這麼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目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隻要略加開發,就可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
微體古生物法
微體古生物法是古海洋學最主要的研究手段。有孔蟲、放射蟲、矽藻、顆石藻等微體或超微體生物的生活,主要受海水深度、溫度、鹽度、濁度、營養鹽以及水體運動等各種物理化學條件的控製。這些要素變化的信息便記錄在生物個體、生物組合、分異度等特征上,因此海洋生物是海洋環境的靈敏標誌。不同生物對其生活環境有一定選擇性,如放射蟲多見於赤道海域;矽藻多產於高緯度海區;窄溫性有孔蟲,有的適應於溫水,如截錐圓輻蟲;有的適應於冷水,如厚壁新方球蟲。根據生物分布還可以推斷古海岸線的位置,從底棲有孔蟲的居住帶和生物分異度可推斷古水深;微體生物化石組合和延伸方向大體指明水團和海流流向;窄鹽性動植物化石可作為判斷海水鹽度的指標,等等。
灣流的能量
灣流蘊含著巨大的熱量,它所散發的熱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產生的熱量還要多。由於它的到來,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土地每年享受著灣流帶來的巨大熱能。如果拿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加以對照,差別更為明顯: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可低到零下10℃,而同緯度的西北歐地區可高到10℃。
營養元素
營養元素是一種在功能方麵與生物過程有密切關係的元素。在海洋學上,傳統的營養元素術語,幾乎總是專用於矽、磷、氮,而實際上,海水中有些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屬,也屬於營養元素。它們與主要成分比較,海水中的矽、磷、氮的濃度相對很低,在特定海區,活著的生物能移去或排出大量的矽、磷、氧等。就其總量來說,對這些元素的影響是能夠覺察到的。
研究證明,海水中的主要成分的循環盡管大量地涉及到生物體係,但就這些元素來說,其總量是非常之大,以致某些生物作用,對其濃度的影響很小,甚至根本察覺不到。許多其他的基本營養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量也很少,但是,生物活體對這些元素的重要性僅是少量的。在控製這些元素的濃度方麵,地球化學反應常常更為重要。另外,一些功能上無關的元素,由於種種原因,有時偶爾進入生物體中,生物作用對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分布方麵,也能起重要作用。人們看到,海水中營養元素受生物影響最大,關係最密切,重要的還是氮、矽、磷,所以,在海洋學上稱它們為營養元素。
轉換斷層說
地質學家圖佐·威爾遜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轉換斷層說。威爾遜是加拿大著名地質學家,從海底擴張學說一提出,他便開始注意這個學術動向。當他用新的視角和理論提出轉換斷層的新概念後,就受到學者們的歡迎和認同。絕大多數的地質學家們看到,轉換斷層的思路,不但為海底擴張學說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而且還使人們看到地學革命的新曙光。然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威爾遜並不相信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而是一名“地球冷縮說”的鼓吹者。但是,後來的研究實踐使他看到“冷縮說”沒有前途,又改為相信地球“熱脹說”,但還是走不通。最終,他終於看到大陸漂移、地幔對流、海底擴張學說的生命力,投身到這個新的學術研究理論,並且提出了“轉換斷層”的獨特見解,樹立起支持“海底擴張學說”的一根強有力的支柱。
鶯歌海石油資源
鶯歌海含油氣盆地位於北部灣南部,以及海南島東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上。這個盆地包括東、西兩個不同的構造盆地。西部的西鶯歌海盆地為特提斯體係的拉張斷陷盆地,東部的瓊東南盆地則為環太平洋體係的一個孤後盆地。瓊東南盆地,麵積約為4萬平方千米,石油資源量約為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64萬億立方米。這裏有世界級海上大氣田——崖13-1大氣田。它位於海南島以南100千米的90米水下海域,含氣麵積538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為1 077億立方米,經濟可采儲量850億立方米,氣田年產天然氣34億立方米,其中29億立方米輸送到香港龍鼓灘聯合循環廠,5億立方米供給海南省三亞市南山發電廠和海南天然氣化能廠。1996年元旦,崖13-1氣田已正式向香港送氣,3月1日向海南省供氣。崖13-1氣田主要設施包括:一座海上生產平台,一座氣體處理及生活平台,一條從氣田通往香港的長780千米,直徑71厘米的的海底輸氣管線,一條從氣田通往海南省的長90千米直徑34厘米的海底輸氣管線,一座位於香港新界爛角嘴的降壓計量站,以及一座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南山氣體處理廠。這個大氣田也是目前中外合作開發的海上最大氣田。西鶯歌海盆地,麵積約為39萬平方千米,是一個縫合帶中的中間盆地。經過初步勘探,該盆地的石油資源量約27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23萬億立方米。
最早開發錳結核的國家
德國是一個在海底錳結核開發方麵進行得較早的國家。德國在中太平洋北部申請了一塊礦區,以滿足德國20年內對鎳、銅、鈷、錳的大部分需要量。前蘇聯是第一個申請先驅投資者的國家,為了本國的利益,有意識地尋求一些海底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