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流與合作 ——學會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3 / 3)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足球賽。在這次的球賽中,我和接球員劉非為了爭奪一個球,劉非不小心將我的小拇指撞成骨折。

我決定再也不和他玩了,並哭著跑回了家。

回家之後,媽媽立刻帶我去了醫院。醫生替我包紮好後,我傷心地把整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媽媽。

媽媽搖搖頭,生氣地說:“人家劉非也不是故意的,你思想品德課上沒學過嗎?要有一顆寬容的心,隻有這樣,你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媽媽的話,使我感到無地自容。我心想:我的心胸太狹窄了。怎麼能因為一點小事而怨恨朋友呢,還不理他呢?媽媽說得對,人應該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才會在學習上、友情上取得成功!

星期一到了,我在課間休息時找到了劉非。他還在為那件事感到自責。我微微一笑,伸出手去對他說:“沒事,我已經原諒你了,從今以後,我們還是朋友!”

劉非先是感到一陣詫異,隨後付之一笑,握住我的手,兩雙稚嫩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這既是對我和劉非友情的證明,也是我寬容的表現呀!

很多時候,與朋友或同學發生的一些大的矛盾或分歧在最起初時也許隻是小小的意見不合,而我們卻往往為了所謂的“麵子”都不願意退讓,怕從此被人看低,最終把小小的不合演變成了不可收拾的爭端,導致兩敗俱傷。

所以,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如果你能懂得讓步,就能夠避免之後的若幹麻煩。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正如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

寬容是火,它能使人冰釋前嫌,化除心中的冰塊。

寬容是水,它能熄滅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股怨氣。

寬容是美,它是美好人格的顯現,是品質的試金石。

寬容是寶,擁有了它,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財富。

在生活中,在學習上,在方方麵麵,我們都不能失去寬容。寬容,隻有這個字眼,才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隔閡,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信賴。如果你想要得到寬容,你就要先學會寬容;你想要別人退一步,不如自己先退一步。

“天下萬物,有容乃大”,寬容大度是贏得他人之心的千金妙方。凡人寬容,人際關係將會更加和諧。

寬容是一種智慧。

英國有一句諺語:“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寬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

寬容是一種境界。

佛經中說:“一念境轉。”同是麵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仁者覺者會選擇一份寬容,一份泰然。

寬容是一種美。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渺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鬱鬱蔥蔥。

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寬容是一種氣度。

寬容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可以化解恩怨,饒恕所有令自己接受或不接受的是是非非,沒有寬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難以造就偉大的人格。

對於社會來說,一個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需要寬容。它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提供條件,互利共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容不僅給別人,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當我們能大度地原諒別人時,自己也能在這種釋然的輕鬆中感到無比的快樂。寬容就如同一縷燦爛的陽光,撒在心靈上,曾經冰凍的心會重新蘇醒,曾經的恩恩怨怨都會煙消雲散。

寬容是無聲的教育。

相傳,古代有位禪師,一日晚上在禪院裏散步,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違反寺規越牆出去了。禪師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著。

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

但出乎意料的是,禪師並沒有厲聲責備,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人的一生總不會一帆風順,它會在無數個得到與失去、歡樂與痛苦中循環走過,它會有很多的無奈、苦難和挫折。生活裏太多的不如意,需要我們用寬容的心境去對待。

做一個寬容豁達的人,人生會很快樂。法國文學大師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寬容地對待別人,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當被別人批評時,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心平氣和,審視自己,就會發現,別人的批評其實是一片好心。這樣,我們大家就都會感到這個社會很溫馨。

寬容豁達,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無須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有益於身心健康,還能贏得友誼,保持和諧的工作生活環境。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無論是對家人、對朋友、對教師、對同學,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能折射出一個人的處世能力水平、待人的藝術和涵養。

當然,寬容並不是無原則的,它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於工作和社會的基礎上的適度寬容,必須遵循法製和道德規範。這就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應取的態度。

大部分時候,與別人賭氣、與別人爭執,最終傷害的卻都是我們自己。即使在爭端中我們占了上風,而最終又能得到什麼呢?

恐怕最多的還是在爭執中浪費的精力、腦力、體力帶來的傷害,如果能退一步,我們將收獲一份心靈的寧靜,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尊敬。

青少年朋友,我們不妨做個生氣的記錄本,記錄下你每次與人發生爭執和生氣的時間和原因,過一段時間重新翻看一遍,或許你會發現大部分理由都是微不足道甚至無聊可笑的。相信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也就不會像炮仗一樣,一點就著了。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做一名寬容豁達的人,以寬容平直、達觀敦厚的胸懷,去學習、去生活、去處世。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寬厚的胸懷,海納百川的氣度,互換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信任與和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