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食與偷食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肮髒的東西掉進鍋裏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扔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
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秀才的三個夢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
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口裏有什麼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邊,他張開口用手指一指口裏麵,然後問弟子們看到了什麼?
在場的眾弟子沒有一個能答得上。
於是老子就對他們說:“滿齒不存,舌頭猶在。”
意思是:牙齒須硬,但它壽命不長;舌頭須軟,但生命力更強。
扁鵲論醫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認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重金買死馬
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
後來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裏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可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裏馬。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