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鍛煉果斷的個性(2 / 3)

3.個性特征

一般來說,優柔寡斷者大都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這些造成了一個人優柔寡斷的個性特征。

4.缺乏訓練

有些人從小在家庭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方式教出來的人慣於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做事優柔寡斷的人,很難迅速作出抉擇,更不用說讓其果斷決策了。現代社會競爭是很激烈的,缺少果斷的作風,很難獲得成功。

關於優柔寡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鴻門宴的故事。

劉邦駐軍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麵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非常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驚訝無比。劉邦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利用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麵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想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隻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人給樊噲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劉邦的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項羽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範增獻上玉鬥一雙。無奈的項羽收下了白璧,氣得範增將玉鬥撞碎並大罵項羽。

優柔寡斷是效率的敵人,同樣又是一個人成功的障礙。綜觀世界上一些優秀的領袖人物,他們的長處之一就是精明果斷。

優柔寡斷的人應該怎麼培養自己果斷的品質呢?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其做到。

1.自強自立

優柔寡斷的人多缺乏獨立性,他們遇事總喜歡依賴別人,讓別人幫自己拿主意。當遇到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的時候,就顯得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所以,要著重培養自己良好的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意誌力,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2.果斷取舍

不要既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既覺得這個好,又認為那個也不差。要敢於做出取舍。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不要太過追求完美,而要勇於麵對問題,果斷取舍。

3.積累知識經驗

研究證明,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對其決策的影響就越積極。

4.主動思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會自己主動思維,不要依靠別人,久而久之,大家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和進步。因此,當大家遇到一件自己難以取舍的事情的時候,先不要盲目衝動地作決定,也不要等著別人來教自己怎麼做,而是要自己冷靜思考、分析,然後自己去作決定,這樣多多練習,自己主動思考,會讓自己不再優柔寡斷,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5.勿求完美

世上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很大一部分遲遲作不了決定的人往往對現實有一種完美主義的渴望,企圖把握所有的因素。這種心理會使其看起來“前怕狼,後怕虎”,由於過於擔心在某一個環節上出差錯,導致其不能放開手腳,最後連出錯的機會也失掉了。

6.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自信

有位成功人士曾經說過:“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這個世界將會原諒你;但如果你未作任何決定,這個世界將絕不會原諒你。”

很多時候,越怕什麼就越去做什麼,會使恐懼感逐漸消失。大家可以將這個理論運用到自己下一次嚐試中——當大家再猶豫不決時,回想這句話並勇於去嚐試,應該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7.學會利用榜樣的力量

大家都有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選擇一個偶像作為榜樣,每當要作決定的時候,就想一想“如果是他會怎麼做”。這樣有助於增強自己的信心。

8.想到就馬上去做

要把自己變成“我現在就去做”的人。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所謂的“準備工作”上,要立刻開始行動,因為很多“準備工作”都被證明是無益的、浪費時間的。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跟著感覺走,不管對或錯,成功或失敗都不用後悔——至少自己努力過!

事情沒有大小,大家要學會果斷地決定自己的事情,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甚至從選擇衣服的顏色、款式開始,逐步使自己得到鍛煉。

隻有改變優柔寡斷的行為,才能擁有果斷的個性,並逐步走向成功的目標。從現在起,大家一起努力吧!

不要猶豫:認定的事情要立即去做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在成長的路上,當自己遇到各種挫折時,總是習慣抱怨人生坎坷、事事不順、成功更是遙遙無期,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如果自己能戰勝猶豫不決、辦事拖延、行動緩慢等不良習慣,做任何事情都立即行動、日事日清,並且持之以恒、貫徹始終,就一定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取得成績,並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下麵講的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名校哈佛大學,經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

大學二年級那年,那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軟件。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來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他們才學了點皮毛,要獨立開發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怎麼能行呢?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十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係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在這一年憑借自己開發的軟件進入了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豪排行榜。

又過了近十年,科萊特繼續博士後的學習;而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那位小夥子就是名字已傳遍全球、成為成功象征的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的真實經曆說明:想要做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才去行動,也許會錯過好的時機。拿定主意後,立即行動,才是成功的關鍵。

當然,並不是說學業不重要、要放棄學業才能成功,但大家可以像比爾·蓋茨一樣,當自己有了想法後,就立即行動。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允許,或者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不夠,也可以選擇一邊學習一邊做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但絕對不能待“萬事俱備”後才去行動——那就隻能看著別人成功,太可悲了!

可以說,很多成功執行者的真正才能就在於他們審時度勢之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也是他們出類拔萃、取得成功的秘訣。什麼事一旦決定,立即付諸行動是他們共同的特點,“現在就幹,立即行動”是他們的座右銘。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立即行動”呢?以下幾點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1.不要等到條件都完美了才開始行動

如果想等條件都完美了才開始行動,那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開始。因為總是會有些事情不是那麼完美。大家必須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就行動起來並把它們處理好。

2.做一個實幹家

要實踐,而不要隻是空想。想開始實踐嗎?有沒有好的創意作為班會的主題?今天就行動起來吧!一個沒被付諸行動的想法在腦子裏停留得越久越會變弱,過些天後其細節就會隨之變得模糊起來,幾星期後就會被全部忘記。在成為一個實幹家的同時,大家可以實現更多的想法,並在其過程中產生更多新的想法。

3.得到執行的想法才有價值

想法本身不能帶來成功,它隻有在被執行後才有價值。一個被付諸行動的普通想法,要比一打被放著“改天再說”或“等待好時機”的好想法更有價值。如果有了一個覺得很不錯的想法,那就為它做點什麼吧!如果不行動起來,那麼這個想法可能永遠不會被實現。

4.用行動來克服恐懼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公共演講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等待自己演講的過程呢?即使是專業的演講者也會有演講前焦慮擔心的經曆。但是一旦開始演講,恐懼就消失了。通過行動來克服恐懼,是建立自信的良方。萬事開頭難,一旦行動起來,大家就會建立起自信,事情也會變得簡單。

5.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

先顧眼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上。不要煩惱上星期理應做什麼,也不要煩惱明天可能會做什麼。可以左右的時間隻有現在。如果過多思考過去或將來,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