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航行第一人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海的人是誰嗎?是葡萄牙人費爾南多·麥哲倫,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地球是圓的。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5艘大船出海。他想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絕不是地球的盡頭,那麼,再往前去是哪裏呢?
兩個月以後,船隊橫渡大西洋來到南美洲巴西海岸。麥哲倫率船隊努力尋找通往美洲西海岸的海峽,直到南半球的冬天降臨了,依然是一無所獲。
天降大雪,寒風呼嘯,氣候變得不適於航行了,船隊隻好駛進聖胡利安港灣過冬。
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麥哲倫下令船隊限製用水、縮減口糧,並用武力鎮壓了少數船員的叛亂。
5個月的冬季過後,船隊重整旗鼓,向南航行。走了近兩個月,在南緯52度海岸,發現一個海口。麥哲倫率船隊開了進去,摸索前進。咦,水一直是鹹的,而且水流很急。
“海峽!這就是海峽!”
麥哲倫興奮地叫起來。他判斷得不錯,這就是被後人命名的“麥哲倫海峽”。
這海峽,東邊通南大西洋,西邊通南太平洋。28天後,船隊駛出563公裏長的海峽,在人們麵前突然出現了一片浩瀚的洋麵!
船隊在大洋上航行了3個多月,居然沒遇到一次大風浪,海麵上平靜極了。船員們都說:“這真是一個太平的海洋。”從此,“太平洋”就成了這個大洋的名字。
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時間久了,船上飲水缺乏,水質變臭;因為缺少蔬菜,許多船員全身浮腫,得了壞血病,甚至因病死去。幾乎絕望時,他們到達了關島,補充了水、肉食、蔬菜。
一星期以後,船隊來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仆人亨利用馬來語去問土人此地叫什麼名字,對方一開口大吃一驚,原來他們的語言竟能相通!這證明,麥哲倫的船隊已經來到真正的東方!
1521年4月初,麥哲倫在宿務島正式登陸,和島上總督簽訂了協約,規定了西班牙人在該地區享有貿易專利權。
有趣的是,這裏的鐵比黃金貴,14斤鐵可以換15斤黃金。船員們紛紛找鐵換黃金,隻恨自己帶的鐵太少。
不久,宿務島總督請求麥哲倫幫助他平息他所管轄的馬克坦島土人的叛亂。麥哲倫聽說馬克坦島土人拒不交納給西班牙的禮品,大為生氣,立刻答應總督出兵。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率60人組成的武裝登陸隊衝上馬克坦島。島上的土人在首領西拉布率領下,打敗了手持槍支的西班牙人,當場殺死了麥哲倫。
麥哲倫死後不久,船隊駛離宿務島,返回西班牙。
麥哲倫的死是不光彩的,但是他在地理學和探險史上的貢獻遠遠超過同時代的人。他的探險隊發現:從西班牙出發一直西行,居然能從東方又回到西班牙!
從此,人們不再懷疑地球是圓的了。
最後一塊神秘的大陸
南極洲,被人們看做是一塊神秘的大陸,因為那裏有著太多的不解之謎。
在南極附近航行的船員們,時常發現南極洲的一些冰山呈綠色,煞是好看,至於什麼原因造成,一直未被人知曉。
美國一位地理學教授稱,這是露出水麵的淡黃色生物體,與蔚藍的大海交融,在太陽的照射下顯示的綠色。
相信誰也不願意錯過觀賞這獨一無二的奇異景觀。
探險家們發現,在南極洲的對岸、接近印度洋之處有許多巨型冰雕,像海豚、海獅等多種動物造型。
這些動物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即使睫毛、爪子也是清晰可辨;高大的有50多米,矮小的也有20多米,在海麵上四處漂浮。
南極動物冰雕,究竟是天然形成,還是人工斧斫,目前依然是一個謎,遊人盡可大膽想象。
80年代末期,科學家們發現,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大洞,這就是“臭氧空洞”。
臭氧是地球的“天然屏障”,雖然宛如一層輕紗,卻保護人類免受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損傷,同時還會避免引起“溫室效應”,避免因此而導致海平麵上升。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臭氧層的減少,是工業汙染和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的結果。
然而,在南極洲,500萬平方公裏的大陸,人跡罕至,何來汙染?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所以,前蘇聯的一位科學院通訊院士奧傑科·奧傑科夫指出:南極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現,是外星人從地球外對地球進行科學考察的結果。他還說,世界大洋平麵近100年來上升了32~35厘米,也是受地外文明的影響。
現在,“臭氧空洞”出現在荒無人煙的南極洲,在那裏集中了地球上93%的純淨的雪和水,因此,隻能是外星人“汙染”的結果。
關於南極洲的秘密,有一個更加奇異的傳聞。
比利時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心(BUFOC)的研究員埃德加·西蒙斯、本·馮·普雷恩和亨克·埃爾斯豪物等公開聲稱,南極洲有一些德國納粹的基地。
比利時學者說,當時德國人有三項計劃:製造原子彈;開發南極洲;研製圓盤狀飛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的潛艇很可能把德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器材運到了南極洲。
在此之前的1939年,希特勒曾經把他的親信阿爾佛雷德·裏切爾派往南極實地考察。
所以,納粹餘孽把南極洲當作基地進行了飛碟研究並不是什麼胡言亂語。
西班牙的一位研究專家安東尼奧·裏維拉認為:“如果我們認為,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和軍人確實來了南極洲,那麼人們就完全有理由認為,除了貨真價實的外星的UFO外,南極洲很可能存在著地球人的另一種。”
美國兩位瑪雅文化研究專家埃裏·烏姆蘭德和克雷格·烏姆蘭德在《古昔追蹤——瑪雅文明消失之謎》一書中指出,南極洲在過去並非全部被冰層覆蓋,曾經是“適於人類生存”的地方,因此成為神秘的瑪雅人在地球上生活的第一個基地。
在南極洲的冰層下,“可能還遺留著他們所用的器材”,“甚至還會找到瑪雅人的遺體”。
這也許可以解釋,即使在50年代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依然攜手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
而且,瑪雅人或其他“史前文明人”似乎在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極洲厚厚的冰層下麵。
1929年,美國海軍上將、著名的飛行家、探險家理查·拜德有過一次難忘的南極飛行,並在飛機上作過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飛行廣播。
拜德將軍說,他穿過朦朧的光霧後,進入一個布滿不凍湖的綠色地帶上空;在“草原”上,有一種像美國野牛似的巨獸,一些別的動物和類似“人”的生物。
當聽眾們津津有味地想進一步了解情況時,廣播突然中斷,有關方麵聲稱,拜德將軍的廣播報告是在精神暫時過度疲勞和有幻覺的情況下進行的。
事後,有關此次南極探險的經曆和報道的“內幕”均沒有公開,當事人也沒有作任何解釋。
前不久,美國和俄羅斯的人造衛星發現,在南極洲的冰原下,竟然有一個隱藏著的城市。
專家們介紹說:這個城市位於南極冰原下約16公裏,直徑有16公裏長,市內有高樓大廈,而且有移動交通。
據悉,“冰城”建築在一個圓拱形空間內,城市使用某種類似核能的能源,足以容納2000人居住。
太空專家們稱:這些生命代表的文化,已有5萬年至10萬年的曆史,那時,人類尚處於穴居和茹毛飲血的洪荒時期。
而美國航空及宇宙航行局的科學家們進一步推測:“冰城”內的生命,可能是宇宙中一個已經消失的文化人群的後代。
南極洲,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塊謎團四伏的大陸。
海底肉彈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製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的23名船員被沉入海底43米處。由於海水壓力過大,他們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強大的壓力會把人壓成肉餅。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內,用不了多久,人人都會因缺氧而死。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緊要關頭時,失去了主帥,大家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夥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可能我們會在絕處逢生的!”眾人的眼光集中盯在這個說話人的身上,才發覺講話者是炮手貝利,盡管他隻有28歲,可是在艇內已經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點就是頭腦靈敏,臨危不亂。“夥計們,我宣布,從現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靜了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大家一起開動腦筋,主意一個接著一個地提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所需條件無法實現。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來回徘徊,上牙咬著下唇,雙眉緊鎖著,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魚雷。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魚雷可以從炮口發射出去,能不能把人當作魚雷從炮口發射出去呢?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夥伴們聽後頓時嚇得目瞪口呆,人當作“海底肉彈”從炮口發射出去,這在人類海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貝利鎮靜地說:“人和魚雷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從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製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達海麵。”“可是這樣做安全嗎?”一位名叫傑森的船員膽戰心驚地問。“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掃過傑森,語氣堅決地說,“關鍵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膽小的在後麵,膽大的在先上!”大家呆了幾分鍾後,不得不同意試試貝利的設想,因為艙內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險執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接著,貝利簡單地把要求說了一遍:“把活人當作魚雷發射,每個人在被發射前,必須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鍾,否則,活人就會因肺部擴張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魚不小心竄到海麵上內髒爆炸一樣。”看到有些船員滿臉驚恐的樣子,貝利斬釘截鐵地說:“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開始準備,氧氣已經不多了!”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完肺部空氣後,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而由紅變白。他發現自己有點支持不住了,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屏住氣。就在這一刹那間,貝利按動了魚雷炮的開關,透過觀察孔,貝利看到魚雷炮的炮管以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塗有塑料防水膠的發射管口衝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羅伯遜被發射出去,不過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接下來進行得很順利,船員一個接一個地被魚雷發射到海麵上,連“膽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後隻剩下貝利自己一人了。這時除了他自己外,潛艇內已別無他人,所以他隻有靠自己來按動電鈕了。此時艙內的氧氣已消耗殆盡,如果他不能在5分鍾內把自己發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長長地做了個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往外排氣。他竭盡全力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擠完後,他馬上開始凝神屏息地啟動了開關,迅速鑽入了炮膛。“轟”的一聲,貝利隻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飛,他的耳朵有點痛就像是飛機迅速拉升時的感覺那樣,一刹那,他的耳朵聽到了的水聲,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在水麵上,真是不可思議!貝利看到水麵上有好幾個頭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友們,他高喊:“我也上來了!”……
南極探險
1是誰發現了南極?
數百年來,各國數以千計的探險家和科學家,奔向南極洲,有的將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貢獻於南極大陸的發現。但誰是第一個發現南極大陸的人?迄今仍有很大爭議。這一方麵是客觀的原因,年代久遠,證據不充分,另一方麵則是主觀的原因,涉及到有些國家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和民族尊嚴等。英國探險家庫克,經過兩次環球航行後斷言,不可能存在一個富饒的南方“未知大陸”,但後來卻有些人拚命證明他是第一個發現南極大陸的人。俄國的別林斯高晉和拉紮列夫看見了靠近南極大陸的亞曆山大一世地,但有些人卻說他們不知道看見的是什麼。但是這些早期南極探險的先驅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和毅力,是值得稱頌和學習的。他們的業績,不但名垂於史冊,而且還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探險家和科學家,投身於南極科學考察事業。
2最早去南極探險的是哪些國家的探險家?
最早尋找南方“未知大陸”的有英國、俄國、美國和法國。
英國的詹姆斯·庫克,在1768年率船開始尋找南方大陸,首次環繞南極航行,駛進南極圈,抵達南緯71度10分的海域,他是南極探險的先驅。英國的威廉·史密斯,在1819~1821年,5次率船到南極海域航行,發現了南設得蘭群島。俄國的別林斯高晉,在18l9年率船到南極,駛入南極圈,環繞南極航行,幾經航行,在1821年發現距南極大陸不遠的彼得一世島。美國的納撒內爾·帕爾默,在1820年率船駛向南設得蘭群島海域,繼續航行,發現南極半島。英國的詹姆斯·威德爾,在1822年率船向南極挺進,創造了南行的新紀錄,到達南緯75度15分的海域。法國的迪蒙·迪爾維爾,在1839年向南極進發,在南極圈附近,發現一條海岸線,並登上岸邊。
英國的詹姆斯·羅斯,在1840年開始,率船駛抵南緯78度11分的海域,又創向南航行的最高紀錄,發現了大陸冰障和兩座火山以及多個群島島的,並尋找到南磁極,進行了精確的測量。
3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是誰?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極地探險家羅阿德·阿蒙森曆盡艱辛,闖過難關,終於成為人類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人。
阿蒙森從小喜歡滑雪旅行和探險,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經3次率探險隊深入到北極地區。1897年,他在比利時探險隊的航船上擔任大副,第一次參加了南極探險活動。1909年,當他正在“先鋒”號船上製訂征服北極點的計劃時,獲悉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裏已捷足先登,他便毅然決定放棄北極之行的計劃,改變方向朝南極點進發。1910年8月9日,阿蒙森和他的同伴們乘探險船“費拉姆”號從挪威起航。他在途中獲悉,英國海軍軍官斯科特組織的南極探險隊,也是以南極點為目標,早在兩個月前就出發了。這對阿蒙森來說,是一個不是挑戰的挑戰,他決心奪取首登南極點的桂冠。
經過4個多月的艱難航行,“費拉姆”號穿過南極圈,進入浮冰區,於1911年1月4日到達攀登南極點的出發基地——鯨灣。阿蒙森在此進行了10個月的充分準備,於10月19日率領5名探險隊員從基地出發,開始了遠征南極點的艱苦行程。前半部分大約六七百千米的路程,他們乘狗拉雪橇和踏滑雪板前進。後半部分路程主要是爬坡越嶺,盡管遇到許多高山、深穀、冰裂縫等險阻,但由於事先準備充分,加上天公作美,他們仍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進。結果僅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於12月14日勝利抵達南極點。阿蒙森激動的心情簡直難以言表。他們互相歡呼擁抱,慶賀勝利,並把一麵挪威國旗插在南極點上。他們在南極點設立了一個名為“極點之家”的營地,進行了連續24小時的太陽觀測,測算出南極點的精確位置,並在點上疊起一堆石頭,插上雪橇作標記,還在南極點的邊上搭起一頂帳篷。阿蒙森深信斯科特很快就能到達南極點,而自己的歸途又是相當艱難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於是,他便在帳篷裏留下了分別寫給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國王的兩封信。阿蒙森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萬一自己在回歸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國王報告他們勝利到達南極點的喜訊。
阿蒙森在南極點上停留了3天。12月18日,他們帶著兩架雪橇和18隻狗,踏上了返回鯨灣基地的旅途。1912年1月30日,他們再乘“費拉姆”號離開南極洲,於3月初抵達澳大利亞的霍巴特港。
阿蒙森偉大的南極點之行,轟動了整個世界,人們為他所取得的成就歡呼喝彩。
4南極最偉大的探險家是誰?
羅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雷的軍事專家。1901年8月,他受命率領探險隊乘“發現”號船出發遠航,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並在麥克默多海峽中羅斯島的一個山穀裏越冬,從而適應了南極的惡劣環境,為他後來正式向南極點進軍打下了基礎。斯科特攀登南極點的行動雖比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早約兩個月,但他卻是在阿蒙森摘取攀登南極點桂冠的第34天,才到達南極點,他的經曆及後果與阿蒙森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雖然他到達南極點的時間比阿蒙森晚,但卻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南極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