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湖

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也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奇泊怪湖,讓人驚歎不已。

在我國雲南省高黎貢山的高山原始森林中,有一些怪異的池溏被稱為“鬼湖”。之所以叫它“鬼湖”,是因為它們有一種奇異的怪現象:無論是誰,隻要站在湖邊大聲說話,本來晴朗朗的天,霎時就會變天,接著也就下起大雨來。說話的聲音越大,雨下得也就越大。聲音延續的時間越長,下雨的時間也就越長。祖祖輩輩生活在高黎貢山上的傈僳族人,由於習以為常,並不理睬這種怪現象,卻為自己一到“鬼湖”就變成能呼風喚雨的“神人”而自豪。

“鬼湖”的四周空氣特別潮濕,像是無數水珠凝固的湖頂,隻要稍受振動就會紛紛落下。這可能就是人們能在“鬼湖”呼風喚雨的原因吧。不過,這種看法並不為氣象學家所認可,所以有關“鬼湖”的怪異現象,至今仍是一個有待考察和解釋的自然奇象。

甘肅省敦煌的哈拉湖附近,出產一種奇怪的彩色鹽。這種鹽有的隻是青色的,有的卻是彩色的,它們有黃、藍、白、綠、紅5種顏色,並與一顆杏子一樣大。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鹽五彩繽紛,像寶石一樣美麗。更為有趣的是,這種彩色鹽還會放射出一種沁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其中。

新疆東部的羅布泊總喜歡“搬家”,當地人稱它為“遊移湖泊”。它是由塔裏木河和孔雀河的水彙集而成。但地處沙漠的塔裏木河,下遊經常改道,形成南北兩個羅布泊,當一個幹涸時,另一個便出現。

雲南麗江西南有個文筆湖,是個湖水清澈、水波漣漣、水鳥成群、野雁常鳴的地方。在湖的南岸傾斜草地上有一處麵積為30平方米大小的圓形水潭——天眼潭。此潭之所以叫“天眼潭”,是因為潭水高出湖麵有如一隻望天之眼。潭水嘩嘩不斷地流入湖中。此潭怪異非常,潭麵水靜如鏡,潭底卻翻江倒海,波濤滾滾,就是木頭、泥漿也會翻來倒去。對此,《滇誌》早有記載:“項南十裏曰龍潭,闊數十畝,四畔草結如封牌,履及一方,三方皆動。又或近之,風雨輒起。雲昔有耕者為暴風雨卷入潭,至今或見其人及牛犁繞其中。”

據地質專家稱,此處位於地震帶,是古代地質變遷時留下的怪異地貌,據考察發現,文筆湖湖底有斷崖、巨石和裂帶。

在雲南麗江一帶,還有一個比文筆湖大數倍的拉市湖,此湖也有天眼潭的特性。該湖湖底有一個海眼,此湖因有這個“海眼”而周期性地幹涸,一段時間又湖滿水足。湖水漏到何處?湖水又來自何方?“海眼”由誰控製開關?估計仍是地殼作用所致。麗江是地震帶,造就了許多奇異地貌水象。昆明北的黑龍潭也具有奇特表現——麗江大地震前(1996年2月3日)斷流幹涸,震後幾天又水旺如初,顯然,地麵水流與地下地殼有關。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本是自然規律,然而,有些地方的水卻奇怪地往高處流,讓人十分不解。

在台灣台東縣東河鄉都蘭一處地方,發現了一處違反自然規律的“水往上流”奇觀。這條往上流的小溪位於東靜公路都蘭附近,這裏的溪水都是流向下遊的水田裏,唯有靠山腳旁的一股溪水卻朝上流去。至於這股溪水往上流的原因,有關專家仍正在研究之中。

1993年國內報紙曾報道了我國新疆河水往高處流的消息,本書中已有介紹:新疆克孜勒蘇自治州的烏恰縣,距縣城190千米處有條名叫什克的小河,呈南北走向,河水從低窪處沿著山坡,像蛇一樣逶迤而行,最後竟爬上一個高十幾米的小山包。此河為什麼會向高處流淌呢?測繪人員專程來此勘察,證實山包確實高出上遊河麵148米,但是到目前仍沒有科學的解釋。

除了上述二例外,我國雲南滇池水也是倒流的。古書《水經注》中注解道:“滇者顛也”,也即顛倒而流之意。滇池水是向北流,而北側地勢比南側高。

蛇不出蛙不鳴的湖

山東濟南市的大明湖稱得上是一怪湖:有草無蛇,有蛙不叫。按說,潮濕之地是蛇棲息的好地方,但在方圓80多公頃的大明湖卻沒有蛇,而濟南市別處的蛇卻很多。大明湖中有蛙,卻都有口不叫。這裏有個傳說,乾隆皇帝一日遊至大明湖,迷戀其美景,便在湖邊下榻過夜,但夜裏蛇躍蛙叫,攪得他不得安寧,於是乾隆信手寫了6個字,“蛇進洞,蛙不鳴”。從此,由於沒得到皇帝的特赦,蛇便不出來,蛙也不叫。不過這隻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不足信。另外有人曾將蛙移到護城河外,蛙便叫了;把外界會叫的蛙放進大明湖,卻又聽不到它的叫聲。對於這個怪現象,直到現在仍是個謎。

火湖和熔岩湖

火湖位於拉丁美洲巴哈馬聯邦的大巴哈馬島上,若夜間泛舟湖上,船槳就會激起萬點“火花”。

為什麼奇異的“火湖”會發出燦爛的火光,卻又不會灼傷遊水者和魚群?原來,這是生物發出的一種冷光。火湖位於靠近北回歸線的溫、熱帶交界處,氣候溫暖,湖水又與海水溝通,因此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發光生物——甲藻。甲藻是一種隻有幾微米大小的單細胞微生物,體內含有較多的熒光酵素,當它在水中受到擾動刺激時,就會發光。

巴哈馬的“火湖”,隻是一種假像的火湖。世界上還有真正的火湖,這就是火山岩漿形成的熔岩湖。

最著名的熔岩湖,位於太平洋上夏威夷島的基拉韋厄火山。基拉韋厄火山是夏威夷3個活火山中最小的一個,海拔約1300米,火山口直徑約有5千米,深約1000多米,就像一口大鍋。在這口大鍋裏有3個呈串珠狀排列的杯形窪地,裏麵經常翻滾著熾熱的岩漿,於是就形成熔岩湖。湖裏的岩漿時而湧起,時而下降,深度經常發生變化。每當火山活動強烈時,便有大量的岩漿像噴泉似的噴上天空。有時岩漿還從湖口外溢,流向四方,形成熔岩河、熔岩瀑布等奇景。1952年以來,這裏每年至少有一次岩漿外溢現象。這個熔岩湖能長期保持熾熱狀態就是因為地底有源源不斷的岩漿。如果在夜晚登上基拉韋厄山頂,俯視下麵的熔岩湖,就會看見整個湖麵就像一個發光的“網”,上麵點綴著輝煌的燈光,隨著“網”的起伏晃動,火花此起彼落,令人目眩。這是因為雖然熔岩的表麵冷卻後結了一層硬殼,但殼下的岩漿卻又不斷沿著一些裂縫湧出,並發出了火光。據測定,熔岩湖中的岩漿溫度達1000℃~1200℃。

呼風喚雨的迷湖

我國雲南怒江西岸的高黎貢由於地處亞熱帶山區,又因山勢較高,山頂上常有積雪冰川,融化後的冰水,彙成了幾十個嵌布於莽莽森林中的湖。但這些湖卻具有令人迷惑不解的現象。

之所以說這些湖泊奇異,是因為不論是誰,隻要站在湖邊大聲說話或發出其他響聲(如槍響等),就會使本來晴朗的天空,瞬時變得烏雲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

為什麼人能夠在這湖畔旁“呼風喚雨”?有人推測這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有關。這裏每年4、5月到11月為雨季,平時空氣濕度很大,到了夏季氣溫升高,一些穀地的上空氣溫可高達40℃左右,這就使空氣中有可能保持極高的濕度。但是,這裏的湖水卻因源自山頂的雪水,溫度很低,從而在湖麵上保持了一個低溫層。由於這些湖泊處於山穀低處,平時很少有風,這使湖麵的低溫層與上空的高溫高濕空氣層能保持極不穩定的平衡。因此一旦有外界的聲浪衝擊,就會導致上下空氣層的劇烈對流,造成狂風;高濕度的熱空氣遇到冷空氣又迅速凝結成水滴,就產生了大雨。但至於這一推測正確與否,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察證實。

眾人失蹤鄱陽湖

鄱陽湖一直以來都稱為是一個神奇的湖,曾發生過許多神奇莫測的事。

1945年4月16日,侵華日軍一艘運輸船“神戶丸”號,裝滿在我國各地掠奪的金銀財寶和價值連城的古玩等,經長江回日本。船行駛到鄱陽湖老爺廟水域兩千米處無聲無息地下沉了,船上的200多人全部失蹤。此事驚動了駐九江市的日本海軍,他們派出了一支優秀的潛水隊伍,在山下提胎的帶領下,來到老爺廟。這裏水最深處僅30米,誰知潛水員下水後,都有去無歸,隻有山下提胎一個人返回。

山下提胎脫下潛水服後麵色蒼白,嚇得說不出話來,接著便精神失常了。當時的《國民日報》、美國的《舊金山論壇報》均報道了這則消息。日本失敗後,國民黨政府想獲得這批財物,請來了美國最著名的潛水專家愛德華·波爾領隊的一批潛水員,於1946年夏天開始打撈。但結果一無所獲,還失蹤了幾名潛水員,更令人不解的是,對打撈經過,所有生還的人都沒向外透露一點有關水下鄱陽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