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附錄(1 / 2)

魯迅先生生平大事年表(注:以下月份均係陰曆)

1881年:1歲

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新台北京日報周宅。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38歲開始用筆名:魯迅。

1886年:6歲

入私塾讀書,師從玉田先生,開始誦讀《鑒略》。

1892年:12歲

正月,入私塾三味書屋,師從壽鏡吾先生。

1898年:18歲

閏三月,前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1899年:19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下屬的礦路學堂。課餘喜歡讀小說或外出騎馬。

1901年:21歲

12月,在礦路學堂畢業。

1902年:22歲

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結業後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

1904年:24歲

8月,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從事文學活動,希望用文學改變國民精神。

1906年:26歲

6月回家,與朱安結婚。同月,再赴日本,在東京學習研究文藝。

1908年:28歲

師從章太炎先生,加入“光複會”,並與二弟周作人譯國外小說。

1909年:29歲

6月回國,去日本留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生理化學教師。

1910年:30歲

8月,在紹興中學擔任教師和監學兩個職位。

1911年:31歲

9月,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

冬天,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12年:32歲

1月1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部員。

5月,到達北京,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

1914年:34歲

研究佛經。

1915年:35歲

寫成《會稽郡故書雜集》,刻《百喻經》,並搜集研究金石拓本。

1917年:37歲

7月初,因張勳複辟,憤而離職。

1918年:38歲

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製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9月15日,發表《隨感錄二十五——從子女的教育問題談起》,批判封建家族製度。文中強調“師範”“父範”的重要性。收入《熱風》。

1919年:39歲

4月15日,發表小說《孔乙己》,塑造了一個科舉製度毒害下沒落的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收入《呐喊》。發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批判封建的“父權”思想,號召覺醒的父輩解放自己的孩子,收入《墳》。

1920年:40歲

10月,譯俄國阿爾誌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秋季,北大中國文學係主任馬裕藻代表學校聘請魯迅擔任兼課講師。

1922年:42歲

5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的童話劇《桃色的雲》。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發表小說《白光》,描寫因追求功名而發瘋致死的塾師陳士成,再次揭露科舉製度的罪惡。收入《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