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子牙他們在崇城休養生息了十日。在這十日中,清理戰場的遺跡,恢複崇城的秩序,安撫民心。做了一係列工作以後,開始了和崇黑虎的移交工作。雖然崇城是交給崇黑虎管製,但由於戰時特殊原因,軍事設施及城防將由西周負責。從收編軍隊中調撥出五萬人馬交給崇黑虎作為親衛部隊。照理來說親衛是不需要如此多的數量的,小諸侯一般也就是三五千,但因為崇黑虎從曹州出發時就自帶有五萬人馬,所以這也算是歸還給崇黑虎的。
這一日,薑子牙在崇城的城府大廳召開戰略議事會,主要是商討下一步行動方案。
“相國,我看應該集結兵馬乘勝出擊,一路直搗朝歌。從崇城至朝歌一路上都是些小諸侯,各部兵力頂多不超過十萬。憑現在我軍四十餘萬的實力,加上目前士氣如虹,挾新勝之餘威,必定無往不利,勢如破竹。”毛公遂踏前一步神情向往,語氣激昂地說道。
薑子牙聽後,默不作聲,沒有任何表示。
南宮上前道:“我看不妥,一來我軍雖士氣如虹,但攻打崇城耗時一月有餘,進城後並未得到多少補給,糧草匱乏,恐不能持久作戰;二來朝歌兵精將廣,我方目前兵力看似強大,一旦朝歌派出援軍,我軍兵力仍顯不足。聞太師帶兵已回到朝歌,目前朝歌軍力不下於百萬之眾,加上西周人才略顯不足,有兵無將亦難成事。”
“南宮將軍所言極是,我讚同南宮將軍所言。”崇黑虎點頭讚同道。
薑子牙見李耳一直低頭思索,不由問道:“先知如何看待?”
李耳一直在想著如何能夠抽身回西岐,這麼多天在外,他發現自己真的愛上明月了,出征的這些日子一閑下來總是想起她。他隱約聽到他們好像是在談論下一步戰略,突然聽見薑子牙這一問。心中想著回西岐,不由脫口而出:“回西岐!”
“回西岐?”
“回西岐?”
眾人不由都是一愣,連薑子牙也有點不明所以。
李耳心中懊惱自己怎麼總是沉不住氣,胡話衝口而出。但事已至此,隻好將錯就錯,想法子彌補,要不辛苦建立起來的威望必然受損。他故作輕鬆地掃視全場,看了一下每人的表情,神秘的一笑,然後悠閑地又重複了一遍:“不錯,回西岐。”其實,他這是在給自己找時間思考怎麼說下麵的話。
“莫非先知所言的意思是班師回朝?”毛公遂是個快人快語的主,沉不住氣地問道。
“是的,我就是這個意思。你們沒聽錯!”李耳再次重複道,同時快速思索著怎麼說服他們。
“先知所言,老夫願聞其詳。”薑子牙這時已定下神來,悠悠地說道。
李耳知道也拖不下去了,雖說還沒有十分的把握,但也想得差不多了,於是娓娓道來:“我軍目前雖氣勢如虹,但補給不足。何況雖然兵力達到四十萬有餘,但崇城至少必須留下十萬人馬,因為崇城剛經過戰火,防禦不足,如果被其他諸侯乘機攻占,我軍後路必將被切斷,補給也無以為續,所以崇城守軍十萬是需要的。”
頓了一下,李耳又看看眾人地反應,同時也給大家和自己思考的時間,然後繼續道:“那麼我軍出征的軍力隻有三十來萬,對付一路上的小諸侯國,若各個擊破不是難事,但若是他們形成聯軍或者朝歌來援,我軍將陷入困境,重演崇城的尷尬。試想一下,一路上的小諸侯國都不能保證輕鬆攻克,更別說朝歌大軍。所以,我建議我們先回師西岐。”
全場一片沉默,大家都在思考著李耳的話。他們不得不承認隻有李耳對於兵力的計算,和形勢的估計才是最準確的。
南宮最先抬起頭來,眼神中滿是讚賞地看著李耳,同時崇敬地道:“先知比我們想得都要全麵!那麼依先知所言,我軍何時出擊?”
李耳對南宮笑著點了點頭道:“回到西岐後修書信,發檄文至各諸侯國,以我西周攻克崇城的威勢,對這些小諸侯們來說是有壓力的。如果對他們誘以好處,讓他們效仿崇侯,再加上對朝歌的不滿,相信會有不少諸侯自動倒向我們。一方麵清除了障礙,另一方麵也增強了我西周的實力,然後揮師給一些不諳時勢的諸侯以顏色,並不斷吸納人才,最終再給朝歌以致命一擊,大局自然可定矣。”
這一番話可謂理據充足,論點明確。在場的所有人聞之側目,薑子牙也不由對李耳又看高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