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
螺旋效應
“弗雷澤螺旋”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之一。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係列完好的同心圓!不信就用筆沿著“螺旋線”轉一圈看看,看是不是終點又回到起點。這是因為每一個具有纏繞感的小圓通過大圓傳遞出去所產生了螺旋效應。遮住插圖的一半,幻覺將不再起作用。這幅圖形的巧妙在於,它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如圖所示。
區別在哪裏
舞者與手勢這幅圖是瑞士藝術家桑德羅·戴爾·斯普瑞特所創作的,在這幅有歧義的畫中,手和舞者都呈現出優雅之態,但又給人種種錯覺的迷惑,如果不細看,你根本就看不出二者的差別。如圖所示。
巧算車牌號碼
小王的自行車晚上被小偷偷走了,他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同誌詢問他車牌號碼時,他卻記不清號碼是多少了,隻知道車牌號碼的4個數字中沒有零,各不相同,而且百位數比十位數大,千位數比個位數大2。如果把號碼從右往左讀,再加上原來的車牌號碼,等於16456。
你知道小王的車牌號碼是多少嗎?
[答案:小王的車牌號碼是9317。]
三隻砝碼
現在有三種不同重量的標準砝碼1克、3克、9克。請問可以稱出多少不同物品的重量?在進行稱量時,要稱的東西與已知的標準砝碼可以任意地放在天平的兩盤之一。另外,每種砝碼都隻有一隻,而且不準複製。
[答案:可以稱1~13克的任意整數克物體。]
高明的偽造者
真正高明的偽造家製造的鈔票從不會被發現,所以一旦他的作品被認出是偽造的,則偽造者不是位高明的偽造者,真正的偽造家從不會被抓到。下列哪種推理方式與這段話類似?()
A田壯是一個玩魔術專家,他的魔術總能掩人耳目,從未被揭穿,所以他是一個高明的魔術師。
B王偉是一個玩魔術的人,他的魔術一般不會被揭穿,偶爾有一兩次被人看穿,但這不妨礙他是一名優秀魔術師。
C崗村是一個玩魔術的人,他的魔術一般不會被人看穿,偶爾有一兩次被人看穿,說明他並不是一個高明的魔術師,因為高明的魔術師不會被人看穿。
D小馬的魔術很好,從不會被揭穿,所以他是一個優秀魔術師。
[答案:選C。題幹的推理過程是:高明的偽造家不會被發現偽造,一旦被發現了偽造,即證明該偽造者不是高明的偽造家。C項過程類似:高明的魔法師不會被人看穿,一旦被看穿的話,就說明不是高明的魔法師。]
繼承權問題
教授:在長子繼承權的原則下,男人的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性嬰兒總是首先有繼承家庭財產的權利。
學生:那不正確。休斯敦夫人是其父唯一妻子所生唯一活著的孩子,她繼承了他的所有遺產。
學生誤解了教授的意思,他理解為()
A男人可以是孩子的父親。
B女兒不能算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C隻有兒子才能繼承財產。
D私生子不能繼承財產。
[答案:選C。根據教授的結論,長子繼承權是特定男性嬰兒的權利,但並不排除女兒也有可能繼承財產,學生忽略了這個可能,所以造成了誤解。在隻有女兒的情況下,女兒當然具有繼承財產的權利,這並不會對長子繼承權構成反駁。答案為C。]
欄杆間的人形
仔細看下麵這些欄杆,你能發現其間的人形嗎?如圖所示。
酒鬼的鬼點子
有個酒鬼在酒店裏喝酒經常賒欠,老板感到非常討厭。一天,他又來到這家酒店想喝酒,老板看他來了,一臉的不高興,但又無可奈何。老板想了一個餿主意想刁難一下這個酒鬼,於是說:“你想喝酒必須從4米多高的竹竿上,把裝滿好酒的酒瓶取下來,但是不準用梯子,也不許把竹竿砍斷或者放倒。”這根竹子非常細,根本不可能爬。酒鬼一聽傻眼了,但他還是想出了一個鬼主意,非常順利地從高高的竹竿上取下了酒瓶。
請問:這個酒鬼用的是什麼辦法呢?
[答案:把竹竿移到附近的井口,把它放到井裏去,就可以取到竹竿上的好酒了。]
計算機與人
人的日常思維和行動,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都包含著有意識的主動行為,包含著某種創造性,而計算機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預先編製的程序控製的,因此計算機不可能擁有人所具有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補充下麵哪一項,將最強有力地支持題幹中的推理()
A計算機能夠像人一樣具有學習功能。
B計算機程序不能模擬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C在未來社會,人控製計算機還是計算機控製人,是很難說的一件事。
D人能夠編出模擬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計算機程序。
[答案:選B。]
邏輯關係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下麵哪一個選項不是上麵這句話的邏輯推論()
A隻有己所欲,才能施於人。
B若己所欲,則施於人。
C除非己所欲,否則不施於人。
D凡施於人的都應該是己所欲的。
[答案:選B。“己所欲”才可“施於人”,但不必然“施於人”。]
案發現場
如果某人是殺人犯,那麼案發時他肯定在現場。據此,我們可以推出()
A張三案發時在現場,所以張三是殺人犯。
B李四不是殺人犯,所以李四案發時不在現場。
C乙案發時不在現場,所以乙不是殺人犯。
D丙不在案發現場,但丙是殺人犯。
[答案:題幹的逆命題是:案發時在現場的,肯定是殺人犯;否命題是:如果不是殺人犯,則案發時不在現場。它們都不是和原命題等價的真命題。原命題的逆否命題才是和原命題一致的真命題,即:案發時不在現場,則肯定不是殺人犯。所以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