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絕倫
假如這是炸彈
一位海軍將官在艦上散步,他為了考驗一下正在值班的新兵在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於是對著值班士兵說:“值班官!”他隨手把自己戴著的帽子脫下放在甲板上說:“假如這是一枚炸彈,你該如何處理?”
試問,你知道這事該如何處理嗎?
[答案:那值班士兵看了一下,一言不發,一腳把那頂繡著金絲的將軍帽踢進了大海。]
一隻酒杯
有一位女演員對美國著名女演員班克黑德大出風頭很不服氣。一天,她對別人說:“班克黑德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在台上搶她的戲!”
班克黑德聽後不屑地說:“沒什麼,我甚至在台外也可搶她的戲。”不久,一次演出就證實了她的能力。那次演出有這樣一幕:那位誇過海口的女演員擔任主角,演一個全神貫注打電話的角色,而班克黑德扮演的是一個一閃而過的角色——因受不了那無聊的閑扯,擱下正喝著的一杯香檳酒悄然退場。事情就出在杯子上:她好像隨便將酒杯擱在桌子的邊緣,一半在桌麵上,一半懸在桌外。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酒杯上了,緊張得連氣都不敢喘,生怕它掉下來。這樣,主角的戲就很少有人注意了。
試問。酒杯為什麼不掉下來呢?
[答案:事後,那位女演員才發現杯底粘了一塊膠布,讓酒杯能懸固在桌沿上。]
人數固定的村落
埃及有一個名叫烏姆·薩菲爾的小村莊,村民至今過著與世隔絕的氏族生活。這裏沒有買賣和交易,所有產品都是按數量平均分配給全村成員,也不存在盜竊和其他犯罪行為。這個村落的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能過著安閑自在的生活,秘密在於一個幸運的數字——147。這個村落自古以來一直保持著147口人,而且永遠不變。
試問,他們怎麼能做到這一點的呢?你能說說嗎?
[答案:原來,如有新生兒出世,同樣數目的成年人就會馬上離開村子,生一個,走一個;生兩個,走一雙,直到村子裏有人死亡,總人口少於此數的時候,他們才回到村裏,再湊滿147人。所以他們村的人口數字永遠不變。]
有趣的圖畫
如圖所示由36個小方格組成,其中有7個小方格裏的圖案是完全相同的。請你把它找出來。
[答案:1B、3A、3F、5E、5B、6A、6D。]
捕鳥師
一天下午,有個捕鳥師悄悄地張開羅網,撒下食餌,躲進蘆葦叢中。一會兒,成群的大雁和各種鳥雀都飛來搶食。捕鳥師一拉繩,呼啦啦,所有的鳥都被網扣住了,捕鳥師正要上前捉鳥,忽然,整個羅網撲騰騰地朝前跳動起來。捕鳥師緊追幾步,羅網竟然騰空而起。原來,其中二隻大鳥張開翅膀向上飛去,其餘的鳥雀也跟著奮力騰飛,連網一起上了天空。
捕鳥師抬頭望著羅網,緊緊追趕,越過田野,跨過村鎮。行人見了,嘲笑地說:“真是個大傻瓜,鳥在天上飛,憑你兩條腿,怎能追得上?”
捕鳥師毫不理睬,仍全力往前追。
試問,捕鳥師能追上鳥嗎?
[答案:捕鳥師最後能追上鳥。
太陽落坡,夜幕降臨,這些鳥兒都要各自回巢。有的想飛回樹林,有的想翔歸山崖,有的往東飛,有的向西飛,方向一亂,鬧成一團,一個個精疲力竭,整個鳥網就掉落下來。捕鳥師撲上去,連網帶鳥全都抓住了。]
怕什麼
張飛打仗勇猛無比,但有一次他卻生了一場大病,幸虧請來神醫才把他的病治好了。
病好以後,張飛又像以前那樣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張飛逢人便說:“大丈夫立於天地間,沒有什麼可怕的。”
這話傳到諸葛亮的耳朵裏。一天,諸葛亮見了張飛,笑著說道:“張將軍,我說你怕一樣東西。”
張飛聽了,搖頭大笑。
諸葛亮也不和他爭辯,隻在自己手心裏寫了一個字,伸到張飛麵前。
張飛一看,立刻紅著臉說:“軍師所寫極是,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它。”
試問,你知道諸葛亮寫的什麼字嗎?
[答案:是一個“病”字。]
魯班考徒
能工巧匠魯班收了許多徒弟。一天,他對徒弟們說:“明天我要考考你們。”
第二天,群徒一早就到了魯班家,但見門關得死死的,門上貼了張紙條,上麵寫著:“今日可不見。”工匠們正準備散去,其中一個小徒弟卻說:“我們到河邊去看看,師傅可能在那裏。”接著解釋說,“‘可’即‘河邊’,‘不見’連在一起是‘覓’,這是暗示我們到河邊找他。”趕到河邊,果然見師傅坐在那裏等呢。
魯班高興地指著身旁的一堆梓木說:“你們用這梓木做三日,要做得精。這就是考題。”三天後,工匠們各自拿著自己精雕的梓版獻給師傅。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十分吸引人。但沒有一個魯班看中的。這時,那個小徒弟獻上一個鑲嵌得很精巧的小書架,書架的梓木正好構成一個“晶”字模樣。魯班讚道:“這就是我要求你們做的。”
請說一說,小徒弟怎麼知道魯班的意圖的呢?
[答案:魯班走後,大家圍著小徒弟詢問原因。小師弟說:“師傅要大家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梓’是‘字’的諧音;“‘精’是‘晶’字的諧音;做三日,正是‘晶’字啊。”]
小鳥贏大象
古時候,有頭大象和一隻小鳥生活在同一片森林裏。它倆經常比本領。雖然大象沒有贏過,但它始終不服氣。
一天,大象又想和小鳥比本領,就對小鳥說:“喂,小鳥,我想和你比一比,看誰喝水喝得多。這回誰贏了,誰就是森林之王,你看怎麼樣?”
小鳥想了想,點頭答道:“好啊。不過,咱們得到一個水多的地方去比。”大象答應了。
於是,小鳥領著大象,穿過密林,翻過大山,來到了海邊。
小鳥看了看大海,說道:“象大哥,你個頭大,還是你先喝。”
大象慢慢騰騰地走下水去,把長鼻子伸進水中。咕嘟咕嘟地喝了起來。小鳥在一旁說:“你怎麼隻喝這麼一點兒,等一會兒,我喝得比你多得多。”
大象顧不得回答,越發使勁地喝著。小鳥又裝作驚奇的樣子說:“咦?象大哥海水怎麼越喝越多啦?你看,剛才海水還在這塊大石頭下麵,現在卻把石頭淹沒了。你是不是又把水從鼻子裏噴出來了?”
大象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喝得夠多的了,肚子已經脹得鼓鼓的,為什麼海水會越來越多呢?
輪到小鳥喝水,它想了一個辦法,就贏了大象。
試問,它想了什麼辦法呢?
[答案:小鳥一會兒騰空展翅,俯衝下去,把嘴伸進了水裏,一會兒又飛到天上,這樣反複了多次。
最後它回到大象跟前說:“象大哥,我喝的水比你多吧。你看,剛才海水把這塊大石頭淹沒了,現在被我一喝,這塊大石頭又露出來,海水淺多了。”
大象連連點頭,欽佩小鳥喝水的本領,承認自己輸了。
原來小鳥是利用了退潮的機會贏了大象的。大象喝水時,正在漲潮。]
哪個與眾不同
圓伯伯有不同的扮相。如圖所示中圓伯伯有一種扮相與其他扮相不同,你能指出來嗎?
聖旨石
關朝的村子裏,出了一個烈女,縣官上奏朝廷,為烈女立了一座“牌坊”。牌坊上鑲嵌著一塊“聖旨石”。聖旨石上,用許多小塊石子綴成“聖旨”兩個大字。“聖旨石”是萬萬動不得的,動一下就是“欺君犯上”,要滿門抄斬的。
一天,村裏一個小孩在牌坊附近放風箏時,一不小心,繩子纏在“聖旨石”上,小孩不懂得什麼“犯上”不“犯上”。用力一拉,把“聖旨石”上的一塊石子拽了下來。這件事被村中一個土豪知道了。他想,這是“報功請賞”的好機會,便將那塊小石子撿了起來。土豪先是向小孩的父親索取五百兩銀子,並威脅說,如果不交出銀子,就要稟告縣官。
小孩的父親是個佃戶,哪能交得出五百兩銀子呢?急得直跺腳。關朝知道了這件事,決心要救這家人。
你知道關朝是怎樣救這一家人的嗎?
[答案:土豪剛要上縣城告官,關朝找到他門上來了。一見麵,關朝就連聲恭喜說:“老爺這回邀功領賞,一定升官發財。”土豪正在得意,就和他客套了一番。接著關朝裝著獻媚的樣子,壓低聲音悄悄說:“不過,這件事關係重大,老爺可千萬要弄清真假才好去報官呀。萬一官府下來查時,弄錯了反會得個誣告之罪啊。”
土豪一聽,也感到不實在。心想,萬一自己撿的小石子不是“聖旨石”上掉下來的,豈不自討苦吃。於是,連忙問關朝:“怎麼樣才能證實真假呢?”
關朝馬上一本正經地回答:“這好辦,拿這塊小石子爬上了牌坊。對一對,看對不對口,不就清楚了嗎?
土豪一聽,覺得有理,馬上扛著梯子,帶上小石子,爬上了牌坊。他將小石子往缺口一按,正好對上。沒錯,正是從“聖旨石”上掉下來的。
當土豪正要把小石子取下的時候,關朝向著看熱鬧的人大聲說道:“大家都看清楚了,聖旨石好端端的,一點也沒損壞,誰敢弄壞聖旨石,要滿門抄斬的呀。”
這時圍觀的群眾馬上大喊起來:“誰敢弄壞聖旨石,把他抓去見官。”他們心裏都很恨這個土豪呀。
土豪一聽,知道自己上當了,又氣又急,兩眼發黑,從牌坊上栽下來,把腿都摔斷了。]
打缸
光緒年間,蘄州發生了一場大水災,房倒屋塌,人死畜亡,要多慘有多慘。
大水過後,人們什麼家業都要添置。就拿水缸來說吧,哪家吃喝漱洗能缺它?一時間竟成了緊俏貨。有一個奸商看到了這個行情,就以每口十個銅角子的低價,從外地進回一大批水缸,全都擺上了市,一心要在災年發個橫財。
人們聽說市麵上有水缸賣,就都趕來買,奸商一看人多得像放水,滿臉橫肉扯成了笑容。他爬上一口反扣的大釉缸,雙臂抱著一杆翹頭秤,扯起公鴨嗓子喊:“各位顧主,敝人身為商賈,看到你們到處買不到水缸,心中十分不安。因此,特從遠方買了一批缸……”接著又轉彎抹角地說:“水缸是個玻璃貨,沿途破損極多,運費開支巨大。盡管這樣,敝人依然按進價一個銅角子一斤便宜賣……”
賣缸論斤過秤,自古到今有這個道理嗎?一口水缸少說也有百把斤呀。奸商的話未停,人群中像點了一掛五千晌的長鞭炮——炸開了。
人們和奸商正在爭爭吵吵時,有個叫陳細怪的人走過這裏,想了辦法,結果使奸商賣不成高價了。
試問,他想的是什麼辦法呢?
[答案:陳細怪從人群中擠了過來。他來到奸商麵前也不說話,操起一支抬缸的扁擔,“乒”的一下子,把奸商腳下的那隻大水缸砸成了碎片。陳細怪把扁擔一扔,撿起一小塊缸片,在手裏掂了掂,對摔倒在缸瓦片堆上的奸商說:“來,老板,給我稱一斤。”
奸商見有人把自己的大水缸打破了,也顧不得遍身疼痛。爬起來殺豬似地嚎起來:“嗨!你為什麼把我的水缸打破了啊?”
“我買一斤呀。”陳細怪心平氣靜地說。
“好端端的水缸,哪有打破零賣的道理?啊?你賠我的缸。”奸商急了。
“那就撞到鬼了。不是你剛才說缸價是一個銅角子一斤的嗎?既然你按斤賣,我能不按斤買嗎?憑什麼理賠呀”?陳細怪反問道。
奸商瞪眼,幹慪氣,半天說不出話來。可是,等著買缸的群眾卻為陳細怪喝彩叫好。奸商見眾怒難犯,怕再出更大的漏子,不敢再賣高價了。]
墳頭樹
鎮海縣縣令,為了行人方便,下令在江南修一條大路。
一日,道路修到了一座大墳旁,墳頭上的一棵大柏樹擋住了去路。築路的民工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砍了它,把路修了過去。誰知,這就闖了大禍。原來,這是當朝一個大官的祖墳,砍掉了他家墳頭樹,他會饒你嗎。他家的侄子侄孫,馬上報到京裏。不久,上麵官府行文下來了,說要追究主使人,嚴加懲辦。
縣令接到公文,臉兒嚇得煞白,六神無主,眼看這七品官的烏紗帽要保不住了,怎麼辦呢?這時,師爺開口了:“老爺,禍已闖了,急也無用,我看還是請小巷樂賢先生想想辦法吧。”縣官一想,“對呀。人人都說他足智多謀,善解疑難之事。我去求他,他定會答應的。”於是,就叫人備了禮物,坐上大橋,到小巷拜會樂賢先生。賓主坐定以後,縣令說明來意,並說:“本縣閱曆淺薄,萬望先生指教為幸。”樂賢緩緩地說:“老爺,這乃是你們官府之事,我是山野小子,有何良策?恐怕也無力以助吧。”縣令見他回絕,急得頭上冒出汗來,深深地一躬說:“我砍樹開路,也是為民造福,不想大禍臨頭,望先生能幫我一把,千萬莫辭。”樂賢卻如沒聽見一般,立起身來:“老爺,俗話說:旱天如火燒,老爺急得直蹬足。”縣令還想再問,師爺卻暗暗地拉他的衣袖說:“老爺,樂賢先生已把辦法告訴你了。”“啥辦法?”“回去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