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絕頂

考場趣事

清道光年間,某省舉行會試,文章考題是“父母在”三個字。

科舉考試除正副主考官外,下邊還有房考官,分房審閱考生考卷。這次有位房考官,發現一個名叫李桐的考生交上的文章,破題第一句寫的是:“所謂父母,是什麼東西啊?”(“夫父母者,何物也?”)

看到這兒,房考官忍不住大笑起來。

消息很快傳遍各個考房,各房考官都爭先恐後跑來欣賞李桐的妙文。大家看後都捧腹大笑。

事情傳到主考官耳朵裏,主考立刻調了李桐這份試卷去看。

“好,太好了。”主考官擊節稱讚,“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快去請李桐來見我。”

見麵後,李桐恭敬地回答:“主考大人,學生在考試前做了個夢,夢中有個金甲神對我說:“這次會試無論什麼題目,你在破題上都要用這麼一句。你寫了這一句,一定中舉;否則,你就要名落孫山——所以學生隻好用了這麼一句。”

主考官又驚又喜:“好,這是你祖上積德,才有神人助你。不過,現在你可以把這句破題改掉,重謄一份考卷直接交給我就行了。”

李桐自然遵命照辦。結果,他被主考官親自取中,高高興興做了名舉人。其實這是李桐故意玩的花招。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幹呢?你知道嗎?

[答案:李桐的八股文章本來做得很好,但他知道不少房考官水平有限,看不出文章高下;有的又草率閱卷,隻要文章頭幾句不對他胃口,便壓在一邊不薦送主考官審閱。如果考卷落到這類房考官手裏,再好的文章也會被埋沒。於是,李桐挖空心思想出個險招兒,故意在破題上鬧個笑話,這一來就會吸引各房考官的注意,甚至驚動主考官。這時候,是好文章就一定會被發現。至於什麼夢見金甲神之類的鬼話,當然是李桐胡編出來的。]

黃周星酬“落湯雞”

明朝有位官至戶部主事的雅士黃周星,不僅是位詩人、文學家,而且還是位富有創造性的謎家。他首創燈謎“酒令體”,謎麵如詩詞,且謎味醇正。

一天,黃周星為養父周老爹慶壽,邀文朋詩友赴宴。席間他笑著說:“今日幸會,實屬難得。為助雅興,諸君輪流出謎猜射,以代酒令如何?”眾賓客拱手回禮表示遵命。

有一墨客笑道:“黃大人乃謎壇高手,理當先吟一則。”

黃周星也不推辭,旋吟一則:“忽而冷,忽而熱;冷時頭上暖烘烘,熱時耳邊聲戚戚。”並說:“此為分扣謎,隱三國一人名。哪位才子能猜中,當以‘落湯雞’酬答。”

賓客中有位猜謎老手,聽後細細推敲片刻,拍手稱絕,笑道:“乃‘貂蟬’也!”接著,他作了解釋:天冷時戴貂皮帽子,便可‘暖烘烘’;天熱時,‘蟬’就叫,其聲淒楚,耳邊便時常‘聲戚戚’了”。

黃周星讚曰:“老兄才高,受敬‘落湯雞’無愧也!”當即以酬。後來,黃周星將這一謎收入自己編的謎書《瘦辭四十箋》中。

黃周星所說的“落湯雞”也是一個字謎,你能猜出謎底嗎?

[答案:謎底:酒]

從樓上掉下來

從樓頂上掉下一個人,其頭蓋骨骨折,但並非從樓上掉下所致。有明顯的被棍棒一類硬器擊打的痕跡。也就是說,死因係他殺,從樓上摔下來之前,人已經死了。

然而,根據警方的調查,在屍體從樓頂掉下時,樓內空無一人。這就是說,已死了的人自己從樓上跳了下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被害人是怎樣從樓上掉下來的呢?

[答案:凶手在樓頂上搭起一塊木板,在上麵做了手腳,讓自己離開現場後屍體再掉下樓去,以製造看起來是“自殺”的假象。

用冰做了兩個底座放於木板的一端的下麵,這樣冰不久融化,木板也就傾斜了。

當然,冰溶化需時間,所以凶手打開水龍頭放水,以便使冰盡快融化,同時也隱蔽了用冰的事實。]

烏龜走格

在這張格子紙上畫著兩隻烏龜:一隻黑,一隻白。黑烏龜想到白烏龜那裏去。規定它必須走過所有的格子,路線不許重複,也不許交叉。你說怎樣走才好?

[答案:]

誰是預言家

阿爾法、貝塔、伽瑪、歐米伽四人都接受了當預言家的訓練,最後她們之中隻有一個人成了預言家。其餘三個人,一個人當了舞蹈家,一個當了宮廷女侍,一個當了演奏家。

她們四人曾練習預言。阿爾法預言:“貝塔無論如何也成不了舞蹈家。”貝塔預言:“伽瑪將成為預言家。”伽瑪預言:“歐米伽不會成為演奏家。”歐米伽預言她自己將嫁給一個叫阿列克塞的男人。她們四個人中,隻有一個人的預言是正確的,而這個人便是預言家。

她們每人分別當了什麼?歐米伽和阿列克塞結婚了嗎?

[答案:阿爾法當了預言家;貝塔當了宮廷女侍;伽瑪當了舞蹈家;歐米伽當了演奏家。歐米伽沒有和阿列克塞結婚。]

智送雞毛信

抗日戰爭時期,村長準備叫兒童團長鐵柱把一封雞毛信送到離村二十裏外的遊擊隊長手裏。可是,剛把信寫好,偷襲的鬼子就進了村。村長急中生智,連忙跑出去把信藏了起來。他一回到家就被鬼子抓住了,被押到村口的廣場上,那裏已站滿了老百姓。村長抬頭一看,兒童團長鐵柱也在人群裏,便向他瞪了一眼,大聲說:“石山上的石山,有雷不見雨點,上轉下麵不動,下雪不覺嚴寒。”鬼子聽了,莫名其妙。鐵柱一聽就明白了。後來,他乘鬼子不備,偷偷地溜出村去,把信送到了遊擊隊長手裏。

你能猜出村長藏信的地方嗎?

[答案:謎底:石磨]

輕一點的聲音

夜深了,小莉和小梅還在放音樂。媽媽對她們說:“孩子們,輕一點兒,鄰居們都睡覺了,別影響別人睡覺。”小莉和小梅卻同時說:“媽媽,我們聽的正是你說的呢。怎麼會影響鄰居呢?”媽媽仔細地聽了聽音樂,覺得這種音樂有助於睡眠,就沒有說什麼了。

請問:小莉和小梅聽的是什麼音樂?

[答案:小莉和小梅聽的是輕音樂,而正是媽媽說的“輕一點兒”的音樂。]

“爸爸”沒叫錯

晶晶和亮亮是明明初中時的同學,後來,晶晶和亮亮都當了教師。有一次,晶晶抱著自己的小孩到街上去溜達,走著走著,突然遇到了亮亮。晶晶的孩子親昵地叫亮亮“爸爸”。亮亮聽了,高興地抱過小孩兒說:“我的小寶貝!”

真是奇怪!亮亮怎麼成了晶晶孩子的爸爸了呢?你認為這可能嗎?為什麼?

[答案:這是有可能的。晶晶和亮亮是夫婦,晶晶是小孩兒的媽媽。]

巧分花壇各一朵

花壇裏麵要種4種花,如下圖,如何才能把花壇分成形狀相同、麵積相等的4份,並且每一份裏正好有一朵花呢?

[答案:如圖:]

詩謎評文

有個縣令,將他兒子那狗屁不通的文章給祝枝山看,硬要他揮毫題詩。祝枝山無奈,隻得提筆作書。

寫罷,縣令一看,是兩句唐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旁邊還寫著:“打兩句成語。”底下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聲有色’,指公子文章精彩;下一句是‘青雲直上’,指公子的前途無量。”說的縣官樂不可支。祝枝山聽後哈哈大笑道:“謎底我已寫在令郎大作的右下角了。”說罷,揚長而去。

縣令急忙仔細尋找,發覺右下角果然有兩行小字。一看,氣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你知道是哪兩句成語嗎?

[答案:謎底:不知所雲、離題萬裏]

真話、假話和年齡

A、B、C三人年齡各不相同,都在31歲到43歲之間。一天三人在談論他們的年齡,每人講了以下兩種情況:

A:B比我大3歲。

C比我小4歲。

B:A的年齡是6的倍數。

C比A大。

C:我比A大1歲。

A的年齡是7的倍數。

分析這幾句話中,人們發現年齡越大也就越誠實。三個人中,年齡最大的講了兩句真話;最年輕的一句真話也沒講;還有個人講了一句真話一句假話。

請確定他們各自的年齡。

[答案:A:36歲。B:38、40、41、42或43歲。C:37歲。]

姐妹年齡誰最大

小鳳與小蘭是很好的朋友,她們倆以姐妹相稱,但不知道誰的年齡大。隻知道小鳳再過兩年,年齡就是兩年前的兩倍;而小蘭3年前的年齡剛好是3年後年齡的1/3。女孩都不願說出自己的年齡,我們也不好問她們,我們隻好去計算她們的歲數了。

請問:小鳳與小蘭今年各是多少歲?小鳳、小蘭她倆誰大些?

[答案:小鳳與小蘭都是6歲。誰的生日小誰就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