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買鹿
齊桓公依靠管仲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國。但是,楚國卻不肯聽齊國的號令,若不能征服楚國,齊國就不能成為中原霸主。那麼,如何征服楚國呢?
齊國好幾位大將向齊桓公請戰,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國。擔任相國的管仲卻連連搖頭,他對將軍們說:“齊楚交戰,旗鼓相當,夠一陣拚殺的。戰爭將用完齊國辛辛苦苦積蓄下來的糧草。更何況,齊楚兩國幾萬生靈將成為屍骨。”
將軍們啞口無言,都用詢問的目光注視著功勞卓著的管仲。管仲卻不慌不忙,帶領許多人看煉銅去了。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國去購鹿。鹿是齊國稀少的動物,僅楚國才有。但楚人隻把鹿作為一般的動物,用很少的錢就可以買一頭。
管仲派去的商人按管仲的授意,在楚國到處揚言:“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齊國商人抬價購鹿,三枚銅幣一頭。過了十天,加價五枚銅幣一頭。
楚成王和大臣聞知此事後,頗為興奮。他們以為繁榮昌盛的齊國即將遭殃,因為十年前衛國的國君因好鶴而把國亡了,齊桓公好鹿,正在蹈其覆轍。楚成王想,等齊國大傷元氣後,我們好取而代之。
管仲竟把鹿價又提高到40枚銅幣一頭。
依靠這一辦法,不久,齊國征服了楚國。
試問,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案:楚人見一頭鹿的價錢與千斤糧食相同,便紛紛製作獵具,奔往深山捕鹿,不再好好種田了。連楚國的官兵也陸續將兵器換成了獵具,偷偷上山了。
一年之後,楚國的銅幣堆成了山,但糧食嚴重短缺,出現了嚴重的饑荒。
楚人想用銅幣去買糧食,卻無處可買。因為管仲早已發出號令,禁止諸侯與楚通商。
這麼一來,楚軍人饑馬瘦,戰鬥力大大下降。管仲見時機已到,集合八路諸侯大軍,浩浩蕩蕩,開往楚境,勢如破竹。楚成王內外交困,無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據一方,欺淩小國,保證接受齊國的號令。]
小兒擒盜
北宋神宗年間,江州人王昭在朝為官,全家住在京城內,王昭有個小兒子,排行十三,人稱十三郎。別看這孩子隻有五歲多,卻聰明乖巧,招人喜愛。
那年正月十五晚上,京城裏家家戶戶都點起各色奇巧的花燈。王昭一家,老老少少,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來街上觀燈。十三郎的穿戴更是不凡,僅頭上那頂帽子就值一千來貫錢。王昭囑咐家人王吉,把十三郎馱在背上,隨大家一起去觀燈。
王家一行人邊走邊看,不覺來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也在這裏看燈,你看那樓上燈光燦爛,香煙嫋嫋;樓下百戲紛呈,鑼鼓喧天,絲竹聲聲,王吉隨著人流擁入人群之中,因肩上馱著十三郎,不便觀看,挨挨擠擠,很不得意。忽然他覺得背上輕鬆了許多,一時忘乎所以,伸伸腰,抬頭看,呆呆地向上看看。正看得起勁,他猛然驚覺,急回頭看時,背上沒了十三郎。這一驚非同小可,王吉頓時冷汗直冒,連忙四下望去,到處呼喊,仍然不見十三郎的影子……
十三郎正在王吉背上看燈,忽然有人挨到王吉身旁,輕輕伸手將他接去,仍舊一般馱著。十三郎貪著看燈,也沒覺出來。隻見那個人在人群中亂擠著向外邊急走。十三郎大聲喊:“王吉,到哪兒去呀。”再定睛一看,哪裏是王吉,衣帽裝束,都另一個樣子了。十三郎年紀雖小,心裏卻十分明白,他知道是被人拐了。他想聲張,左右卻不見一個熟人。心裏思量:“此人一定是貪我頭上珠帽,如被他搶去,就很難找回來了。於是就把帽子摘下來,揣在袖中。十三郎在那人背上也不言語,也不聲張,就像什麼也不知道似的,任那人馱著往前走。當走到東華門時,十三郎看見四五乘快轎過來,心想:這一定是官轎,我要喊叫才行。待轎子走近,十三郎大呼:“有賊,救人,救人。”
這一喊不要緊,那人吃了一驚,怕被人抓住,連忙把十三郎扔在地上,脫身便跑。轎中人聽見孩子呼救,推開簾子一看,見是一個青頭白臉的小孩子,忙叫住轎,命人抱過來,細問來曆,十三郎一一回答了。轎中人見他說話明白,心裏很高興,摸著他的頭說:“乖乖,你不要怕,隨我去。”說著,雙手抱住十三郎,一直進了東華門,入宮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