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狗看到遠處的水麵漂著一頭死驢,水流和風向使驢離狗越來越遠。一隻狗說道:“朋友,你的眼力比我好,麻煩你看看那水麵上,漂浮的是頭牛還是一匹馬?”
“咳!飄的是什麼,關你什麼事啊?”
這隻狗說:“這你就不對了,我們可以飽吃一頓嗎!不過距離實在太遠,我們還得逆風遊過去。這樣吧,我們還是拚著命來把這河水喝幹吧,我們的喉嚨本來就很渴,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到這一點。那時漂於水麵的屍體馬上就會晾幹,到時候,我們十天半個月不去找東西吃也不會餓肚子了。”這樣,這兩隻狗爭著喝起水來,它們喝得頭昏眼花,最後脹破了肚皮,斷了氣。
人不也是這樣嗎?當他熱衷幹一件事時,根本不曾考慮辦不辦得到,他有許多美好心願,並為此四處奔波。他追求著榮華富貴:像擴充疆土、錢櫃裝滿金幣、成為世界上最為知名人士……所有這一切,就是他要喝幹的水,但人們還常常覺得遠遠不夠。為了實現這種種理想,人們必須長有三頭六臂。帽子戴得太高的話,會把人的腦袋壓壞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
大蠟燭
傳說,蜜蜂原先生活在眾神的周圍,先飛來的蜜蜂,傳聞飛落在雅典南部的伊梅特山上,蜜蜂吮著和風吹拂過的花蕊和甜露,釀造成瓊漿。當人們看到這些來自天神仆人居住的蜂房時,就將裏麵的玉液瓊漿一飲而光,而沒有蜜的蜂房剩下蜂蠟時,人們又將蜂蠟做成了許許多多的蠟燭,那些蠟燭都做得很大。其中有根大蠟燭看到土坯經過火的考驗後會變成堅硬的陶器,可以經受住漫長歲月的淘汰,於是也產生了這樣的渴望。這是一種瘋狂的行為,一種哲學家安倍道克爾跳入火山口殉難類似的舉動,它撲入了火之中。這個結局當然很壞,因為這支蠟燭不了解一些道理。每種事物的特性都各不相同,這就要求你放掉那種不按實際的想法,照搬別人現成經驗的行為。蠟燭如同殉難者在熊熊火焰中熔化了,盲目的跟隨是沒有絲毫意義的。
狐狸與貓
有一隻貓和一隻狐狸相遇了,隻過了一會兒,它們便成了好朋友。貓和狐狸都很狡猾,自以為是。它們決定合夥外出幹一番事業。
漫長的旅途十分枯燥乏味,用爭論問題來消磨時光是一個好主意,它倆於是爭論一些問題來驅逐睡意。每天,空曠的路上被這兩個無聊透頂的家夥的吵鬧聲充斥著。在結束一個話題後,兩者談起了周圍的同伴。狐狸對貓輕蔑地說:“你自詡聰明,其實你懂些什麼,我比你聰明多了。”
“那又有什麼用,”貓說,“我的腦袋裏雖隻有一招,但它足以賽過各種計謀。”於是兩者之間又重新開始爆發了新一輪的爭論,各說各的理,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此時,一群凶猛高大的獵狗撲向了它們,於是爭吵得以迅速平息。貓對狐狸說:“朋友,現在就看你有什麼妙計了,多動動腦筋想想看,趕緊找一條逃生之計吧,對我來講就這一招了。”話音未落,貓縱身跳到樹上,爬了上去。狐狸隻好動腦筋想辦法,然而,它想出的上百條計謀根本不管用,不得已隻得鑽進許多個窩穴,上百次將這群獵狗引入歧途。狐狸到處尋找安全隱蔽之處,卻沒找到一個像樣的地方。在遭到煙熏和凶猛獵狗的追咬後,狐狸冒險鑽出了地麵,立即被兩隻動作麻利的獵狗捉住了,咬住咽喉活活扼死了。
由此可見,藝多不養生,許多蹩腳的本事對做好事情並沒什麼幫助,倒不如紮紮實實練出一門本領來防身,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
猴子、獅子和兩頭驢
獅子想把動物管理得更乖順,準備學習道德修養。這一天,它派人請了動物界的文藝大師——猴子,猴子開始給獅子上第一課了,它講得很慢:
“國王多麼偉大英明,為了治國圖強,所有君主都應該做到這樣:他們關心的國家大事,大大地超過關心他們自己自尊心,因為我們注意到在我們動物身上,自尊心是產生一切錯誤的根源。要完全地拋棄這種情感,抑止住自己的自尊心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麵,尊敬的陛下,您一定不會讓自己做出荒唐和有失公允的事來。”
國王立刻插嘴說:“你不妨把這正反兩方麵的例子一一替我列舉出來。”
猴子接著說:“一切種族,就拿我們猴來說吧,總認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非常出色,而將別人看得極為無知淺薄,還認為別人是知錯不改,總會說些毫無價值的廢話。這種自尊心有時又通過吹捧自己的同類,進而最終達到抬高自己的形式表現。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很多能幹的人就像演戲的醜角一樣,他們以耍奸藏拙、玩弄計謀設法來抬高自己,和這些所謂有學問的人比起來,知識平平的人似乎更懂得道理。我給你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我走在兩頭驢子的後麵,它們相互吹捧剛巧被我聽見,它們彼此胡噓好像習以為常似的。隻聽其中一頭驢對同伴說:‘朋友,你感覺不到聲稱十全十美的人,既傻且偏心眼嗎?他們公然侮辱我們神聖的稱號,將一些無知、愚蠢、反應慢的人叫做‘驢’,他們還用一些貶義詞,把我們的說笑都稱為‘驢叫’。人類實在太可笑,他們自以為比驢高明,呸!隻有您才有發言權,人類的演說家應住口,他們才是名副其實的驢子呢!暫且不說這不愉快的話題了吧,隻要你我之間相互了解,這已足夠了。至於剛聽到你那悠揚美妙的歌唱,與夜鶯歌唱的歌曲相比較,要數你唱得好啦。”
另一頭驢子接過話說:‘朋友,我非常佩服你,你具有類似的優點’這兩頭驢對此吹捧樂此不疲,一直吹到進了城裏。它們認為彼此相互標榜可以極大地滿足各自的虛榮心,認為這樣榮譽就會紛紛揚揚地落到自己頭上。
就是在當今我認識的一些人中,雖然他們不是驢子而是權貴,老天讓他們坐在高位上,他們之間本應該以‘閣下’相稱,但他們膽大時竟互相以‘陛下’相稱。也許我可能說了些過頭的話,但我相信獅王您,會替我保守秘密,守口如瓶的。您曾希望得到啟示,通過別的事情來觀察到自尊心是如何讓人變得十分可笑,談到公正這一方麵,我以後還會專門提起,但得抽出專門的時間說它。”
猴子是這樣講的,另外那一方麵是否值得探討,不得而知。但它是非常懂事的,這位不敢妄自尊大的文藝大師,懂得對這頭獅子要像對一個可怕的君王一般,哪些該講哪些不應該講。
公雞與竹雞
有一隻竹雞被飼養在一群粗魯且無教養,總愛尋非鬧事的公雞中間,性格的不同和被收養的地位,使竹雞對於多情的公雞總抱有較大的希望,希望它們能夠溫文爾雅,在飼養場內像紳士一般對待它。可這群公雞經常吵架,很少尊重溫柔的竹雞,動不動還用嘴狠狠地啄它。起初竹雞為此傷心落淚,但很快它就見到,這群性情暴躁的家夥總相互毆鬥,猛啄對方的要害,於是鬆了口氣,說:“這隻不過是它們的習慣罷了,我完全用不著抱怨,我倒不如可憐一下這幫家夥。朱庇特使世界萬物具有不同的秉性,公雞和竹雞便是如此。如果我能自作主張的話,我願意和值得我相處的夥伴一同生活。現在主人作了這種安排,用網把我們捉住,剪短了我們可飛的翅膀,把我們跟公雞關在一起,我們不能責怪不明事理的公雞,而要怪那不講道理的人。”
一隻想模仿老鷹的烏鴉
綿羊被朱庇特的鳥叼了起來,
一隻烏鴉看到了這一情景,
他的腰盡管很細,嘴倒是很饞,
就想立刻學樣。
他在群羊周圍回旋,
在上百隻羊裏看上了一隻最肥最好看的羊。
那真是一隻可作祭祀的羊,
這是特意留給神享用的。
那大膽的烏鴉眼睛盯著他說:
“我不知道誰是你的奶娘,
我覺得你的身體很肥美,
我要把你當成我的佳肴!”
說完這話他就撲向那咩咩叫的綿羊。
綿羊到底要比
一塊幹酪更重,更何況他的毛
又長得特別厚密,
這有點像
波呂斐摩所的胡子,
鬈曲的毛緊緊纏住烏鴉的爪子,
使得那隻貪心的鳥無法脫身。
牧人來了,抓住了他,一下把他關進籠子,
把他留給自己的孩子們當玩藝兒。
我們應該量力而為,這是個明確的結論。
小偷學大盜,結果不會妙,
別人的先例就是危險的誘餌。
不是一切搜刮者都是,
細腰蜂之所以穿過蛛網,是因為能撞斷蛛絲;小蒼蠅就沒有這種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