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黃毒”基本認識(1 / 3)

第一單元 “黃毒”基本認識

“黃毒”的認識

“黃毒”是特指某些淫穢、低級下流的東西,比如“黃色”書刊;“黃色”錄像、錄音帶、光盤、唱片;“黃色”歌曲、照片、撲克等;這些東西,對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有極大的腐蝕性。

淫穢物品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對青少年的危害性特別大。有的青少年因為自身是非觀念不強、法製觀念淡薄,在接觸“黃毒”的時候,出於好奇模仿而逐步誤入歧途,做出違法行為,墜入犯罪的深淵。

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徐某,由於受“黃毒”的影響,從一名好學上進的“三好學生”淪落為可恥的強奸犯。

另一學生廖某,看了黃色書刊、錄像,受裏麵下流行為的誘惑,終日想入非非,無心學習。為了滿足自己的獸欲,竟跑到某醫院調戲婦女7人,墮落為流氓罪犯。

為保護我國公民不受“黃毒”的侵害,《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明確規定:

“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

“組織播放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製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製作、複製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製品,組織播放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向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的,從重處罰。”

“黃毒”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誘發其他犯罪。青少年學生要自覺抵製“黃毒”。對黃色書刊、電影錄像帶等不買、不看、不聽、不傳;積極檢舉揭發傳看黃色書刊和觀看黃色錄像等行為。

應當積極參加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科技活動,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的能力,增強抵製“黃毒”的意識,保證自己身心的健康發展。

“黃毒”的特點

一、“黃毒”與色情文化

在各種社會文化環境因素中,對青少年性意識、性行為產生重要直接影響作用的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人的影響,如教師、父母、朋友和同學的影響;另一類便是媒介傳播媒介的影響。由於媒介傳播在現代社會中的迅猛發展,其對青少年社會化的作用增長迅速,在某些方麵甚至明顯地超過現實生活中人的影響。

網絡“黃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全球性,據保守估計,目前全世界的色情網站至少有70萬個,而且仍以每天200至300個的速度增加,這給有效抵製網絡色情、減少危害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抵製網絡“黃毒”,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色情文化,是一個極其籠統的概念,它包括圖書、報紙、雜誌、書籍、畫報、照片、電視、電影、電腦網絡、VCD、DVD影碟、電腦光碟、錄像、戶外廣告招貼等各種形式傳播的有關藝術、情欲、性暴露、性暴力以及性變態等表現形式。

二、媒介色情文化的新型表現形式

為了便於社會的監督與管理,我國在1980年對相關色情文化產品進行了相對的界定:

1.淫穢物品:指具體電視片、幻燈片、照片、書籍、報刊、抄本、印有各類圖照的玩具、用品,以及淫藥、淫具。

2.淫穢出版物:指在整體上宣揚淫穢行為,推動人們的性欲,足以導致普通人的腐化墮落,而又沒有藝術價值或科學價值的出版物。

3.色情出版物:指在整體上不是淫穢的,但在一部分中有淫穢內容,對普通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而缺乏藝術價值或科學價值的出版物。

4.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大眾媒介的飛速發展,媒介色情文化也開始出現更多的表現形式,而對青少年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口袋書。所謂口袋書,是指64開或小32開版本的圖書形式,因其大小適合放進口袋方便攜帶而得名。

(1)早在20世紀50年代,法國就開始盛行口袋書形式的通俗小說,其後以此種形式的各類學習、娛樂內容的圖書相繼出現,並逐漸流行。正是因為其方便流行,色情內容乘勢侵入。

(2)黃色短信。隨著手機的普遍使用,手機短信已成為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各類不良手機短信也開始蔓延,尤其是黃色短信泛濫成災。

從當前黃色短信的表現形式來看主要包括色情笑話、“性”事廣告、名人“性”聞和淫穢圖片四類。

黃色短信的泛濫,嚴重汙染了短信環境,敗壞了社會風尚,對廣大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壞影響。

據某校統計,兩成以上初中生,四成以上高中生發送、接收過手機短信,其中三成以上屬於“黃段子”。不少學生收到這些信息後,還轉發給同學取樂,有些人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做時尚。

青少年正在成長發育期,黃色不良信息的熏染,勢必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3)網絡色情文化。20世紀90年代末,電腦網絡逐漸進入我國大眾生活,上網人數突飛猛進,2005年底,我國上網人數已突破1億。互聯網作為電子媒介的新興代表急速發展,各類色情文化在缺乏有效監督管理的虛擬空間肆意傳播。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明確規定:在互聯網上建立淫穢網站、網頁,提供淫穢站點鏈接服務,或者傳播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在互聯網上犯傳播淫穢物品罪有三種形式:

一是在互聯網上建立淫穢網站、網頁。所建立的網站、網頁上主要內容為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

二是在互聯網上提供淫穢站點鏈接服務。行為人自己建立的網站、網頁雖不屬淫穢網站、網頁,但在其網站、網頁上與淫穢網站、網頁之間製作鏈接服務;

三是在互聯網上傳播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即在互聯網上製作、複製、刊載、發送郵件等形式散布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

麵對“黃毒”,家長可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孩子了解其危害,讓他們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從而使他們自覺抵製“黃毒”的侵害。如今的青少年身體發育早於心理成長,他們接受的性教育不完善,對兩性的好奇是“黃毒”乘虛而入的一大原因。因此,平時,家長也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特點,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教育,讓孩子對發育後生理的變化不驚慌不好奇。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應擔負起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的重任。為避免“黃毒”給青少年帶來的衝擊,應多給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活動場所,多引導青少年參與積極向上的活動。

“黃毒”的危害

“黃毒”在青少年性健康成長中,扮演了一個充滿誘惑的“色魔”角色。2002年中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15萬未成年人因違法犯罪行為而遭公安機關查處,其中3萬餘人被法院審判構成犯罪而成為少年犯,僅北京每年就有1000多個,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幾乎全部觀看過淫穢影碟或訪問過色情網站。

現在社會上表現暴力和淫穢影碟、書刊屢禁不絕,學校的防範教育相對薄弱,凶殺、強奸、詐騙等惡性犯罪在未成年人中還會增加。

由於相當部分的青少年對黃毒的危害認識不清,缺乏防禦和抵製的意識及能力,在追求感官刺激的過程中深受其害。

一、“黃毒”成癮

從1995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一位母親強烈呼籲掃黃打非不可手軟》,反映一個普通家庭16歲的孩子經常曠課在家,沉迷於網絡“黃毒”。

到21世紀的今天,各類媒體報道關於青少年沉溺色情深受其害的事件層出不窮。“黃毒”成癮如今備受關注,跟吸毒、上網成癮一樣,青少年一旦被腐蝕,他們可以整天通過漫畫、圖書、電視、碟片、光盤、網絡等大眾媒介,廢寢忘食地癡迷於色情文化,無法自拔,成為淫穢色情的犧牲品。“黃毒”成癮的青少年可以把學習、功課、人際社交統統拋在腦後,甚至放棄現實生活。

二、性觀念錯誤

大多的色情淫穢作品為了達到強烈的感官刺激,經常通過演繹一些病態甚至變態的性心理、性觀念和性行為,以吸引誘惑受眾,故意誇大和歪曲性對人的正常影響。

對於青少年來說,色情文化的誘惑力往往就是來源於對性的神秘感而引發的好奇心,加上青少年科學性健康教育的缺乏,青少年往往無法分辨色情文化中性表現的真善美假醜惡,一味地盲目吸收和效仿,進而形成了錯誤的性認知和性觀念,使自身的性社會化出現偏差甚至背道而馳。

三、反社會傾向

在色情文化的影響下,青少年一旦形成了不健康的性規範和錯誤的性行為模式,必然對他們今後的情感發展產生危害,不僅影響自身成人後的婚姻、性生活,也容易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此外,受色情文化誘惑的青少年,還往往容易出現性行為越軌,如出入色情場所,一夜情、性濫交,甚至從事色情和準色情行業(如青年女學生賣淫現象)。

更為嚴重的是,還容易由於性行為越軌而引發青少年犯罪等一係列反社會行為的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