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戒賭對策
青少年戒賭是全社會的大事,社會各界應共同負起責任,一起幫助青少年徹底戒賭。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在校學生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在校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遠離賭博活動。
一、學校主導
2005年,教育部曾明確提出將“有無學生參與賭博活動”列為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督查的重點內容,納入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的評比指標體係進行考評。
在安全文明校園活動創建中,應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製”,一旦發現有學生參與賭博或學校房產、設施被利用從事賭博活動的,一律取消安全文明校園評選資格。
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教育係統黨員幹部、中小學校長、教師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堅決製止黨員幹部、教職員工參與賭博活動。
二、學生自律
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積極引導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遠離賭博活動。
三、家長輔助
同時,將禁賭教育作為家長學校學習的重要內容,做好對學生家長的禁賭宣傳教育工作,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通過靈活運用校內櫥窗展覽、黑板報、校園網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賭博活動的危害性,教育青少年學生充分認識賭博活動“既害人又害己”的本質,自覺抵製賭博活動。
中小學教師要正身垂範、嚴於律己,樹師德風範,做文明公民表率,不參與網絡賭博、六合彩等非法彩票賭博及賭球賭馬等賭博活動,不縱容家人參與各類非法賭博活動,不做任何有損於教師形象的事。
學校應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開一次主題班會”、“上一堂法製宣傳課”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打擊賭博警示教育和良好行為養成教育。
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做文明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在競爭和環境的壓力下主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的能力,有效預防學生沾染賭博惡習、沉溺賭博。
青少年戒毒常識
對吸毒者進行戒毒治療,一般應包括三個階段:脫毒—康複—重新步入社會的輔導。
一、脫毒
為減輕吸毒者停掉毒品後出現的戒斷反應,給予戒毒者以藥物治療或控製其出現的戒斷反應的過程叫脫毒。脫毒是戒毒治療的第一步和基礎。
二、康複
脫毒後,吸毒者仍存在心理依賴和一定的身體依賴,對毒品的渴求和稽延性戒斷反應仍要持續很長時間。所以,要對戒毒者在脫毒的基礎上進行康複治療,以鞏固脫毒效果,克服心理依賴。
三、幫教
是指在完成上述兩個階段後,重點幫助戒毒者為重返社會做好各方麵的思想準備,如開展幫教,教他們如何社交、求職、處理家庭關係和應付生活中的壓力等,激發其抗拒毒品的覺悟與決心,並在他們走出戒毒所後建立固定的聯係,進行定期的隨訪和檢查。
青少年戒毒方法
一、自然戒斷法,又稱冷火雞法或幹戒法
是指強製中斷吸毒者的毒品供給,僅提供飲食與一般性照顧,使其戒斷症狀自然消退而達到脫毒目的的一種戒毒方法。其特點是不給藥,缺點是較痛苦。
二、藥物戒斷法,又稱藥物脫毒治療
是指給吸毒者服用戒斷藥物,以替代、遞減的方法,減緩、減輕吸毒者戒斷症狀的痛苦,逐漸達到脫毒的戒毒方法。其特點是使用藥物脫毒。
三、非藥物戒斷法
是指用針灸、理療儀等,減輕吸毒者戒斷症狀反應的一種戒毒方法。其特點是通過輔助手段和“心理暗示”的方法減輕吸毒者戒斷症狀痛苦達到脫毒目的。缺點是時間長,不徹底。
四、控製複吸
戒毒過程中最難的問題就是複吸,有些吸毒者通過藥物或者強製戒毒後重新走向社會,這個時候經常會有以前一起吸毒的同伴或者是販毒者繼續勾引已戒毒者重新吸毒,很多人忍受不住誘惑,很可能會有繼續吸毒的行為,而且一旦複吸,再戒更加困難。
中學生吸毒現象透析
一、導致中學生吸毒的主要原因
1.受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或家庭教育失當。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育的時期。他們充滿熱情,富有朝氣,但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盡心培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據調查,吸毒的中學生多數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則是直接受家長的影響染上毒癮的。他們的父母,有的整天忙於掙錢,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教育;有的則對孩子嬌生慣養,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慣;還有的更是吃喝嫖賭,染上毒癮,毀了自己,毀了家庭,也毀了孩子。
2.危險的好奇心和對毒品的無知。
中學生思想敏銳,少有保守思想,好奇心強,敢想敢做。但由於其年少無知,思維的片麵性很大,在許多新事物麵前,一旦把握不好,非常容易走入誤區。在遭遇毒品之前他們很少懂得毒品的知識,即使知道“毒害”二字,但毒在哪裏,害有多深,卻一片茫然。
相反,他們聽人吹什麼“吸毒可以讓人飄飄欲仙”,“想什麼來什麼”,“沒有一切煩惱,精神特爽”等,往往信以為真,產生找一找“感覺”的強烈欲望。
3.群體之間交叉感染。
中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好交往,喜歡成群結夥。但他們中有不少人自認為已經長大,什麼都懂。對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不以為然,盲目地去追求所謂的個性獨立。
特別是某些差生由於成績不好,升學無望,在家被家長責備,在校被老師嫌棄,因而對學校、對老師、對家長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常常三五個人混在一起,講什麼“哥們義氣”、“姐妹情深”,崇尚什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他們當中,一旦有一個人吸毒,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4.學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
目前的中學,基本上都還是應試教育,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於提高升學率。為了完成升學目標,教師們在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自己的教學負擔,很少有時間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學生的道德品質。
甚至有的學校及教師不願意也沒有精力去顧及調皮的差生,對其曠課,逃學不聞不問,任其混跡於社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染上種種惡習,其中包括吸毒。
中學生吸毒,也與不少學校不重視反毒教育有關。盡管國家已根據我國嚴重的毒情形勢,根據吸毒逐漸低齡化的特點,將毒品知識教育納入了教學大綱,並作為教材發到各個學校,但多數教育部門並未予以充分重視。
有的學校即使發現有學生吸毒,為了應付上級的達標檢查,不是與公安機關及時聯係,妥善處理,而是令其轉學,致使新的汙染產生。
二、中學生吸毒的特點
1.群體性。這些學生從不一個人在家裏單獨吸毒,都是四五個人在偏僻場所租一間房子作為大家吸毒的聚合點。初吸時,往往是你一口,我一口,一兩個月後就進行注射,常常是兩三個人合用一根針管。買毒品的錢也是大家湊齊買一小包來共用。吸毒後就躺在一起瞎吹昏睡。每吸一次毒,就相聚一次,而且是相對固定的幾個人。若一個人進了戒毒所,其餘的都要去探視。而該人一出戒毒所,幾個“藥娃”又會相聚一塊,致使該人很快複吸。
2.隱蔽性。染上毒癮後的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人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孤僻,以前的所有愛好和興趣都會喪失,更不思學習,成天隻想有毒品來緩解毒癮。他們會主動回避老師,把自己與班上表現好的同學隔離開來,隻和老師不喜歡的差生及“藥娃”交往。而這種交往,通常隻是為了打聽和發展新的“藥娃”。也正因為如此,學校和家長往往不易發現他們在吸毒,難以及時加以阻止和教育。
3.憂慮性。吸毒的學生上癮後,情緒往往會逐步低落。初開始吸毒時,他們會覺得有一種“自豪”感,認為自己敢嚐試別人不敢嚐試的東西。但隨著毒癮的加大,尤其是發現自己開始變瘦,而且對什麼都失去興趣以後,他們又很快會陷入一種憂慮乃至絕望之中。他們自己無法擺脫這種憂慮,隻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
由於這種憂慮困擾他們本已十分孱弱的心理,故每天相聚時,談論最多的就是諸如“誰吸毒而死”,“誰吸毒、販毒而被抓”、“誰吸毒而傾家蕩產”之類的話題。但在一番關於“憂慮、懼怕”的議論後,他們仍會自暴自棄,鋌而走險,繼續墮落。也正是這種矛盾的心理,不健全的人格導致他們更加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致使毒癮難戒,惡疾難除。
4.反複性。吸毒的中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想戒毒,而且幾乎都嚐試過自己戒毒。他們當中,有的相約到外地去戒過毒;有的不上學,躲在家裏戒過毒;有的自願進過戒毒所;有的被送強製戒過毒;還有的被家長發現後,強用鐵鏈之類套在家中,由家長陪著戒毒。但結果是,幾乎沒有人戒毒成功。
他們說,每次吸毒後都希望並告誡自己是最後一次,但總是沒有最後一次。往往是戒了一個星期或十來天以後,“藥娃”一碰而又開始吸毒。這樣反複多次,他們也就失去了信心,陷入絕望之中,隻能順其自然,活一天算一天。
三、對中學生吸毒的預防
1.提高社會,特別是教育部門和學生家長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加大對中學生的禁毒宣傳力度。
吸毒是一種醜惡的社會現象,要消滅這一現象,單靠一紙命令和分管部門的努力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提高全社會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尤其要提高教育部門和學生家長的認識。
對於教育部門來講,由於直接麵對龐大的中學生群體,必須按國家的有關要求,將毒品教育納入教學日程,向學生宣傳毒品預防知識,使學生從小就了解毒品,懂得毒害,自覺遠離毒品。隻有真正做到提高學校老師的禁毒意識,在校園內開展禁毒宣傳、禁毒教育,才能在中學生心理構築一道抵禦毒品的防線,才能保住校園這一方淨土。
2.開辦學生戒毒點。吸毒的中學生年齡小,涉世不深,若是與其他成年人一起戒毒,不僅難以收到效果,反而會使這些學生染上其他社會惡習。
因此,政府部門可以選擇一所醫院或一所學校,專門建立學生戒毒點,根據吸毒學生的特點,實施專門的生理和心理治療,力求做到學習、戒毒兩不誤。對經過脫癮治療後的學生,戒毒點應進行追蹤調查,並由學校、社會(指地段、公安部門)、家長三方麵聯合管理教育,將幫教落實到人,嚴格控製學生吸毒源的擴散和複吸。
3.加強對流失生的管理。學校應該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搞清楚流失生的流失原因。如果發現有吸毒行為的學生,不可采取放任自流或令其轉學的不負責任措施。應該積極與公安部門聯係,采取妥善措施,有效地隔離毒源。對吸毒學生不能采取歧視態度。他們是受害者,應受到學校、老師、家長、社會的關心和幫助。
4.加強對引誘、強迫中學生吸毒的教唆犯的打擊力度。中學生年少無知,抵禦力弱,經不起誘惑。因此,公安、政法機關在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的同時,應加大對引誘、教唆中學生吸毒案件的偵破力度,對教唆犯予以嚴懲,並在學校廣泛宣傳。從而斬斷伸向學生的毒掌,杜絕流向校園的毒源。
青少年戒毒對策
一、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
近幾年,每年“626”國際禁毒日前後,全國運用各類宣傳機器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很有成效。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時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要在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中間加強毒品危害性和遠離毒品的宣傳教育,使毒品的危害人人皆知,家喻戶曉。
1.抓好禁毒宣傳的專題教育。要充分利用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宣傳毒品的性能、種類、危害及預防的各種知識,使防毒、禁毒的觀念深入人心,輻射到全社會。
在青少年中間尤其是在學校裏開展禁毒宣傳和教育。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要求,將毒品教育納入教學課程,把禁毒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學生從小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覺地遠離毒品。
2.抓好法製教育。法製教育要常抓不懈,要采取多種形式,如牆報專欄、文藝演出,宣傳我國政府關於走私、販毒、製毒的處罰決定,使青年學法、知法、守法,在心理上自覺地築起一道抵禦毒品的防線。
二、切實抓好禁毒的具體工作
抓好禁毒工作,不僅要從理論的高度充分認識,還必須采取具體的措施。
1.杜絕毒品的來源。要嚴厲打擊各種毒品的犯罪活動,具體包括走私、製作、販賣、運輸等。我們隻有真正地清除了毒品的滋生地,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毒品的蔓延。
2.成立禁毒的專門機構。對於已經染上毒品的青少年,要利用戒毒機構幫助他們戒毒,早日脫離毒品的控製和毒害。
我國的戒毒機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強製戒毒所。主要對注射毒品成癮的人,通過強製措施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法製教育。二是勞教戒毒所。凡戒毒複吸的,查獲後送勞動教養所,進行勞動教養戒毒。三是自願戒毒機構。
3.加大對毒品犯罪打擊的財政投入,注意打擊毒品犯罪中的國際合作。我國的近鄰“金三角”(緬北)和“金新日”(阿富汗)是毒品生產的源頭。毒源在境外很難控製,我們要通過國際刑警組織與境外緝毒部門加強聯係,交流緝毒經驗,以便有效地打擊跨國販毒集團,堵塞國際販毒集團的通道。三、全方位地淨化青少年成長的環境
1.加大對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教育家長不僅要注意自身的言傳身教,自覺地抵製和遠離毒品,更要注意自己的教養方式,對自己的子女做到不縱容、不溺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2.注意對文化娛樂市場的整頓。目前毒品銷售與文化娛樂結合,毒販到酒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去銷售搖頭丸,毒害青少年。
3.加強社區的防毒和法製教育。社區是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共同體,每個人都要受到這個特定環境風氣的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搞好社區建設,豐富社區精神文明的內涵,鼓勵青少年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提高生活的質量,及早對試探性吸毒者進行幹預、控製。
4.在學校開展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幫助青少年學生提高全麵的素質。在未成年人的吸毒者中,多數是因各種原因輟學或失學的少年。從客觀上講,這與教師教育觀念的陳舊、教育方法的不當有關係。
因此,我們的教育,要從應試教育向全麵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要麵向全體學生,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搞清楚輟學的原因,加強對其管理,如發現有吸毒行為的學生,要做到既不歧視,也不放任自流,應該幫助他們有效地隔離毒源,遠離毒品。
另外,有關部門還要配合學校采取措施,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及時處理學校周邊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填空題
1.網絡色情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有市場,因此從()進行控製是打擊網絡黃毒的關鍵。
2.組織中小學生告別“三室一廳”,即()、()、()和()。
3.我國的戒毒機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二是(),三是()。
4.中學生吸毒的特點有()、()、()、()。
二、問答題
1.青少年陷入“黃賭毒”的原因有哪些?
2.根治“黃賭毒”有哪些對策?
3.青少年戒毒可采用哪些方法?
4.什麼是抗逆力?
5.學校對學生“黃賭毒”預防教育工作應采取哪些措施?
6.對網絡“黃賭毒”的治理應該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