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進入總決賽的戰隊各分得180個參賽的名額,這個戰鬥的規模超出了一般大眾的心理預期,雙方上場的參賽選手加上電腦控製的NPC角色,總決賽第一場比賽的全部登場的人數將達到事先遊戲迷和選手所難以想象的六千餘名。其總體規模之大,足可以比擬一場真實意義上的真正遭遇戰,“鐵甲英豪”總決賽的第一局行動代號定為“狹路相逢”,是不是隱指狹路相逢勇者勝呢?
第一局的係統生成地圖是河網交錯,海拔落差有近千米的熱帶叢林地圖。參賽雙方看了大屏幕都隻搖頭歎息的份,如果說裝甲作戰除了被譽為裝甲部隊死亡陷阱的城市作戰以外,假如說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更加的不適合坦克發揮它本身的巨大威力,那一定非熱帶叢林地形莫數了。
在叢林中喪失了開闊的視野和至關重要的機動性,即使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也是非常脆弱的。那些無處不在的反坦克小分隊就算隻用不怎麼先進的火箭筒,照樣可以尋找機會輕鬆地消滅掉昂貴的主戰坦克,在這個凶險至極的地圖上作戰,一不留神雙方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這個地圖是特種兵和遊擊隊員的天堂,裝甲部隊的噩夢,作為參賽雙方也是同樣處在極其不利的形勢下作戰,勝負難料啊!
在外麵廣場收看大屏幕現場直播的愛好者們感到有些失望,他們喜愛的坦克部隊集團衝鋒的場麵今天怕是沒什麼機會露露臉了,這種地形進行比賽,與其說最終的勝負要看雙方的實力,不如講誰在戰略和戰術上犯的錯誤更少,相應存活機會也就越大一些更合適。接受這個地圖嚴酷考驗的是雙方指揮官的實戰統禦能力,假如不能如臂使指地指揮手下的部隊進退自如,那麼會怎樣被對手幹掉,這肯定隻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參賽雙方得到了戰前製定計劃分配任務的半個小時,能否在這樣倉促的局麵下保持冷靜的頭腦正確判斷局勢,除了指揮官個人的才幹,戰隊整體的配合默契度與戰術素養都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重要砝碼。而且這個地圖除去必定出場的裝甲部隊,還有相當數量的步兵、工兵以及由155mm自行加榴炮和220mm多管火箭炮組成的地麵火力支援單位和相應的協同防空導彈分隊。
整個作戰地圖的場麵之複雜多變簡直叫戰隊的頭頭們愁白了頭發,大概能安穩地坐在這個領導位置上的玩家去參軍光從能力角度看,他們至少都可以混到裝甲部隊將校一級的軍銜吧!
比賽的環境越貼近實戰就越能說明“鐵甲英豪”主辦者的用心險惡,餘海就是這麼認為的。正常情況下普通人玩玩CS之類的槍戰的遊戲已經叫上頭心中忐忑了,忍不住想到都市暴亂一類的題材。從技術角度分析,“鐵甲英豪”的整個係統完全是用來培訓裝甲兵的軍用模擬係統,假如說是美國等敵對勢力居心叵測的顛覆計劃,囂張地鬧騰到這種地步就未免太離譜了些,難不成他們真的當中國安全部門是擺設啊!
“一連推進!二連、三連掩護,偵察兵開路!”
這兩支殺進決賽圈的隊伍其板凳深度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紫色雷霆”總人數248人,“星河戰隊”總人數279人,可以說把它們分拆成兩支人數在百人左右規模的中等戰隊都有還有很大富餘。正因為他們有大量夠水準的替補人員,才能在比賽中走到這麼遠。
雖然“鐵甲英豪”的主辦方沒有明文規定各戰隊的具體人數多少,但是“鐵甲英豪”總部實際還是有意在比賽的具體規則上傾向更加有利於後備人員更充足的戰隊,其他分省的遊戲運營商在表麵上對此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唯總部馬首是瞻。
策劃者章嵐就沒打算靠“鐵甲英豪”這個遊戲賺錢,他需要的是技術全麵的誌願者,或者說有技術和戰術素養的雇傭兵也好。總之這些玩家當中最後能產生出足夠數量的誌願者為整個計劃提供作戰人員就一切OK了。至於說運營遊戲本身虧不虧本,區區這麼點人民幣章嵐根本不放在眼裏,難道他還能手頭缺了這麼個把億整個計劃還玩不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