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放映是借助了人的“視覺暫留”的現象嗎?(1 / 3)

電影的放映是借助了人的“視覺暫留”的現象嗎?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麵),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麵連續放映到銀幕上,借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秒到1/30秒。當電影畫麵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麵之間的停頓,而隻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麵的活動影像了。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準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雖然借助視覺暫留現象,人們看到了連續的活動影像。但膠片上畫幅間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閃爍感,讓人覺得不舒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數值如每秒48次時,閃爍感會消失。為了提高閃爍率,人們采用增加放映機遮光器的葉片數的辦法。如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當畫麵移動一次,這光器就旋轉一次,也就是說葉片遮光兩次,這樣就使閃爍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從而使閃爍感消失。

[我還想知道]

空鏡頭,是指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麵)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隻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麵。

特寫是指突出人物的頭部,或突出要強調的“物”,占滿整個銀幕。它可以把演員的眼神、表情、動作最清楚地、最突出地表現出來。

電影和電視片的區別在於製作方法、

演片方式、表現手法各不相同嗎?

電影和電視片第一個不同之處,便是它們的製作方法不同。電影是把畫麵拍在膠片上,然後洗印出來,加以剪輯,還要進行後期配音。而電視片是采用電子攝像機拍攝的,現場拍攝時,導演通過監視器發現不滿意之處,可隨時消磁,重新錄製。因此,電視片的畫麵組接,大多數都是在拍攝現場完成的,它的生產過程比電影快得多,而且省工又省錢。

其次,電影與電視片的演片方式不同,決定了它們擁有的觀眾數量不同。電影的放映是銀幕上的,盡管一部片子可以製成許多拷貝,發行到各地,但不可能使很多人同時觀看。而電視片則是通過電視熒光屏來播映,觀眾不必去影劇院,安坐家中便可欣賞精彩的電視片,因此,電視片的影響極大,擁有最大數量的觀眾。

電影與電視片擅長的表現手法也不一樣。電影擅長於表現宏大壯觀的場麵,而電視劇一般題材比較簡潔精煉,拍攝場地更換較少,多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寫鏡頭。

[我還想知道]

1905年,我國開始獨立拍攝電影。在北京琉璃廠的豐泰照相館,進口了一台手搖式電影攝影機,花了三天時間,拍攝了《定軍山》。

電影的種類分為藝術片(故事片)、科學教育片、紀錄片。

電影特技的拍攝方法因場景和

劇情的不同而各種各樣嗎?

在電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有一些用普通拍攝方法不能表達,或難以做到的電影場麵,這時就必須借用特技來完成了。

特技拍攝有以下幾種拍法:

1以假亂真法。影片中往往有許多諸如失火、爆炸、空戰等鏡頭,這些是不可能用真實的場景來拍攝的。因此就以模型、繪畫或照片資料等來替代實景進行拍攝。

2非正常攝影方法,如用倒拍、停機再拍、逐格攝影、快速攝影、慢速攝影等拍攝的鏡頭,用正常方法放映出,就可產生一些與實際情形相違背的運動效果,如水倒流、打碎的花瓶恢複原狀、南瓜變成了馬車、運動過程的慢鏡頭等。

3合成拍攝法。將模型、布景、實景等按劇情需要,真真假假地放在一起同時拍攝,取得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如駕車追逐的驚險境頭,往往是采用了“背景放映合成法”。即背景中的公路是事先拍好的,放映到銀幕上作為背景,演員其實是在不動的汽車上表演各種開車駕駛的動作的,將背景與演員的動作同時拍攝,即是典型的合成拍攝法之一。

4使用特殊設備,采用特殊方法,如活動這片合成,技巧印片機、電腦合成等方法,對各種不同的鏡頭進行隨意的合成,以取得所需效果。

[我還想知道]

汽車撞人的場麵是用“倒拍”的方法拍攝的。首先讓被撞的演員倒在汽車輪下,然後讓汽車猛然倒開,演員同時做被撞時的相反動作,這樣拍下來的影片放映時就成為汽車疾馳過來把人撞了的驚險鏡頭了。

在影片《紅樓夢》裏的古建築群,其實都是在攝影棚裏搭建起來的部分布景來進行拍攝的。

蒙太奇所展現的不同效果是將所拍攝

的畫麵進行編輯、組合而產生的嗎?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義是構成、裝配。在電影藝術中,即是將所拍攝的畫麵進行編輯、組合,產生驚人的不同效果,而給影片以感染力。

應用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和空間的運用上就取得極大的自由,使電影擺脫了舞台劇的敘述和表現手段的束縛,成為獨立的、有自己表現手段的一門藝術。

一部電影,按照劇作家所要表達的全部內容,按時間、空間和視點、場麵等分成不同鏡頭分別進行拍攝。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連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通過這些鏡頭的交替使用,把過去和未來、現實和回憶等做出自由的電影時空轉換,使一部一兩小時的電影,能夠反映出相隔若幹年甚至跨世紀的曆史過程,而不給人以違背生活實際的感覺。如一個孩子的一雙腳在走的鏡頭,疊化出另一個大人的腳在走的鏡頭,電影上幾秒鍾,卻表現了孩子從小長大的幾十年。這就是蒙太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