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牌類學習訓練4
7.打麻將的規範牌風
打麻將洗牌後,每門自理17墩牌,不能多也不能少。成牌計番結束,三門應主動付籌給成牌門。進入牌場人員應禁止吸煙,旁觀者不得喊喊喳喳,大聲喧鬧。打牌者應做到出牌果斷,勝牌不驕,負牌不餒。說話和氣。遇事商量,不摔牌、砸牌,不大聲喧嘩、盛氣淩人。保持牌場輕鬆愉快的氣氛。打牌的時間不宜過久,以4圈為宜。第四節多米諾骨牌
1.多米諾骨牌概述
多米諾骨牌是一種新穎的遊戲牌,它能幫助人們思索和計算,是老少皆宜的娛樂工具。多米諾骨牌的娛樂方法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以智力為主的方法,一類以技巧為主的方法。
2.多米諾骨牌的牌具
多米諾骨牌每副有28個牌,每個牌分上下兩格,或有白點,或無白點。點子自一點到六點,以第一隻雙無點牌至最後一隻雙白六白點,每隻牌不同樣。全副牌上的點數為168點。
3.多米諾骨牌接龍遊戲法
將牌麵朝下洗和,參加者各取一個比點子多少,最多者為“頭家”,由其先出牌(以後按順時針方向輪流當頭家人然後,各人取若幹牌(可視玩者多少定取牌數),並留下一定數量的牌供添補。頭家先任意出一個牌,接著出牌者可跟所出牌的兩頭相同點的牌,倘手中沒有可接的牌。可以從“河”(剩餘的牌堆)裏摸牌添補,直到能接上為止。如果一次添補到“河”裏隻剩下兩隻牌時,仍然接不上,則不許再補,須喊“派司”(PASS)停出牌一次,由下家繼續出牌。另外,手中有牌可接而不接也是允許的,但須補牌,隨意補多少。當“河裏”的牌全都補完後,手中有牌可接就必須出牌接上,否則要喊“派司”停出一次牌。同玩者中有一家完全接光或各家都無牌可接時,比賽告一段落,空手者或者剩下點數最少者為優勝,其餘人得將牌“進貢”給勝者,彙總牌點,凡落得100點以上者為勝一局。
4.多米諾骨牌排列遊戲法
排列遊戲法就是將骨牌按照一定的圖形一個一個地排列起來,骨牌與骨牌之間的距離要適當,當推動第一枚骨牌時,便可以帶例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直至最後一枚。排列遊戲法關鍵要使牌與牌之間的距離要恰當,遠一點近一點都不行。恰當的距離要視牌的大小、厚薄、輕重而定,通過多次練習方可找到牌與牌之間的恰當距離。排列遊戲法需要許多骨牌:在國外,有時一次遊戲要用幾萬枚骨牌,其場麵和技術,是可想而知的。排列遊戲法應當從最基本的圖形練習起,從簡到繁,由少到多,從而達到一種高超的境界。下麵簡單介紹幾種基本圖形,以供遊戲者練習(下麵圖形皆為俯視圖,與立體圖有別):
1.直線形。
2.環線形。
3.放射形。
4.菱形。
以上四種圖形,經過變形或組合能夠排列出許多圖形。遊戲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技巧,排列各式各樣的圖形,其中的趣味是盎然無盡的。第五節打馬
1.打馬概述
打馬是盛行於宋元兩代的一種博遊戲,尤其在北宋、南來更加流行,南宋。陸遊詞雲:“冷落秋千伴侶,闌珊打馬心情。”元代散曲中經常提到這項遊戲,元代無名氏作《逞風流王煥百花亭》雜劇第一折說王煥能多種伎藝,會各種遊戲,雲:“此生世上聰明,今時獨步,圍棋。遞相、打馬、投壺、……九流三教事都通。”此外,在元·楊朝英編《太平樂府》、明·無名氏輯《盛世新聲》等散曲集多次提到打馬。
人明以後,打馬仍流行於南方,奇怪的是它的足跡沒有能夠北上以擴大影響,到了明代中葉,南方有“走馬”遊戲,據說與打馬有關,其製度、玩法已不同於宋代的打馬了。約在清代雍正年間,安徽貴池人陸驤武在福建重刻李清照《打馬圖》,用犀象密蠟製馬,周亮工《書影》卷五記此事,並說:“近淮上人頗好此戲,但未傳之北地耳。”乾隆朝以後,打馬遊戲的文字記載再沒有見到,即便在南方也很少有人能玩了。
2.打馬的圖譜
玩打馬遊戲所用的圖譜,很象是一張棋枰。
3.打馬的牌譜
遊戲時用三枚骰子,先擲骰子後行馬。三枚骰子可得五十六采,分賞魚、罰色、雜色三種。
4.打馬玩法概述
其玩法分鋪盆、本采、下馬、行馬、打馬、倒行、入夾、落塹、倒盆、賞帖、賞擲共11項。
5.打馬的鋪盆
參加人數以2-5人為適當。備帖若幹,各人均分,每人以部分帖入盆,是謂“鋪盆”。帖猶如籌碼。
6.打馬的本采
以第一次擲骰子為準,各人所擲的點數,被認作“本采”。本采必須是“雜色”43采中的,若擲得“賞色”或“罰色”則不能認作本采。本采在玩時將起作用。本采有真、傍之別。比如“皂鶴”是二個五點,一個三點,計13點,叫“真本采”,而“大槍”為雙六,一麼,也是13點,雖然點數相同,但色樣互異,所以隻能叫“傍本采”。
7.打馬的下馬
每人20匹馬,馬用犀角或象牙刻成,或用銅鑄成,大如銅錢,上麵雕刻馬形,並刻字以示區別。
行馬、打馬之前,須先下馬。根據所擲出的采決定下馬的匹數及賞罰帖數。其譜如下:
1.擲得“堂印”(四渾花,即三個四點。下同),下八匹馬,外賞八帖;假若擲者本采為12點,此又擲得三個四點,那麼再下兩匹馬,共十匹馬。所賞之帖由盆中公帖出(下同)。
2.擲得“碧油”(六渾花)下六匹馬,賞六帖。得本采時多下兩匹馬。
3.擲“桃花重五”(五渾花)下五匹馬,賞五帖。若本采是15點,可再下兩匹馬。
4.擲“雁兒行”(三渾花)下四匹,賞四帖。若擲者本采為九點,則再下兩匹馬。
5.擲“拍板兒”(二渾花)下四匹,賞四帖,若擲者本采是六點,則再下兩匹馬。
6.擲得“滿盆星”(麼渾花)下四匹,賞四帖。
7.擲“真本采”,下三匹,賞三帖。
8.擲“傍本采”,下兩匹,賞兩帖。
9.擲“承人真撞”(下家擲得的采與上所擲采相同叫“真撞”),下三匹,賞三貼。
10.自擲賞魚。即擲得“靴植”、“銀十”、“馬軍”、“黑十七”、“傍本采”者,下兩匹,賞兩書。
11.別人擲骰時,撞到自家“真本采”,則自家下三匹,賞三帖。
12.別人擲骰時,擲得自家“傍本采”叫“傍撞”,各下兩匹,各賞兩帖。
13.上家擲得“罰采”(“小浮圖”、“小娘子”),則上家、自家各下兩匹,賞兩帖。
14.擲得“雜色”采者,下一匹馬,無賞帖。
8.打馬的行馬
仍用三枚骰子,按三枚骰子點數之和行馬。所得點數也就是所行馬的匹數與步數之和,比如擲得八點,可六匹馬行兩步,亦可三匹馬行五步。遊戲者需審時度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