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雕塑(2 / 2)

泥塑工具

塑造的最好工具除了雕塑家的手之外,也須準備各種不同形狀、大小的雕塑刀、木錘、刮刀、噴水壺和塑料布。木錘用於敲緊大泥,刮刀削去多餘的泥巴,塑料布和噴水壺則用於防止泥土幹裂和不做雕塑時保護粘土濕度用。泥最好選擇有彈性、含沙量少、捏在手中有彈性而不粘乎的膠泥。

小稿

小稿較大型雕塑容易改動,雕塑家多先將自己的創作意圖用小稿表現。小稿隻須將自己的構思、構圖、動態及各部分關係表現出來,無須做完全深入細致的刻畫。

架子

做泥塑之前,用鋼筋或鉛絲、木頭依照小稿動態比例,合理搭設骨架,骨架用於支撐泥土,雕像大小不同、骨架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故骨架應穩固結實、合理。以免在工作過程中架子露在形體之外。

堆塑大形

架子固定之後依據小稿,用粘土盡快準出大形體的基本比例、動態,反複調整各部分的正確關係,直至體積、動態、比例關係正確。才能進入下一個塑造過程。

塑造

這個過程是表現雕塑家對雕塑的理解、不同的藝術追求、表現手法一個不斷深入、反複調整完善的過程,是初學者掌握結構、理解形體、塑造手段的學習過程。應按照自己的藝術追求作大膽的取舍,強化大的精神氣質,舍去破壞整體效果的瑣碎支節,直至完全表達出自己追求的效果為止。

石膏像的翻製

石膏像是保留作品或完成硬質材料的模型。準備適量的石膏、脫模劑(凡士林或肥皂水)、容器、刀具(修刮外模)、刷子(塗脫模劑)、麻、繩、木條(堅固外模)。翻製之前用薄鐵片將雕像分插成幾段,目的使模子容易從塑像上取下。將溶水的石膏漿(稀糊狀)用手或工具甩到塑像表麵的所有部位。沿插片分界邊沿應稍厚。雕像大小之不同外模厚度不一(通常等人大頭像厚度2至3公分),大塊外模要用木棍加調上石膏的麻絲加固。待外摸石膏發熱,接插片將每塊外模取下,外模即告完成。

翻像

將外模內壁衝洗幹淨,塗上脫模劑,合上外模。(接合處不可錯位)外模連接處用石膏固定。將調好的石膏漿注入模內反複搖晃。雕像大的可在每塊模上澆一定厚度的石膏漿,再將模子合上,用石膏摻麻將接縫連接。像內用木棍、麻絲、石膏成架子固定。石膏凝固後用刀具打去外模、石膏像即告完成。

石膏著色

如不要石膏本身的白色,視雕塑表現手法不同,可仿作青銅、花崗岩等材料效果。一般在石膏表麵塗一層幹燥油或酒精溶漆,再用所須顏色的油漆或油畫顏料做不同材質的效果,在顏料中摻上少量金、銀粉可使青銅或金屬效果更為逼真。噴上石頭效果的斑點,便有花崗岩或大理石效果。表麵高點處用蠟擦出高光,金屬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