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夢想
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世界,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萊特兄弟萊特兄弟少年的夢想出生在牧師家庭
萊特兄弟指的是哥哥威爾伯·萊特和弟弟奧維爾·萊特。哥哥威爾伯·萊特生於1867年4月16日,弟弟奧維爾·萊特生於1871年8月19日。
萊特兄弟一家共有兄妹五人,除了威爾伯和奧維爾之外,還有路易、羅林和妹妹凱特。
萊特兄弟從小就與家人居住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這裏不僅是奧維爾·萊特與妹妹凱特的出生地,而且還是萊特祖先的拓荒地。
萊特兄弟的曾祖母瑪格麗特的母親卡特琳娜是第一個住進代頓市的白人婦女。她的丈夫約翰·範克利夫是1650年從荷蘭移民到美國的範克利夫家族的後裔。
約翰夫婦倆很有拓荒的冒險精神,婚後幾年他們隻身遷居到俄亥俄州的一個原始森林裏,想在那裏開拓自己的農墾事業。
1790年,他們在現在叫辛辛那提的那個地方艱難生活兩年,範克利夫家族的一些人也陸續來了。
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丈夫約翰·範克利夫被印第安人殺死了。
卡特琳娜形單影隻,在杳無人煙的莽林中頑強掙紮幾年後嫁給了塞繆爾·湯普森。
卡特琳娜和丈夫又踏上新的征途,開拓新的地方。他們乘平底船從邁阿密河的水路去,其他範克利夫家族的人從陸地上走。盡管船航行了10天,他們一家還是第一批到達的居民。
為了紀念一個革命戰士,這個即將開發的新建移民點被命名為喬納森·代頓。由於這裏水陸交通便捷,漸漸變得興旺起來,於是美國的地圖上也就出現了代頓市。
卡特琳娜的兒子本傑明成了代頓市的第一任郵政局長、第一位教師,同時也是第一位公職人員。
本傑明的妹妹瑪格麗特與小旅館老板喬治·裏德結了婚,他們生了一個女兒卡特琳娜。
她就是飛行之父萊特兄弟的祖母卡特琳娜·裏德。
萊特兄弟的祖父丹·萊特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個叫約翰·萊特的人,他在1538年在英國的埃塞克斯縣買下了凱爾維登莊園。
丹·萊特於1811年搬到俄亥俄州代頓附近,在那裏邂逅了代頓市開拓者的後裔卡特琳娜·裏德。
他們的聯姻產生了萊特兄弟的父親密爾頓·萊特。他於1828年11月17日降生在印第安納州拉什縣的一幢小木屋裏。
萊特兄弟的父親密爾頓,從小就生活在信仰基督教的氛圍裏。他的父親丹·萊特一輩子全心全意從事種植業,對基督教的虔誠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
小小的密爾頓耳濡目染了這一切。他18歲那年參加了基督教聯合兄弟派教會,決心獻身於基督教事業,接著進入印第安納州哈茨維爾附近的一家神學院就讀。
密爾頓在大學三年級時結識了一位一年級的年輕女學生,她是蘇珊·卡特琳娜·凱爾納,密爾頓頓時被她的青春美貌所吸引,後來他得到了姑娘真誠的芳心。
當蘇珊·卡特琳娜·凱爾納完成自己的學業後,密爾頓·萊特正式向她求婚。1859年11月24日,密爾頓31歲生日後的第一個星期,他們結婚了。
密爾頓的第一個男孩路易是1861年3月在費爾芒特附近的一個農場裏生的,而第二個男孩羅林是一年半以後在費耶特縣的祖父家裏生的。
1867年,密爾頓在印第安納州紐卡斯爾市東邊5千米的地方,即米爾維爾村附近買下一個小農場。
1867年4月16日,密爾頓的第三個兒子,就出生在那個小農場裏,因為密爾頓欽慕一位叫威爾伯·菲斯克的牧師,於是他給自己這第三個兒子取名叫威爾伯·萊特。
萊特家搬到俄亥俄州代頓市一年多後,他們在霍索恩街買下了一所尚未竣工的包括7個房間的簡陋房屋。房子就坐落在邁阿密河的西邊,離市裏的主要商業區約有1千米遠。
1871年8月19日,奧維爾·萊特降生在這個小屋裏,他的名字來源於一位唯一神教派的牧師奧維爾·杜威。
三年後的同一天,奧維爾的妹妹凱特出生了。
密爾頓所在的教派屬於一個小宗教團體莫拉比亞派,他是該派的主要負責人,負責莫拉比亞派在整個代頓市郊區周邊城鎮的傳教事務。密爾頓是一個有教養、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的人,而且,從來不強迫他人辦任何事情。同時,他也是一個書籍收藏家,並教導孩子們要好好讀書。
作為一個宗教團體的負責人,密爾頓的收入卻很少。所以,萊特一家養成了勤儉和樸素的作風。但是,密爾頓卻經常教育他的孩子,財產是毫無價值的。後來威爾伯和奧維爾都從未利用過自己的聰明和才智賺取大錢,可以說這完全是他們父親教育的結果。
萊特兄弟的母親蘇珊·凱特琳娜·凱爾納是一個德國造車木匠的女兒,他們一家是從德國專製統治下逃脫出來搬遷到美國居住的。
蘇珊·凱特琳娜·凱爾納精明能幹,非常賢惠,她還十分擅長木匠活,有時在家裏也幹一些。
配合默契的兄弟
威爾伯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也很愛好運動,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花樣滑冰能手。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滑冰比賽。
弟弟奧維爾比哥哥威爾伯小4歲,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他經常逃學,讓學校的老師和爸爸媽媽都很無奈。
萊特兄弟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兩人的智慧卻是很少見的,也許這與他們的遺傳基因有關係。他們的祖父丹·萊特製造的載貨車,既堅固又耐用,而他們的母親有做木匠活的特長。
萊特兄弟幾乎在懂事的時候就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年後的奧維爾每當向別人回憶自己童年生活時,講的幾乎都是與機械設計有關的故事。
奧維爾常常津津樂道地回憶起在他5歲生日那天,在一大堆生日禮物中,他首先看中了一隻回旋陀螺,盡管它支撐在刀形支承的刃口上,但仍能夠保持自身的旋轉和平衡。
萊特兄弟都喜歡機械,這兩個小家夥,從小就喜歡拆拆弄弄,他們對拆卸舊的時鍾、磅秤等最感興趣。
威爾伯常常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孩子們交往。奧維爾也有自己的好友。在家裏,兩兄弟自然玩在一塊了。
玩些什麼呢?奧維爾當然是全聽小哥哥的。威爾伯常將街道上的破銅爛鐵搬回家“研究”,奧維爾則跑前跑後,呼哧呼哧地用了自己吃奶的勁,幫小哥哥將這些“寶貝”搬到家後院的小倉庫裏。
一天,大哥路易和二哥羅林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興衝衝地大聲嚷嚷:“媽媽,爸爸來信了!”
誰知家裏靜悄悄的,除了小妹凱特甜甜地睡在小搖籃裏外,就是滿屋子散落著的彎曲的鐵釘、斷落的發條、生鏽的鐵片以及一段段的鐵絲,使人無從下腳。
“媽媽!”路易轉身麵對屋門口喊道。
媽媽端著洗衣盆從河邊洗完衣服回來,看見滿地的碎片,她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她將衣盆一放下先進屋裏看看小女兒,然後躡手躡腳地出來,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信。
她看完信後,喜上眉梢,滿臉笑容地對孩子們悄聲說:“爸爸快回家了,預計後天就到。”
兩兄弟雲雀般地歡跳著,唧喳著:“太好啦!爸爸帶些什麼禮物給我們?”
媽媽隨即阻止孩子的叫嚷:“別把小凱特吵醒了,你們快去把威爾伯和奧維爾找回來,這倆小家夥弄得滿屋子亂糟糟的,真是的。”
兄弟兩人遵命而去,過了好一會兒,兩人陸續回家。
“媽媽,我找不到他們。”
“不在強尼家,也不在愛德家,不知道到哪兒去了。”
弟兄倆分別向母親訴說了尋找的結果。
“那就怪了!這兩個小家夥會躲在哪裏呢?嗯!我想一定是在後麵的小倉庫裏。”
母親推測著說道。她隨即推開廚房的門,走到後院去,路易和羅林緊跟在後麵。
當走到小倉庫門口時,母親把手指豎在嘴唇上,示意路易和羅林安靜,然後輕輕地去叩門。
“誰?”
“是不是媽媽?”
裏麵傳來小兄弟的問話,他們果然在裏麵。
“是爸爸!”母親故意壓低嗓子,學男人的聲音。
“噢!爸爸回來了!”威爾伯和奧維爾同時興奮地衝出來。
“咦?”
“爸爸呢?”
母親仍然模仿男子的聲音說:“你們兩個趕快去把屋子收拾幹淨。”
孩子們見此狀,都大笑起來。
“威爾伯,我知道那一地的東西全是你扔的,以後再這樣,我就把它全扔到垃圾桶裏去。你知道,爸爸後天就要回來了,要趕快把家裏收拾幹淨,免得讓他生氣。”
威爾伯立刻表示歉意說:“好,我馬上就去,那些都是我的寶貝呀!”
“我也來幫忙。”奧維爾跟著說。
由於收拾威伯爾的寶物,那天晚上的晚餐比平時晚了很久,太陽早已落山了,一家人才坐到餐桌旁用晚餐。
動手改造手推車
萊特兄弟從小就特別喜歡拆弄機器,隻要一有破舊機器被他們看見,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小哥倆都會想方設法把機器拆卸開來,仔細研究一番,否則絕不罷休。
不但如此,萊特兄弟倆還經常把媽媽準備丟掉的破銅爛鐵撿起來,巧妙地做成許多新鮮有趣的玩具。
有一次,萊特兄弟二人把一大堆被人家丟棄的橡樹果實和舊鐵釘撿了回來。媽媽責怪他們說:
“不要再去撿這些破舊的東西啦!你看你們把家裏弄得總是亂糟糟的!”
萊特兄弟衝著媽媽做個鬼臉兒,說:
“媽媽,這些是我們的寶貝兒,我們一會兒就把它們安頓好!”
萊特兄弟很快就把屋子收拾幹淨了。隨後,他們把這些廢舊的東西加工製造成許多陀螺玩具,然後分送給鄰居的玩伴們。夥伴們得到新奇的玩具,玩得是那麼開心、那麼快樂。
此後,這兩個聰明伶俐、喜愛創造發明的兄弟,陸陸續續做出了許多令鄰居們都倍感驚奇的發明。
而在威爾伯10歲、奧維爾6歲那年,萊特兄弟的爸爸竟然肯把心愛的木工工具借給他們使用。於是兄弟二人便決心要做出另一件更令人驚奇的東西來。
萊特兄弟很早就看中卡莫基先生店門口那輛破舊的手推車。卡莫基先生是專門替人修理各種機械的,他的店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新舊機器。這比任何東西都對萊特兄弟具有吸引力。
威爾伯和奧維爾常常沒事就往卡莫基先生的店門口去,因為那裏是他們兄弟倆最向往的地方。
他們注意到卡莫基先生店裏的那輛手推車已經很久了,他們是那麼迫切地想擁有那輛手推車。現在他們又有了好工具,經過商量後,小哥倆下定決心來向卡莫基先生買車了。
這一天,萊特兄弟倆冒著凜冽的寒風,踩著泥濘不堪的道路,滿懷希望地前往卡莫基先生的店裏去試探。因為他們無法確定卡莫基先生的車是否決定出售,也無法確定主人是否會把那輛手推車賣給他們。
兩兄弟一走進店裏,就親昵地打著招呼:
“卡莫基叔叔,您早!”
卡莫基先生看到這對小兄弟一早就冒著寒風來到他的店裏,便猜想一定又是來看他修理機器的。他笑眯眯地摸著孩子們的頭,和藹地說:
“你們這麼早就來看我修理機器呀!”
威爾伯鼓起勇氣帶頭說:
“不,叔叔,這回我們不是來看您修理機器的,而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
“有什麼事啊?孩子!”
卡莫基叔叔的口氣依然和藹親切。
“叔叔,您門口那輛手推車能不能賣給我們?”
“可以,可以,那輛車反正已經壞了,當然沒問題。不過你們要這輛車做什麼呢?”
“我們想把它修好來用。”
奧維爾天真地說道。
“哦?誰幫你們修理?”
“我們兩個自己動手合作。”
萊特兄弟異口同聲地說道。
卡莫基先生一臉的驚訝,隨即笑嗬嗬地說:
“聽說你們的祖父就是一位製造運貨車的高手,沒想到你們兩個小家夥竟然也有一套。好吧!你們現在就可以把它拖回去了。”
“叔叔,您這輛車打算賣我們多少錢?目前我們身上隻有幾塊錢,先付給您,不夠的話,等我們把車子修好,幫人家運貨賺了錢以後再來還清,好嗎?”
慈祥的卡莫基先生一聽,仰起頭來哈哈大笑說:
“好孩子,做叔叔的,能拿破車子來騙孩子的錢嗎?再說,我常常受你爸爸的照顧而不知道怎樣回報。現在我決定把這輛壞車子送給你們,趕快把它推回去吧!”
“叔叔,那怎麼可以,白拿人家的東西,回家後一定會挨媽媽罵的。”
威爾伯起先堅持不肯,後來突然想到一個辦法,說:
“這樣好了,讓我們幫您做點兒事當做補償,這樣就不算白拿您的東西了。”
卡莫基先生看這兩個孩子這麼懂事,又這麼可愛,便頻頻點頭,並笑著說:
“這倒是個好主意。這樣好了,等你們把車修理好了以後,利用星期天到鎮上替我收集人家不要的壞機器。”
“好的,叔叔,就這麼說定囉!”
於是,兩兄弟興高采烈地把那輛破車推回家去了。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
萊特家後院傳來了陣陣鐵錘敲打東西的聲音,兩兄弟花了好幾天的時間,終於把原本破舊不堪的手推車改造成一部堅固而實用的運貨車。
弟弟奧維爾拍手叫好地對著哥哥說:
“再怎麼笨重的東西,這部車都可以載運,以後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幫媽媽做很多事了。”
“當然!不是我們自吹自擂,我們鎮上恐怕找不出比它更好的運貨車了。”
威爾伯自豪地說。
看了他們修理的運貨車,父親讚歎不已,母親更是高興得熱淚盈眶。
以後,代頓鎮大街上經常出現推著運貨車的兩兄弟身影。威爾伯和奧維爾推著他們的“傑作”,一邊走,一邊吆喝著:
“收廢銅爛鐵唷!”
“損壞的或是不要的機器請拿出來。”
不到半天時間,兄弟倆就已經收了滿滿一車的舊東西。
萊特兄弟二人吃力地推著滿載的舊車子到達卡莫基先生的店門口,卡莫基先生像是發現了什麼新鮮事物似的,他驚奇地喊道:
“啊!真了不起!這輛車子被你們改裝得這麼堅固,真沒想到!快,先到後麵去擦把臉,把手洗幹淨。”
卡莫基先生張羅兩個孩子吃了點東西,站在車旁仔仔細細地上下左右打量著兩兄弟的“傑作”。
“嗯!做得確實很好,要不是我親眼所見,可不相信是你們兩個孩子做出來的呢!我現在替你們在車軸上塗點油,這樣走起來就更靈活、更輕便,懂嗎?”
“謝謝您!叔叔。”
“叔叔,我們回去了,下次再來幫您運貨。再見!”
望著漸漸遠去的兩兄弟,卡莫基先生為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而驚歎不已。
父母的鼓勵和引導
威爾伯上小學以後,奧維爾也被母親送進了幼兒園,因為他在家裏東遊西逛的,老惹妹妹哭鬧。
每天早飯後,奧維爾都很快地收拾好裝束,乖乖地與媽媽告別,自己一人去幼兒園。
當然,幼兒園離家很近,媽媽一時離不開幼小的妹妹,也就應允了。
每天到了該放學的時間,奧維爾也總是按時回到家裏,天天如此。
當媽媽關心地問他在幼兒園學習情況時,奧維爾總是瞪起圓圓的亮眼睛,大聲笑著說:
“一切都很好呀!”
可是,奧維爾從來不說幼兒園裏的具體情況。
一個多月過去了,一天,媽媽偶然路過幼兒園,被一陣嘹亮的歌聲吸引住了。她情不自禁地走進幼兒園裏,想看看兒子唱歌時的情景,並向老師了解兒子的表現。
“我希望我的兒子在這兒還守規矩。”母親對老師說。
“什麼?”老師吃驚地瞪著她說,“你知道,自從他來過幾次以後,我一直沒有再見到過他。我還以為你決定把他留在家裏呢!”
曾受過高等教育、有理智的母親並沒有在當晚就責備小兒子,而是不動聲色地細心觀察了他兩天。母親尾隨他的行蹤,發現他繞過了幼兒園,去找小夥伴愛德森玩耍。
他們倆正在屋子裏擺弄一台老式縫紉機,兩個孩子全神貫注用一支羽毛向機器的注油孔裏加水來潤滑機器零件。
母親出神地看自己的兒子在拆拆弄弄這些機械,隻能無可奈何地搖著頭:“唉!5歲的孩子不去幼兒園唱歌,卻一個人跑來這個鬼地方擺弄機器,怎麼辦?如何引導他?是否允許他不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