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人的天資越高,就越應該多為社會服務,播種科學,讓人民獲取豐收。——門捷列夫門捷列夫附錄經典故事
為了科學而戰
19世紀70年代初,在聖彼得堡、倫敦和歐洲其他的一些城市,一種叫“扶乩儀式”的迷信活動——招魂術,曾經一度廣為流傳。
甚至當時這些忠誠的信徒中就有一些知名的學者,包括化學家布特列洛夫和物理學家瓦格涅爾等人也多次參加了這種不可思議的降神會。
門捷列夫看到這種情況,心裏開始著急起來,他終日為此憂慮。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門捷列夫積極而果斷地開始行動起來。他打心底裏反對這種虛無的毫無科學根據的迷信活動。
門捷列夫想,要揭穿招魂術的把戲,必須首先了解扶乩的招數。
於是,門捷列夫組織了一個附屬於俄羅斯物理協會的委員會來專門研究這種扶乩現象。
他開始不遺餘力地廣泛收集資料,不顧資深教授的身份詳細地、係統地分析扶乩學說的實質,個別的“扶乩現象”以及駁斥那些達到虛幻事實的方法等。
在1875年3月15日和1876年4月24日、25日,門捷列夫等人為揭露招魂術的實質,曾特別舉行了三次具有影響力的公開課。
在公開課上,門捷列夫以無可辯駁的口吻,做了精彩的演講。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門捷列夫的演說都是最好的。
門捷列夫用充滿睿智的口吻和辛辣的諷刺,無情地揭露了降神者們的欺騙手段和先進科學的代表者完全不應有的極其令人吃驚的輕信。
無疑,門捷列夫舉行的公開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從那以後,布特列洛夫等人徹底地放棄了招魂術,回到了科學的身邊。
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門捷列夫為什麼會這樣做?他搞他的科研,別人信別人的招魂術和他有什麼關係呢?
門捷列夫卻不這麼認為。
他畢生都在追求科學、追求進步,他不能容忍信奉招魂術的科學家們,把這些迷信的思想帶進科學的殿堂,來玷汙科學的神聖。
他更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將使那些信奉科學的人誤入歧途。
於是,他舉起了“武器”,不顧朋友的情麵,為了科學而戰!
勇於求實
在1878年,門捷列夫就開始著手於《論液體和高空飛行的阻力》這部書的出版工作。
在著手這部書的過程中,門捷列夫不僅對相關的科學文獻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分析,還對環境阻力學說中的一些實質性問題進行了大膽的嚐試。
為了測量物體在飛行過程中,空氣對物體運動的阻力,門捷列夫特地訂購了各種儀器,還有一個小車。小車上放一個帶測量儀的桌子和一把沒有腿的椅子。
門捷列夫的設想是:讓小車載著這把沒有腿的椅子滑過聖彼得堡大學最高的長廊,而自己坐在椅子上麵,進行觀察。
他還請助手卡延德爾和安東幫忙,準備好帶有小旗的風動杆。
在一個晴朗無風的上午,試驗開始了。
為了減少空氣阻力,門捷列夫脫掉了寬大的外衣,上身隻穿了一件小短衫,下身穿的是薄薄的緊身褲。
隨著第一聲信號的響起,卡延德爾和安東衝了出去,他們的任務是搖動搖杆,使小車快速前進。
隨著“一、二、三”的口令,這輛小車快速地向前奔去。
這時,周圍的人群響起了一陣驚呼聲。
“太危險了!”
“那麼高的距離,那麼快的車速。”
“那麼不穩定的車身。”
人們開始小聲地議論著,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那時的門捷列夫已經40多歲了,已經過了衝動和魯莽的年齡。
但是,為了科學,他不怕危險,勇於求實。這種高貴的精神多麼值得世世代代的人尊敬和學習啊!年譜
1834年2月8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雙目失明,被迫退休。
1841年,就讀於托博爾斯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