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瘋狂的劇院
因牛博士家那天晚上的爭吵而引起的波瀾漸漸平息了。它沒有引起更嚴重的事態,基康東鎮又安靜如初了,盡管這種安靜曾被那件出乎意料的事件打破過。
同時,發電工程的管道鋪設速度卻明顯加快了,地下的電線與煤氣管道迅速延伸到小鎮的主要建築物內。燃燒器依舊缺乏,因為它們的製作需要很高超的技術才能製成,所以隻得去求外人。牛博士一刻也不離工地,不停地跑前跑後。他對那些煤氣管道的精密裝置的製作工作督促得很緊,要他們通宵趕製巨型蓄電池,用其強大電流將水分解。
其實,博士早就開始生產氣體了,盡管管道尚未鋪設完畢。雖然這事看來有點蹊蹺,但不久以後——我們起碼有理由這麼認為——牛博士就會在小鎮劇院向人們展示他的輝煌成果。
基康東也有劇院——那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劇院——它薈萃了建築學上的各種風格。有著拜占庭、羅馬、哥特、文藝複興等建築風格的明顯標誌:門呈現半圓形,窗帶有尖拱,火焰狀圓花窗,情趣盎然的鍾樓——總之它集各種風格於一身,這麼看像帕特儂神廟,那麼看又像巴黎大酒吧,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奇的。該劇院由路德維格·範·特裏卡西鎮長在1175年破土動工,直到1873年在納塔莉·範·特裏卡西鎮長手中竣工,曆時七個世紀。所以有著各個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成長的烙印。而且也的確令人驚歎不已:古羅馬式的柱子,拜占庭式的拱門,現在如果再用氫氧氣來照亮它,更無異於錦上添花。
基康東劇院中的節目絕對是最棒的,尤其以歌劇和喜劇最受歡迎。需要補充一點,作曲家到這裏從來都搞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作品,因為音樂的節奏總在不停地變化。
因為基康東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戲劇在此也不例外,肯定會有基康東獨特的韻味。演出4點開始,10點結束,但這6個小時內絕不會超過兩場劇目。像《惡魔羅伯特》、《胡格諾派教徒》等這些傳統上演奏得較慢的經典劇目,通常需要三個晚上才演得完,而基康東劇院的“可愛的快板”會慢悠得如同“慢板樂章”。不過,演奏表現得倒是極其活潑。
簡而言之,如果是外來的藝術家,都要被套上基康東的節拍,但因為報酬豐厚,當然無人反對,所以通常快板的演奏一分鍾內絕對不少於8拍。
但如醉如癡的基康東人會對敬業的藝術家們報以超限期的掌聲,常有報紙把這種經久不息描述為“瘋狂”的掌聲。
劇院照例每周演出一次,因此不會令佛蘭芒人瘋狂過度,這能夠為演員細心地琢磨自己的角色提供充分的時間,觀眾也能更熱情澎湃地欣賞到其精彩之處。
這就是基康東戲劇的慣例。這慣例吸引更多的在外地奔波勞碌後想放鬆一下的藝術家們來與鎮上的頭腦們訂立協議,這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慣例。但繼舒特——屈斯托事件兩周後,小鎮卻又發生了一件更加轟動的突發事件。
星期六那天,是上演歌劇的日子,但牛博士的成果尚未到可以展示的時機。雖然管道已通進大廳,但尚未安好燃燒器,所以擁擠的觀眾上方,仍是燭光搖曳。劇院今天1點鍾就開門了,不到3點就坐了一半觀眾。場外還有一條長隊,一直排到若斯·萊昂曲克藥店前的聖·埃尼克宮殿拐角處。從他們的急切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肯定是一場很有吸引力的劇目。
“今晚你去不去劇院?”早上尼克洛斯問範·特裏卡西。
“那是自然,”範·特裏卡西的語氣不容置疑,“不僅梅爾芙·範·特裏卡西會跟我去,也要帶上蘇澤和塔塔尼芒斯,親愛的妹妹和女兒對優美的音樂都很沉迷。”
“原來蘇澤也會去。”
“怎麼啦,尼克洛斯?”
“怪不得我的兒子弗朗茨早早就跑去排隊了。”尼克洛斯說著笑起來。
“我很欣賞這個可愛的年輕人,”鎮長一副說教的口氣,“但太愛衝動,還缺乏些耐性!”
“人家在戀愛嘛,範·特裏卡西——還不是為了你的寶貝女兒!”
“唉,尼克洛斯,既然我們都已同意了他們的婚事,他就安心準備娶她就是了,急什麼?”
“他並不是急,範·特裏卡西,他怎麼能急呢,這可憐的小夥子!但總之——我們不用再說了——他肯定不會是買票隊伍的最後一位!”
“年輕人的朝氣真讓我們羨慕啊!”鎮長追憶往事,“我們都曾年輕過,尼克洛斯,也都曾經愛過——我們也愛過!那時我們不一樣向別人獻殷勤!噢!對了,聽說過沒有?這個菲奧瓦朗迪可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他在基康東鎮肯定會大受青睞!但我敢打賭,他一輩子也忘不了基康東的喝彩!”
今晚上台演出的確實是著名的男高音菲奧瓦朗迪,他無愧於天才歌唱家之稱,嗓音富有磁性,浪漫迷幻,小鎮的音樂迷肯定會為之傾倒。
三個星期以來,菲奧瓦朗迪的《胡格諾派教徒》在基康東轟動極大。第一場根據小鎮人的習慣略加改編,首次演出用了整整一晚上時間。第二個星期,永無停歇的“行板樂曲”把演出拉得婉轉悠揚,久負盛名的藝術家再次博得了真心實意的“瘋狂”的掌聲。第三出劇目——梅耶貝爾的經典佳作——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今天,已是菲奧瓦朗迪第四次出場了,觀眾們早已等得不耐煩了!
4點鍾劇院已全部坐滿了,就連包廂裏、貴賓席上、正廳後座也人滿為患。鎮長、蘇澤、梅爾芙以及戴了一頂綠色童帽的塔塔尼芝斯坐在正廳前排。尼克洛斯一家就在附近就座,當然有第一個排隊買票的弗朗茨。醫生屈斯托、律師舒特、首席法官奧諾雷·森塔長官、行政長官諾爾伯、鬆芒、銀行家科拉荷、教師魯普、學校校長熱羅姆·雷什及高級警官帕索夫等人,凡是鎮上的一些頭麵人物,都帶領家人前來觀看。甚至其他角落裏都人山人海,多得數都數不清。
基康東人從容不迫地等著,這不足為奇,有人看報,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悄悄走向自己的位子,甚至有的人會不時向那些打扮入時的俏佳人匆匆瞥上一眼。
但要是向有人在場的一角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覺今天的人有些反常,顯得焦躁不安。婦人們急速地搖著扇子,人們好像在吸入一種更有活力的空氣,他們無所顧忌,痛快舒暢地大口吸著,雙目放光,在燭光下閃爍不定,而燭光比平時顯得更亮了,雖然數目還是那麼多,並沒有增減一根,但人們卻從未像現在看東西這麼清晰過。咳,牛博士的電如果用來照明還不知有多亮呢!很遺憾工程還沒完成。
樂師們終於登場就座。第一提琴手走到台邊,一本正經地拉出一個“啦”音。管弦樂、打擊樂也都調好音高、定好弦位。隻等一聲鈴響就會隨指揮的拍子演奏了。
鈴聲一響,第四場開始了。“活潑的快板”依舊在緩緩地拉動,這種可以使梅耶貝爾瘋狂的慢節奏,卻深得基康東樂迷們的青睞。
但片刻過後,指揮發覺樂手們好像脫離了他的指揮,他注意到一慣循規蹈矩的樂師變得不很聽話了。管樂也有加快節奏的跡象,如果不強硬地把它們壓製住,就會很快超過弦樂的節奏,這是音樂中絕對不允許的。就連平時文質彬彬的低音管手——藥劑師若斯·萊昂曲克的兒子——也流露出想加快的趨勢。
這時,拉烏爾與瓦倫丁的二重唱中,瓦倫丁脫口而出這句原本應該傷感地吟誦的詩句:“我獨自一人。”
指揮和所有樂師——沒有意識到——他們正追隨著瓦倫丁演唱的節奏,演奏成12/8拍了,拉烏爾此時從舞台下的水門走出來,依照往常的傳統——需要37分鍾正好完成的這段37節的吟誦,今天卻隻用了不足15分鍾。
不知是否出於事先安排,聖·布裏斯、內日斯、卡瓦娜和天主教神職人員都出現在台上。作曲家早已在總譜上標出了“豪華的快板”。這些人的確稱得上是在演奏快板,但卻沒有了“豪華”的韻味。當到了那段膾炙人口的合唱《匕首的祝福》時,他們完全擺脫了原來的節拍。歌手與樂師之間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但指揮壓根沒有製止的意思。而觀眾也沒有哄場,他們也很激動,都身不由已地蠢動起來,因為要跟上自己的心跳。
“你是否甘願與我一起。
來拯救這塊被惡魔控製的多災多難的土地?”
他們回答著,表達著決心。內瓦斯哪有時間表示抗議,更顧不上去唱那句“我的先人都是勇士,但沒有一個刺客”了,就被抓了起來。警察以及鎮當局議員立刻站起來,口中高呼:
“去打倒一切!”聖·布裏斯用2/4的節拍怒吼著朗誦,號召天主教徒趕來複仇。雖然指揮一再要求緩步而行,但三位修道士身披白色披巾卻如三道白光閃入內瓦斯房子的後門。
次女高音,男低音把6/8節拍的“熱情的快板”變成了6/8的誇德裏爾舞曲,他們衝到前台,口中怒吼著——
“夜深人靜時,
萬物沉寂,
上帝來到我身邊,
是的,
就算在夜深人靜時。”
觀眾紛紛站起身來,包廂裏,正廳後座上,大門口——所有人都激動不已,似乎隨時會衝上台去。他們都在等鎮長範·特裏卡西一聲令下,會迅速與叛逆者會合,然後一舉擊敗與他們同一信仰的胡格諾派。他們鼓著掌,叫著好,讓演員退場,最顯眼的那頂蘋果綠的帽子在塔塔尼芒斯手中揮舞著,蠟燭光也讓人難以辨明方向。
拉烏爾也沒有慢慢拉起大幕,而是將它瘋狂地扯爛了,瓦倫丁與他協作完成。
“活潑的快板”表明大二重唱正式開始了!拉烏爾顧不上瓦倫丁的辯解,而瓦倫丁也沒時間聽拉烏爾回答。是那段使奧芬巴赫一舉成名的著名的《危險過去,時光如電》。柔情的“行板樂曲”《你匆匆說道,啊,我是你的最愛》,成了不折不扣的“活潑狂舞曲”。歌唱家的歌喉不再按作曲家要求的那樣去領導大提琴和小提琴,拉烏爾隻是扯直了嗓子喊:
“說呀,讓我的靈魂安然沉睡。”但瓦倫丁沒讓他“安然”。她心中顯然正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蕩漾,在洶湧!她是高音、高高音,最終成了歇斯底裏的尖叫,成了妖魔的狂舞。
鈴聲大作久久回蕩,狂亂的鈴聲!如果有人能冷靜下來聽一下,就知道打鈴人瘋了!
終於,“結束曲”響起。整場演出即將結束了。它一開始有這樣一句:
“愛情背叛了我,心中不再迷惘,噢,飲盡孤獨!”
作曲者本來是譜寫成一曲“活潑的快板”,但如今卻成了“狂暴的急板”,讓你很容易聯想到一列呼嘯而過的特快列車。鈴聲再起,瓦倫丁暈倒在地,拉烏爾衝出窗外。
滿足了,得意忘形的樂隊鬧夠了,指揮棒斷為兩截,像兩根棍子被扔在提詞機上;小提琴弦斷頸折。鼓手憤怒地砸爛了鼓,第二低音提琴手爬上他那聲勢浩大的樂器。第一位單簧管手的喉嚨被管子上的簧舌卡住,第二位則正津津有味地嚼著管上的鍵,氣急敗壞的長號手吹出淒慘的叫聲。
而觀眾如癡如狂,如醉如歌,如泣如訴,如喊如叫……他們你推我搡、麵紅耳赤地湧出去——男人的帽子、女人的披風不見了。他們在過道裏指手劃腳亂踢亂打,吵吵嚷嚷,拳腳相加!分不清高低尊卑,分不清鎮長顧問,……混亂之中人人平等!
僅用幾秒鍾他們就衝到了大街上,一切又恢複了往日的安靜,他們鎮定溫和、悄無聲息地各自回家,剛才的事如同夢境一般,無人記得清楚。
第四場《胡格諾派教徒》在往常演完恰好需6個小時,但今天4點半開始,差12分鍾不到5點結束,僅用了18分鍾就全部演完了!
奇特的舞會
不過,即使基康東的人們事後又恢複了平常的鎮定,都離開劇院默默地返回家中,在大腦中隻留下一串模糊的記憶,但畢竟他們曾經曆了這場駭人聽聞的騷亂。他們回到家都累得半死,又似乎晚飯吃得太飽了,撲到床上,倒頭便睡。
第二天,所有觀眾都隻隱約記得夢一般的昨晚的情景。因為有的人丟了帽子,有的人被扯斷了上衣帶子;混亂中擠丟了這個人的新鞋,又撕爛了那個人的漂亮披風。通過這些,又慢慢回憶起了那段場景,這些尊貴的人深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慚,為自己莫名其妙的放縱而自責。但他們對此都避而不談,因為一想起這件事就會頭昏腦漲。
尤其感到羞愧和惱怒的是鎮長範·特裏卡西。他一醒來就發現假發不翼而飛了。洛謝找遍了所有角落都沒有。毫無疑問它在昨晚的戰鬥中失落了。寫張尋物啟示公布於眾嗎?——不,千萬別,找不到假發事小,丟麵子事大!
鎮長靜靜地躺在床上,但他的腦子卻轉得飛快,快於40年來的任何時候。他身上傷痕累累,頭腦發脹,口舌發幹,呼吸都有些急促,思緒又拉回到昨晚那件事上,他翻來覆去想了好幾遍,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又由此聯想到前幾天在牛博士家裏的那場爭論事件。他搞不清基康東的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為什麼會異常地興奮。
“究竟是什麼原因?”他感到不可理喻,“一向遵紀守法的基康東人著邪了嗎?還是神經出了問題?要不要在小鎮建一個精神療養所?昨天沒有缺什麼人——顧問、法官、警察、醫生、律師……都到齊了,我沒弄錯的話——好像個個都瘋了!到底這魔鬼般的音樂中摻雜了什麼東西?想不出!但不管吃了什麼東西,我也萬萬不會這麼糊塗呀!再說,因為趕著去看戲,我隻吃了一片水煮牛肉,還有糖蛋菠菜,噢,還有兩杯啤酒,……但也不至於到我的腦袋裏去吧?不會的!真是讓人想破了頭,但我非把它查清楚不可,我一定要盡鎮長的責任。”
但鎮議會通過決議的這次調查沒有什麼效果,事情的經過大家都明白,但究其原因卻讓人一想起來就頭疼得不行。更奇怪的是人們能迅速從那混亂中擺脫出來,恢複往日的寧靜和諧,報紙也並未做相關報道,《基康東軼事》也沒有任何旁敲側擊諷刺全體觀眾行為的報道。
另外,雖然人們把那奇怪的一幕又一幕統統拋在腦後,但你還是能覺察到,平靜的基康東鎮仍舊從容的佛蘭芒人,已經在性格和氣質上逐漸發生了變化,就如屈斯托醫生所說的“神經遭受了觸動”。
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這種不知不覺的性情變化隻發生在特殊的情況下。當他們穿過大街,漫遊廣場,或徜徉在河岸時,依舊是一副淡漠、緩慢的神態,所以如果呆在家中,有幹體力活的,有做腦力活的,或者什麼也不做的。什麼也不想的居家生活仍然冷冰冰、死氣沉沉的,如同白開水一樣平淡,一如繼往。他們也從不爭吵,從不與鄰居打罵。心跳平緩,頭腦冷靜,一般脈博依舊是每分鍾50-52下。
這種莫名其妙的現象,就算請來當代最著名的生理學家也解釋不出。其實居民的家庭生活並沒發生太多變化,隻是一到公共場合,參加社會生活時,這種變化就明顯了。
他們是否也經常去公共建築參加活動?是的,那麼“肯定大事不妙”,這是高級警官的結論。比方說學者專家在討論會上,鎮政府大院,學園的階梯禮堂上,政務委員會上,人人都感到一種莫名的激動。如果開一個小時,就會以相互埋怨結尾;如果兩個小時,就會變成爭論。他們血氣上湧,相互冷嘲熱諷。更有甚者,教堂裏的一向虔誠忠實的信徒在聽範·斯泰貝布道時也不安心,包括一向嚴肅拘謹的斯泰貝竟在布道壇上指手劃腳,聲色俱厲。到處都發生著比醫生和律師之間更加激烈的爭論,但卻沒有一個人去請求當局幹預。原因是當事人一回到自己死氣沉沉的家,就會將敵人與自己之間的恩怨拋到腦後。
相互敵對的人們過後都沒有覺察到這種事態的嚴重性,也不知道自己曾有什麼惡劣表現。但鎮上的一位單身漢、鎮委員會30年來曾多次討論要取消其職位的帕索夫,卻對這股從私家住宅迅速蔓延到公共場合中的興奮情緒深表憂慮。他擔心這種情緒萬一紮根家庭,任意滋生,那這場瘟疫——他這麼認為——再在街上到處傳播,將如何收拾?那樣,人們將不能再忍受這種辱罵,和平將被嚴重破壞,到處一片混亂,永無寧日,整個基康東鎮就被毀了。
“該如何是好?”高級警官無限恐慌,喃喃道,“如何才可以控製這種不安?如何才能讓這些病人恢複冷靜?我可不能再吃閑飯了,要幹出些業績來對得起那些薪水——除非有一天我也染上這瘟疫,去玩忽職守,胡作非為!”
不幸被他言中,距演出過後不到兩個星期,不管是在交易所、劇院、教堂、學校、集市等公共場所,包括鎮公所,還是在家庭中,騷亂愈演愈烈。
首次“瘟疫”大爆發是在銀行家科拉荷家中。
這位富翁遍請鎮上的名門望族來他家舉行一場舞會,確切地說是一場盛大的舞會。近幾個月間他下放貸款達3萬法郎,其中正式簽約的已有四分之三,他因此邀集同鄉到家中一聚以示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