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3)

第十二章

一二五、不因人言而悟,不因外境而得

【原文】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譯文】

事物的道理經過他人的提醒才領悟,那麼即使暫時明白了,但一定還會有迷惑的時候,總不如由自己領悟來得清楚明白;意趣和興味由外界環境而產生,得到了也還會再失去,總不如自得於心那樣真正地快樂。

【賞析】

由心外而來的悟總不如自內心而發的悟來得透徹明白。外界施之於己,隻能指點迷津,能否入於心中保持長久,還要靠自己消化,所以人常說求人不如求己,我心自明才是真正明白。人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由環境所得的興趣,也許會由於環境的改變而全然消失,發自內心的快樂心境,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使自己心情愉快的方法,不是要借助於環境,而是從心中生出自得其樂的情懷,這樣才真正領悟了快樂的真諦。

【故事】

不孫息摞雞蛋

春秋時,晉國國王晉靈公,平日貪愛玩樂享受。有一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台,這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此,許多大臣反對,但晉靈公一意孤行,還說:“我建高台主意已定,誰再敢勸阻,立即斬首。”要保命的大臣都不再言語。

有個叫孫息的大臣,對晉靈公說:“我能把九個棋子摞在一起,上麵還能放上九個雞蛋。”晉靈公覺得很新鮮,於是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讓孫息擺擺看,孫息先小心地把九個棋子摞了起來,接著又把雞蛋小心地往棋子上放,放了一個,又放一個……

這時,屋裏的氣氛很緊張,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隻有雞蛋碰到棋子發出的響聲。圍觀的大臣們屏住呼吸,孫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這時失聲叫道:”危險!危險!”孫息說:“我倒不覺得這有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驚異地說:‘啊!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孫息說:“建九層高台就比這更危險。這高台三年都不一定建成。這三年之中,要征用多少壯丁服勞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織,百姓生活不下去,就會逃難,就會造反;國庫空虛,國力衰竭,鄰國就會起兵犯境。如果國家滅亡了,大王您怎麼能生存?難道說這不比摞棋子雞蛋更危險嗎?”晉靈公聽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頓時醒悟,對孫息說:“搞九層高台,是我的過錯。”

一二六、簡淡出豪傑,忠孝成神仙

【原文】

豪傑向簡淡中求,神仙從忠孝上起。

【譯文】

做豪傑誌士應從簡單平淡中著手,成神成仙要從忠孝做起。

【賞析】

能夠成為天下人矚目的英雄豪傑,不是一蹴而就,一夕而成的,必定要經過一番艱難曲折的奮鬥,從最平凡的小事著手,從最簡樸的小處著眼,堅持不懈,那麼平凡中就能孕育出偉大,簡單平淡中也能造就出豪傑。

人們都想修行得道,成神成仙,殊不知神仙之道就是為普度眾生。要救眾生,首先要從自己最親近的人做起,從對國家的基本義務做起。父母之恩尚不能報,何談幫助他人;國家之義不能盡,何談得道,所以孝順父母、盡忠國家是成神成仙的最基本要求。

【故事】

洪祥篤行孝道

洪祥是明朝的一位大孝子,他篤行孝道,處處事事體貼關懷父母。

一次,他父親患了重病,倒在床上,生活全不能自理。他到處求醫,給父親看病,抓藥、煎藥、喂藥都自己親自去做。他一連幾天幾夜不離父親左右。在洪祥的精心護理侍候下,父親的病情開始好轉了,洪祥也要支持不住了。

看著兒子那疲憊憔悴的樣子,父親很心疼,恨自己不爭氣,生了這麼一場大病,讓兒子跟著受罪。就說病已經好了,讓兒子回到自己屋裏睡覺去,一定不要在床邊照料了。洪祥再三要求仍留在身邊照料,父親裝作生氣,把洪祥給罵走了。

洪祥知道父親身體仍很虛弱,氣力不足,還需在床邊照顧,但不能違背父親的意思,隻得安排傭人守在床邊,囑咐傭人細心照料,自己退出父親的病房,在門外靜靜地坐著,暗中注意父親的動靜,一旦有情況,好前去照料。因為連夜沒睡好覺,坐著坐著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