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愛國教育格言3(1 / 2)

第一章愛國教育格言3

仁愛

人而不愛則少能仁。〔中〕劉向:《說苑·說叢》

隻有憐憫心,愛心才能提示人生的奧秘。〔美〕愛默生:《代表人物·蒙田》

我認為,對一切來說,隻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德〕愛因斯坦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中〕秋瑾

我們能愛恨我們的人,但無法愛我們恨的人。〔俄〕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文集》

有一種愛,它超過了我們的生命,永無窮期。〔德〕燕妮·馬克思:《家書》

真正的愛永遠是來自崇高和善的事物的知識。〔荷〕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

任何人的愛,應當是意識清醒,思維聰智的感情,應當是高尚精神的愛。但是這種愛又是什麼呢?——即是生活,即是精神,即是光輝,……一切由愛來維係,而全部世界就是愛的表現。〔俄〕別林斯基:《新年的禮物》

要生存就必須愛某種事物,並和這種事物結合在一起。〔荷〕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新約·哥林多前書》

向善的傾向是在人性中印得很深的;怎樣深法?就是如果這種傾向不發向人類,也要及於別的生物的;這可由土耳其人見之,土耳其人是一種殘忍的民族,然而他們對待禽獸卻很仁慈,並且施舍於狗和鳥類。〔英〕培根:《論善與善性》

溫和的愛是一種可畏的力量,比一切都更為強大,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和它相比。〔俄〕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真正慈善的人,顧不上嘮嘮叨叨,他默默地做著仁慈的事情。逢人便說,滔滔不絕大講自己同情的人,隻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而已。〔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仁愛不會過度。〔英〕培根:《論善與性善》

如果慈善能普及天下,地球就會變為天堂,地獄就會變成無稽之談。〔英〕科爾頓:《精辟之言》

熱愛一切大小生命,祈禱才有效力,因為熱愛我們親愛的上帝,他創造並熱愛一切。〔英〕柯爾律治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德〕弗洛姆:《愛的藝術》

隻能用愛來交換愛。〔德〕馬克思:《致燕妮》

慈悲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文集》

若個人充滿著人類之愛,充滿著眼明寬宏,充滿著勇氣與耐力,他能做許多事。〔英〕羅素:《真與愛》

仁愛和打人都先從自家中開始。〔英〕鮑蒙特和弗萊徹

我們對自己也不寬厚仁愛,焉能期望我們對別人仁愛?仁愛先自家中開始——這是全世界人異口同聲的意見;可是,人人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甚至仿佛是自己的劊子手。〔英〕布朗:《一個醫生的宗教信仰》

一點兒同情,好心,及一點無私之心,可以使這個美好的地球成為塵世的天堂。〔英〕奧爾丁頓:《上校的女兒》

所謂愛,正是把他人的“我”認作自己。〔俄〕托爾斯泰:《最後的日記》

對於一個病人來說,仁愛、溫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時甚至比藥物更為重要。〔俄〕陀斯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溫順和仁愛,是有一定限度的。〔蘇〕高爾基:《高爾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