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日常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其實,疾病在來臨之前有其獨特異常的信號,如果能及時的撲捉這些疾病的信息,我們就能及早的治療疾病,預防病情的惡化,減輕患者本人以及家庭的巨大的煩惱!為此,我們編寫了《疾病與健康》一書,使讀者知道疾病的防治知識,做到科學預防和護理!
上篇疾病信號早知道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征兆
心髒腫瘤的早期臨床線索
由於心髒腫瘤的並發症很多,它的產生往往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其表現有:左右心衰竭和心髒雜音,心律紊亂和由此而導致的暈厥或驟死。此外還有困乏、發熱等全身症狀。橫紋肌瘤多發生
在1歲以內。纖維瘤多發生於12歲以內,易產生嚴重心律紊亂,此時驟死率可達40%。血管瘤多發生在50歲以後。脂肪瘤多發生在60歲以上,可引起心律紊亂。惡性心髒腫瘤多見於成人,男多女少,預後極差。
為盡早作出診斷,凡有以下臨床線索存在者,均應進行超聲及CT檢查:
(1)無明顯原因的嚴重進行性心力衰竭;
(2)無症狀性血性心包積液;
(3)多變的心律紊亂及暈厥;
(4)類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栓塞現象;
(5)症狀重、體征及X線改變較明顯等。
心髒腫瘤中有70%以上為良性,應盡快手術治療。惡性心髒腫瘤應結合化療,同時安裝起搏器。肝髒疾病在眼部的表現肝髒與眼睛關係密切。醫學研究表明,不同的眼部症狀多數和肝髒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有關。
有時候,當肝細功能減退時會引起膽紅素、氨等化學物質的代謝障礙,病毒性肝炎病人眼睛會現視力模糊、複視、眼睛腫脹等症狀。一部分慢性肝炎病人在初期發病時常有擠眼症狀,進而會感到口、鼻、耳幹燥。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常出現的眼部表現就是夜盲症。夜盲的程度往往反映出肝髒受損的程度。
肝髒疾病還可引起眼底變化。例如慢性肝炎病人大多有視網膜靜脈擴張和生理盲點擴大,不過,這些變化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出,需借助儀器。
肝髒疾病在皮膚上的表現
皮膚出現以下症狀往往是與某種肝髒疾病有關。
(1)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麵部特征肝病麵容麵部,特別是眼眶周圍的色素沉著,呈晦暗而灰黑的麵容。此外,手掌紋理和皮膚皺折等處也可出現色素沉著。
(2)黃疽型肝炎和重症肝炎的眼部症狀黃疽眼睛的眼白部分呈現黃色,嚴重者其粘膜和皮膚均可發黃,還可伴有瘙癢。
(3)重症肝炎或肝硬化晚期的皮膚特征皮下出血粘膜或皮膚下麵時常出現瘀點、瘀斑、血腫,有時還可發生鼻衄、齒衄。
(4)肝硬化的腹部皮膚特征腹壁靜脈曲張腹壁膨隆,腹壁皮膚緊張而發亮,臍周圍靜脈突起、曲張。
(5)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的手掌特征手掌發紅,特別是在大小魚際(手掌兩側的邊緣)及手指末端的指肚呈斑狀發紅。除了以上症狀以外,肝髒疾病更為明顯的信號是在皮膚上出現蜘蛛痣和朱砂掌。
心力衰竭的自我早斷
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狀有如下幾方麵:
(1)沒患感冒卻咳嗽。痰多、心慌、憋氣;
(2)失眠、疲乏、食欲減退;
(3)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紫紺,但發作後,又馬上恢複正常;
(4)勞動或上樓梯時,發生呼吸困難;
(5)睡眠時突然呼吸困難,坐起時又有好轉;
(6)下肢浮腫,尿量減少;
(7)血壓下降,心率加快,麵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
(8)呼吸極度困難,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
對上述症狀如有1~5項能對得上號者,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現,應引起注意;如有6項能對得上號者,是由於腦缺血而引起的心性暈厥;若全部都有者則為急性肺水腫的表現。
心髒病變的體表反映有哪些
心髒如果發生病變,出現許多體表反映,人們從這些體表反映中要引起相應的警覺。
這些體表反映包括有:
(1)特殊麵容
麵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是心髒病晚期的病危麵容;麵部呈暗灰色,是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征;麵部若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征兆。
(2)膚色變化
如係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原性心髒病,皮膚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有關。
(3)氣急
在輕微活動和安靜時,常出現呼吸短促,但並不伴有咳嗽、咳痰。這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4)頸靜脈怒張
由鎖骨上延伸至耳垂方向的一條青筋,如小指粗細,多為右心功能不全所引起。
(5)突然站立
工作或步行時,因突然發作心絞痛,被迫停止活動,同時不由自主地用手按壓心前區,直到疼痛緩解後方能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