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無曆史記載的石柱群
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石柱群,無論從重量、數量、高度和曆史的久遠來看,都稱得上是世界巨石群之最,美國考古學家海丁翰教授稱它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石柱群。
從島上的卡奈鎮開始,由西往東走,首先迎麵而來的,是散立於沼澤、森林間的12排石柱。這些石柱之間的距離不怎麼規則,石柱高有的竟達9米,石麵大都像史前石具一樣削磨得光滑潔亮。再向東走,一會兒就可來到另一個叫卡邁裏歐的小鎮,又可見到另一組巨石,僅有7排。過了此鎮進入卡勒斯肯,放眼望去,又是13排長360米的石柱群。
讓人迷惑不解的是這麼大規模的石柱群為何在18世紀以前的曆史記錄中隻字未提?這是石柱群令人感到神秘的主要原因。
傳說,卡奈鎮守護神可內利在公元前56年,為抗拒凱撒大帝的羅馬兵士入侵而親登鎮北山丘,在奇跡般的神力下,使一個個追趕中的羅馬人僵死在原地,變成今日的石柱。
另一種傳說是,19世紀早期,崇拜蛇蠍之風盛行,石頭之所以呈蜿蜓狀排列,就是為了配合當時的社會風氣。
但傳說隻是傳說,不可證明什麼,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經過碳-14的測試,這些石柱群早於公元前4650年便已經存在。奇風洞
我國雲南路南堿琳風景區東北約5千米處,有一座歪頭山。在那歪頭山東南的山坡上,有一個洞口直徑約1米左右的岩洞。從外表上看,這洞沒有什麼特別處,但從洞內卻會刮出陣陣怪風。開頭是“轟”地一聲巨響,接著這寂靜的山洞便吼聲迭起,金鼓齊鳴,仿佛洞中藏有千軍萬馬,要從洞內殺奔出來一般。不過,出來的不是什麼天兵神將,而是一股強勁的烈風。洞外本來寧靜幽雅的環境,頓時被風刮得石土飛揚,攀援在石林上的各種藤蔓枝條搖曳不已,嘩嘩作響,更增加了風的威勢。這樣,大約持續3、4分鍾,風力便逐漸減小,最後竟轉變成為回風。一些雜草、落葉有的還被吸進洞裏去。回風一般為1、2分鍾,然後停歇。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約略1、2分鍾後,又開始第二次的噴風。隻是這次噴風的持續時間和風力都不及第一次。當第二次噴風結束以後,這裏的一切又重新歸於平靜,完成了一個噴風周期。第二周期的來臨時間,因季節而不同,在雨水充沛的雨季,一般間隔的時間為半小時左右。
這個洞由於具有這種奇異的周期性噴風特性,被人稱為“奇風洞”。奇風洞為什麼會噴風,地質工作者經過反複的考察終於揭開了它的秘密。原來這是石灰岩岩溶地區的一種罕見的虹吸現象在作怪。火龍洞
火龍洞位於我國新疆伊寧市北的白雲山上。在晴朗無雲的天氣裏,山頭上總是悠悠忽忽地飄著團團白雲,四季不斷,因而有了白雲山之名。另外,火龍洞還是一個溫度特別高的洞穴。
為什麼白雲山會有這終年不散的雲彩?原來它與位於山腰的火龍洞有密切關係。據調查,該地共有火龍洞17座,但它們各不相同。有的洞中溫度高達50℃。隻要一走進洞口,你就會覺得熱氣逼人,仿佛有一股烈焰從那裏噴出來,即使體質再好的人也很難在這裏堅持一個小時。有趣的是,就在這個熱得要命的岩洞邊上,有另一個溫暖如春,通常保持在25℃左右的岩洞。再往不遠處,又有另外一個洞穴,它的溫度竟高達100℃以上。當地的居民常常利用洞中的熱氣烤煮食物。火龍洞除了溫度的不同之外,還有旱濕也不同。濕洞,是一種洞中充溢著濕漉漉高溫蒸汽的洞穴。凡是進入這種濕洞的人,便會頓時渾身濕透,分不清是水蒸汽還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