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雞清早打鳴意在宣布領地嗎?
家雞的祖先叫原雞,生活在山林裏。目前,我國的雲南、廣西、海南島等地還有它們的足跡。它們晚上停在樹枝上休息,每天很早醒來就高聲鳴叫,目的是向大家宣布:“這是我的地盤,不準侵占!”
雖然野生原雞經過人類長期的馴化、飼養,改變了它們的生活習性,變成了家雞,但是仍保留了早晨鳴叫的習慣。
另外,雞喜歡集群生活,一隻公雞常常帶領許多母雞,這就需要通過鳴叫召集大家,維持共同的生活紀律,保衛自己的地盤。
鳥類都有清晨和傍晚鳴叫的習性,每當我們清晨走進公園或山林中,就會聽到悅耳、婉轉的鳥叫聲。它美化了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和快樂。
[我還想知道]
雄鬆雞在吸引雌鬆雞時,總是炫耀地豎起長長尖尖的尾羽,鼓起位於頸下的氣囊,然後突然排空了氣囊,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像鞭子抽打的聲響。
小公雞長大後,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它的冠子會變得又紅又大。
如果給大公雞做變性手術,摘掉它的睾丸,它的冠子就會逐漸變小,顏色也會慢慢減退。家鴨經人工馴化培育才失
去了飛翔和孵卵能力嗎?鴨子,有家鴨與野鴨之分。野生的鴨如綠頭鴨,雄性的頭部和頸部的羽毛呈亮綠色,所以人們稱它為“綠頭鴨”。家鴨是由野生的綠頭鴨經過人工長期馴化培育而成的。雄性家鴨的頭部和頸部羽毛雖然留有它祖先“綠頭鴨”的影子,然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家鴨的身體變得肥大,體重增加,雙翅漸漸喪失了飛翔的能力。
家鴨一般采用人工孵化繁殖,或由“抱窩”的母雞代為孵卵。天長日久,家鴨喪失了自己營巢孵卵的習性。偶爾發現家鴨將一個個蛋埋入鴨棚的土灰中,但鴨子是不會“抱窩”孵卵的。另外,人們飼養家鴨,是為了吃它的肉和蛋。凡有孵卵能力的家鴨,產蛋就低,人們往往將它淘汰掉。這樣,經過人們的長期選育,家鴨便失去了孵卵的本領。
[我還想知道]
鵲鴨頭部很大,虹膜是金黃色的,它們終日沉默,隻在求愛時,發出溫柔的鳴叫。
長尾鴨是世界上潛水潛得最深的水禽,它可以潛到55米深。人們用白鵝看家是因
為它比狗忠誠嗎?很早以前,在英國的許多地方,人們都習慣用狗來看家。然而狗也有很多缺點,如又饞又懶、不忠於職守等。後來人們發現白鵝很適宜看家。白鵝每天會像管家一樣保護主人家的東西,如果看到陌生人拿主人家的東西,或有形跡可疑的形象,就會立刻大叫起來,並做好搏鬥的準備,若陌生人仍不放下手中物品,即會飛撲上去,用嘴啄他,直到放下物品為止。
白鵝這種生性忠厚、靈敏過人、不論白天黑夜都一刻不停地守護家園的特點,迎得了人們的信任。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忠誠的白鵝看守家園。
[我還想知道]
也許你見過母雞喂小雞的情景:老母雞帶領一群小雞,見到茶葉後就用嘴把茶葉啄碎,然後讓小雞自己啄食。
鴿子喂食與雞大不相同。當雛鴿出殼後,母鴿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素囊裏製造供雛鴿吃的鴿乳。這是一種特殊的營養品,顏色微黃。喂食時,母鴿與維鴿口對著口,直到雛鴿吃飽為止。雄鴿的嗉囔也能製造鴿乳。在雛鴿出殼後,母鴿和雄鴿輪流擔任喂乳工作。到第二個星期,鴿子爸媽還會在乳汁中添加一些它們自己吃的、從胃裏吐出來的半消化的食物。兩周以後,幼鴿才改吃其他食物。這就是雛鴿把嘴伸進母鴿嘴巴裏的原因。稱鴿子為“和平鴿”是
源於《聖經》裏的故事嗎?人們常把鴿子看作是和平的象征,還送其一個美名稱為“和平鴿”。其實,鴿子象征和平本源於《聖經》裏的故事。相傳上帝造出亞當和夏娃之後,地球上人丁興旺,但多惡行。上帝決定降洪水毀滅人類。諾亞是亞當的後代,沒有過失,上帝免其一死,令其乘方舟避難。
諾亞避難時曾3次放出鴿子。第一次鴿子很快返回,這表明洪水未退;第二次鴿子帶回一枚橄欖葉,這表明洪水正退,樹上長出了嫩枝;第三次鴿子再沒回來,諾亞知道四周平安了,災難已經過去。於是,後人就用鴿子和橄欖枝象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