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魚的耳朵藏在頭骨裏。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而魚隻有內耳,裏麵有一塊叫耳石的骨頭。耳石除了有聽聲音的用途外,還可以用來保持身體平衡。盡管魚耳朵的構造十分簡單,但由於水中的聲音不像地麵上那麼嘈雜,魚還是能敏銳地聽到從水中各處傳來的聲音。

魚類除了耳朵外,還有一個能感覺到振動和聲音的器官叫側線。它是魚身體兩側的那一排小孔,由腦後方一直延伸到尾部。側線的小孔裏有感覺神經,如果有其他生物遊過來,水會發生振動,感覺神經就將振動的信息立刻傳給大腦,魚就知道了水裏的動靜。側線對水流和水壓的變化也非常敏感,所以魚即使在亂石中穿梭,也不會有絲毫損傷。側線還能感覺到魚耳聽不到的一些聲音。魚聽遠處的聲音利用內耳,聽近處的聲音時就使用側線。

[我還想知道]

海豚和鯨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來辨別方向。它們在運動時,會不斷地發出聲音。聲音在水中傳播,當遇到某一固態物體時,會反射回來。通過這回聲,海豚和鯨就可以知道前方有沒有東西存在。

射水魚是水中的神射手。當它發現有小昆蟲落在靠近水麵的植物上時,它就射出一束水柱,擊中昆蟲,昆蟲落到水麵上,射水魚就可以飽嚐美味了。魚身上有鱗是為了保護身體嗎?

幾乎所有的魚都有鱗。魚鱗很像古代士兵身上披的鎧甲,可以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魚在遊動時,因為有鱗,即使碰到石塊的棱角上也不會造成多大傷害。

除了魚鱗能起保護作用之外,魚的皮膚上有一種黏液細胞,這種細胞很小,用顯微鏡才能看到。黏液細胞能不斷分泌黏液。這些黏液布滿全身之後,可以減少魚的身體在水中的摩擦,使魚遊得更方便、敏捷,同時也可以保護它不受寄生物、黴菌、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害。

[我還想知道]

魚類的鱗片有4種基本類型。多數硬骨魚的鱗片是骨鱗,一部分重疊,呈覆瓦狀排列在表皮下麵。鯊魚類的鱗片是盾鱗,它們像牙齒狀結構嵌在皮膚裏。控棘魚類有4層齒鱗而長吻硬鱗魚長有鑽石狀的硬磷。像鯰魚等一些魚根本就沒有鱗。

魚類主要有3種類型:硬骨類、軟骨類、無齶類。魚鰭的作用是配合身體運動嗎?

魚要靠著幾種鰭的配合,才能進退自如,隨心所欲地遊來遊去。魚鰭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

背鰭和臀鰭起平衡作用。胸鰭可以幫助變換方向,起刹車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幫助遊泳。腹鰭用來幫助胸鰭起製動作用。魚遊泳時左右擺動身體,拉緊體側肌肉做S形運動,撥水向後使身體向前運動。尾鰭的作用就是配合身體的運動,提供向前的推動力。

為了逃脫捕食者,飛魚能飛快地擺動尾鰭而遊出水麵,然後利用胸鰭在高達50米的波浪上滑翔。

[我還想知道]

所有的魚都靠推動水來遊泳,但它們用的方法不同。鯊魚或狗鯊遊動時,它們靠彎曲的脊椎骨來擺動水。

海馬沒有尾鰭,靠擺動背上的鰭來遊泳。魚鰾的作用是使魚自

由上浮和下沉嗎?魚鰾連在消化管的後麵,是個細長的葫蘆狀氣囊,裏麵裝有的空氣與喉嚨相通。魚鰾壁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自由伸縮,變大變小。魚鰾收縮,裏麵的空氣減少,魚的比重加大,魚就向下沉;相反,魚鰾膨脹,裏麵的空氣增多,魚的比重變小,魚就向上浮。

有一種很古老的肺魚,現在隻有在澳大利亞、南美洲和非洲才能見到它們。肺魚的鰾很發達,壁上布滿了毛細血管,能夠像肺一樣用來呼吸,所以人們才給了它們“肺魚”的美稱。當肺魚居住的池塘在旱季幹涸時,它會鑽進泥土中度過炎熱的夏天,當雨季到來時池塘充滿了水,肺魚又重新回到水裏生活。

[我還想知道]

非洲肺魚有很發達的肺部,沒有水時可以呼吸空氣。它的鰭能像腳一樣支撐著身體。

鯊魚身體裏沒有防止魚體下沉的鰾。鯊魚是靠巨大的胸鰭產生浮力,這也有助於削弱尾鰭上葉產生下沉的力。其他部位,如輕的軟骨骨架和巨大的油脂肝髒都有助於增加浮力。魚在水裏呼吸是利用腮嗎?

魚同我們人類一樣,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離開氧氣便無法生存。人類用肺呼吸,而魚用鰓呼吸。

魚生活在水裏,我們隻見它們在水中悠閑地遊來遊去,不時地張開嘴喝幾口水,並沒有跑到水麵上來呼吸空氣,那它們是怎樣吸取氧氣的呢?原來魚的鰓裏麵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魚在水中張大嘴巴並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原來不僅空氣中有氧氣,水裏也溶解有氧氣。水從魚嘴裏進去後沒進到肚子裏,而是經過鰓又流出去。水流過鰓的時候,水裏的氧氣進到毛細血管裏,順著血管流到全身各個部位;身體內的二氧化碳也是順著血管排出體外的。魚就是這樣靠著鰓在水中不停地呼吸而生存。

魚的腮隻能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不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因此大多數魚離開水就會因缺氧而憋死。當然,也有些魚有“特異功能”,它們除了鰓以外,還有能直接呼吸空氣的器官,它們後來進化為兩棲動物。

[我還想知道]

跳跳魚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泥地上。當它們在陸地上時,它們能夠在嘴和鰓中保持一定的水分,進行呼吸。

生活在歐洲的鱔魚,在陸地上時,可以通過皮膚進行呼吸。飛魚的“飛”其實是滑翔嗎?

小朋友肯定聽說過有一種會飛的魚——飛魚。它們在海洋中遇到凶猛的金槍魚和箭魚追捕時,就會奮力跳出水麵,“飛”向空中,逃避敵害。

其實,飛魚並不會飛,它是像滑翔機一樣在空中滑翔。飛魚在滑翔之前要高速遊泳,胸鰭和腹鰭緊貼在身體兩側,尾鰭劇烈擺動,使身體躍出水麵。一離開水麵,飛魚的兩個特別大的胸鰭就像鳥的翅膀一樣展開,在空中迎著氣流向前滑翔,能滑行100多米。飛魚落下時,是尾巴先入水,如果需要繼續起飛,就在身體沒全入水之前,拚命用尾巴打水,得以重新躍出水麵。這樣,飛魚就可以連續滑翔了。

所以說飛魚並不是真的飛,而是滑翔,它滑翔的速度和距離都與風有很大關係。

[我還想知道]

鰩魚通過拍打像翅膀一樣寬廣的胸鰭在海水中“飛翔”。

扁鯊巨大的胸鰭使它飛起來像鰩,但它遊動起來卻是像鯊魚一樣擺動尾鰭推動自己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