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魚能長期住在書裏而不需飲水,這是因為它體內營養中有氫元素,吃下的食物與氫產生化學作用,就能產生水。
[我還想知道]
歐洲寶石甲殼蟲能感覺到林火的熱量。並朝火源飛去,然後在溫暖的樹皮上產卵。
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巨大的蜻蜓,其中有些個頭有今天的海鷗那麼大。
植物部分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
植物是羊齒類植物嗎?綠油油的禾苗,蒼翠的樹木,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小花……時不時地闖入我們小朋友的視野。那麼這些地球上的植物是何時出現的呢?
地球上的植物有陸生植物,還有海生植物。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生長在海裏的藻類,大約出現在32億年前。最早的陸生植物出現在35億年前:那時候,由於地球上的氣候溫暖、濕潤,陸地上開始出現了羊齒類植物。這類植物起初矮矮地長在地上,大約20厘米高,它的莖非常直,更有趣的是它沒有根,因此,隻能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後來,羊齒類植物漸漸地發展到幹燥的地方。為了生存,它長出了根,而且越來越發達。有了根就從土壤中吸收養料和水分,這類植物也就越長越高、越長越多,結果,高大的羊齒類森林便覆蓋了大地。
後來,由於氣候發生了很大變化,羊齒類植物慢慢地消失了,鬆類和杉類植物也漸漸長起來,漸漸長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花草樹木。
[我還想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植物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常綠美國杉,高達110多米。
世界上最重的樹是巨紅杉。目前,記錄保持者是著名的“舍爾曼將軍”,估計重量為2500噸。植物的種子因種類不同
而傳播方式各異嗎?植物的種子為了能找一地方“安家”,並繁殖下去,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大多植物的種子靠風力散播而四處飄蕩。這些種子又小又輕,像山楊的種子1萬粒還不夠1克重,而且它們通常還帶有羽毛或薄翅,風一吹就能高高飛起,落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輕飄飄的柳絮和白絨絨的蒲公英都是常見的這類種子。
有的種子能隨著江海的水漂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這些種子都有不怕水泡的外殼,所以盡管在水裏漂很長時間也不會腐爛。
像蒼耳、鬼針草等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上帶鉤或長刺,等到動物或人一碰上,它們就牢牢地掛在皮毛或衣服上,被帶到遠處去。這種傳播的方式叫動物傳播。
有些植物的種子成熟後能靠自己的力量彈射出去,像鳳仙花、大豆、豌豆的種子都是在果實幹裂後掉出去。這種傳播方式叫自力傳播。不過,這樣傳播的距離都不會太遠。[我還想知道]
有一些種子被動物吃下去,通過動物的糞便被排泄出來,得以再生。
有的種子自己會“爬行”,岡露草的種子長著長芒,陰天伸展,晴天收縮,這樣就能向前挪動了。小種子能長成大樹是
因為它生有胚嗎?把植物的種子播種在土裏,給予適當的陽光、水分、空氣和營養,它就會發芽,然後長出葉子,慢慢長成參天大樹。一粒小小的種子,能長出比種子大幾百倍的植物,這裏麵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如果拿種子和長成的植物相比,種子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在種子裏麵卻藏著植物的根、莖、葉各個部分,也可以說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呢。
剝開種皮,你就能看到胚。胚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構成的。像柿樹和菜豆這些雙子葉植物的胚有兩片子葉,它們把營養貯藏在肥大的子葉裏;像小麥和玉米這些單子葉植物隻有一片子葉,它們把營養貯藏在子葉外麵的胚乳裏。種子有了這些組織結構,當然就可以長成植物體了。
種子喜歡溫暖的地方,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的種子比在寒冷環境中生活的種子發芽要早。
種子在陰暗的地方容易發芽,但芽一長出就需要充足的陽光。陽光充足的地方豆芽長得很壯,陰暗處豆芽長得又細又長。
[我還想知道]
果實是植物的一部分,它包括種子。果實可以是多汁的,也可以是幹的。多汁果實如木莓和桃子的種子,幹果如罌粟的種子。
薄公英的種子是長有茸毛的“降落傘”。它慢慢飄落在地,生根發芽。植物根的作用是輸送養分嗎?
根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裏的水分和溶解在水裏的養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料。
植物生長離不開水分。植物身體重量的80%以上都是水分。缺少水分,植物就會枯萎。一棵向日葵一個夏天就要喝幾百公斤的水,這些水分全靠根從土壤中吸收。
根分為主根和須根。隻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由種子的胚根長成植物的主根後,主根上會分出許多支根,支根又會分出更細的支根,支根上還長著數不清的細小的根毛,這些根毛像好多微型“抽水機”一樣,它們統稱為根係。每株植物的根要是全接起來會非常長,例如,一棵小麥的須根可達7萬條,總長有500多米,如果把根毛接起來,總長度能達到20公裏。一棵一年生蘋果樹苗,竟有38萬條側根。
[我還想知道]
氣生根是從莖上生出暴露在空氣中的根。榕樹的氣生根最有名,一棵榕樹的氣生根可達4300多條。
某些熱帶喬木的樹幹基部呈杈狀凸出的部分,叫做板狀根,對樹木起支持作用,是熱帶雨林的特征。葉子是靠葉綠素進行
光合作用製造食物的嗎?像其他生物一樣,植物生存也需要能量,但它們可以直接從陽光中而非從食物中獲得能量。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葉子是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的。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細胞,能看到裏麵有許多像綠寶石一樣的小顆粒,這就是葉綠體,裏麵含有葉綠素。葉綠素製造食物用的能源是太陽光,需要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水是從根部吸收來的,二氧化碳是葉片上的氣孔吸進來的。每平方毫米葉片上氣孔多到100個以上。
葉子把這些原料經過加工,生產出葡萄糖和氧氣,同時將多餘的氧氣排放到空氣中去,將葡萄糖變成澱粉和其他的物質。葡萄糖溶解於水,隨時可以輸送到植物各部分去。澱粉先是貯藏在葉子裏,到了夜間才開始輸送。在植物生長階段,澱粉用來使植物生長發育,等到植物開花以後,澱粉就被送到種子裏貯藏起來,我們平時吃的糧食、南瓜,就是它們貯藏在裏麵的澱粉。多年生的植物把澱粉貯藏在地下莖或根裏,留到第二年生長時用,我們人類通常把它們取來做食物,像甘薯和馬鈴薯等。
[我還想知道]
維納斯捕蠅草葉子上的圓裂片,當被昆蟲觸動時,就會合起來,將獵物擠壓其中,然後釋放出酶,把它們消化掉,獲取營養。
仙人球像大多數仙人掌一樣,沒有長葉子而是長滿了刺,但它們仍然可以在綠色的筒狀莖中進行光合作用。葉子上葉脈的作用是運輸營養嗎?
植物的葉子上都有各種形狀的紋絡,這些紋絡有的平行延伸,如稻子的葉;有的是扇狀的,如銀杏的葉,而大部分植物則是網狀的。這些紋絡就是葉脈。
植物的根從土壤裏吸收的水和氮、磷、鉀等養料,必須輸送到身體各處去,先到莖,再通過葉柄到達葉脈;同時,葉子也在製造養料,在陽光的幫助下,葉子裏的葉綠素和由氣孔吸入的二氧化碳共同合作製造出糖類來,這些糖類就由葉脈運輸到葉柄,再到莖,最後被輸送到身體各處去。所以說葉脈是輸送水和養料的一部分管道,它和莖、葉柄一起完成植物營養的運輸任務,就像我們渾身布滿的血管一樣重要。
葉脈還是葉子的“骨骼”,支撐著葉子,如果沒有它,整個葉片就會卷起來或耷拉下來,那樣整個綠色的樹冠就會不成樣子了。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人沒有了骨骼,不就成了一堆肉嗎?
[我還想知道]
在熱帶雨林裏,有一些細小的植物生活在其他植物的葉子上,這種生存方式叫寄生。
楓葉之所以變成紅色是因為葉子裏的葉綠素慢慢被分解,而花青素不斷增加最終取代葉綠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