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而言,平原上的地形平坦,氣候比較一致,所以植物種類就少得多。適應高山氣候的植物無法在平原上正常生長。
經過世紀的變革,冰川的襲擊,好多植物種類已經滅絕,而好多保留下來的植物都是生長在高山上的植物。如世界聞名的水杉、銀杏、銀杉、珙桐等。
[我還想知道]
隻有一種咖啡栗子長在荒野,它長在馬達加斯加以東很遠的羅得裏格島上。現已瀕臨滅絕。
蘇鐵植物從恐龍時代就生長在地球上,但在今天,它們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植物群——它們至少有一半麵臨滅絕。植物不會開花是因為沒
有能開花的器官嗎?植物開花是為了製造種子,好使植物能繁殖後代。反過來也可以說,凡是由種子發芽而長成的植物,就一定會開花。但是在我們經常見到的植物中,也有許多是不會開花的。它們沒有能開花的器官,也不會結出種子,隻能用孢子繁殖。
地球上的植物分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藻類、菌類和地衣都屬於低等植物,它們不會開花。高等植物包括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其中的苔蘚和蕨類植物也都不開花。
不同種的藻類差別很大,不但大小相差懸殊,而且繁殖方式還不一樣。有的藻類分裂繁殖,有的靠孢子繁殖。
[我還想知道]
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能耐高溫、低溫和幹旱,地球上到處都能見到這類植物。
雖然大多數苔蘚都很矮小,但有些熱帶苔蘚卻能長到70厘米高。
最大的蕨類複葉可生長到6米長,極端相反的,生長在潮濕雨林地區的薄蕨的複葉卻僅有13毫米長,就如同一個細胞厚。種子的胚直接在樹上的果實中
長成幼苗即為胎生植物嗎?世界上奇妙的事也真是太多了,許多人都知道人和動物都是胎生的,而植物則不是,但是,植物王國還真有胎生的種類。
生長在海進泥土中的一種叫紅樹的植物,果實成熟後,不離開母樹,種子也不掉落,種子裏麵的胚就直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發,長成幼苗,就像哺乳動物的胎兒在母體中發育一樣,所以說,它是胎生的植物。
這個在母體果實懷裏形成的胎兒一點兒也不好看,就像一根長長的棒子,當它離開“母親”後,由於自身重量就垂直向下落,它的下麵一端很快長出側根,將幼苗固定在泥灘中,上麵一端抽出莖葉,一株新的紅樹便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些紅樹常生長在海灘上。遇到漲潮時,剛“出生”的胎兒從母親體內掉到水裏後,就隨著流水四處飄蕩,一旦遇到適宜的環境便“定居”下來。因此,我們在沿海地區總是看到那麼多紅樹。
[我還想知道]
植物也有血型,雖然沒有紅色的血液,沒有紅細胞,卻有類似人體內附在紅細胞表麵的血型物質——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決定了植物不同的血型。
植物半數以上是O型血,其他則為B型和AB型。植物聽優雅的音樂會長勢更好嗎?
植物也會聽音樂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看看以下實例。
印度的生物學家辛夫,讓一位名叫馬裏的藝術家用七弦琴對他花園裏的鳳仙花,每天演奏25分鍾優美動聽的樂曲。連續15周後,這些鳳仙花竟比鄰近的同類鳳仙花生長得要快,葉子平均比一般的多了12%,而且平均高度也增長了20%。這一切都說明植物會聽音樂,喜歡聽音樂。
東北尖端科技公司研究人員高橋認為植物的氣孔在音樂的刺激下,就會打開,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從而促進植物的生長。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音樂它們都愛聽。美國坦普布爾大學生物係的兩名學生,分別把兩株西葫蘆放在兩間屋子裏,並且各放一台收音機,分別對它們播放優美的古典音樂和激越的搖滾樂。結果呢?聽古典音樂的西葫蘆朝收音機方向爬去,有趣的是一株西葫蘆甚至把枝條纏繞在收音機上,好像以此表示喜歡。而聽搖滾樂的西葫蘆,它們的藤蔓卻背向收音機的方向爬去,甚至死亡。這說明植物喜歡音樂,但厭惡過度音樂。它們隻能對有節奏的聲音產生共鳴。
[我還想知道]
美國科學家把20種花卉分別放在安靜和喧鬧的環境裏,結果發現噪音使花卉的生長速度平均減慢47%。
法國一位園藝學家,把耳機套在一隻正在成熟的西紅柿上,每天為它播放3個小時的音樂。結果這個西紅柿長到2公斤,奪取了世界冠軍。植物能在寒冷的高山上生存是因
為它們有極強的抗寒能力嗎?在我國,很多高山上常年是皚皚冰雪。這裏海拔高,風雪彌漫,人跡罕至。然而,這裏卻生長著一些不畏風寒的植物,像我國西藏昌都和四川西北海拔4500~4800米的地帶,生長的細蒿草、龍膽、墊狀點地梅等。雪蓮是最著名的高山植物,它生長在大約海拔5000多米高的崖縫裏,開著紫紅色的小花,迎風傲雪,品格不凡。
這些植物之所以能在冰雪高山上紮下根來,是因為它們有一套應付嚴寒環境的本領,它們抗幹旱的能力都較強。為了抵禦高山上強勁大風的摧殘,生長方向也不像其他地區植物那樣向高生長,而是橫向生長;有的高山植物還生長了禦寒的“衣服”,比如雪蓮,滿身披著白棉毛,這種白棉毛既保溫又保濕,還能對高山強烈的陽光輻射起反射作用;高山耐寒植物的花能“發熱”,這些花朵能向陽運動,並像孵卵器那樣聚集熱量,對結果和孕育種子十分有利,因此它們能很好地傳宗接代。
[我還想知道]
在氣候較寒冷地帶,針葉樹樹葉通常扁平而窄小,或呈針狀或呈鱗片狀,並帶有一層被稱作角質層的厚厚的蠟質外層。這層外衣能幫助常綠樹葉經受住極寒氣候並保存水分。
在海拔為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生長的各種植物,它們既能承受夏季35℃以上的酷暑,也能抵抗冬季-30℃的嚴寒。植物因種類各異而有不同的味道嗎?
小朋友都知道,瓜果蔬菜以及中草藥都有味道,酸甜苦辣澀,各不相同。它們的植株都是從土壤裏吸收水分和養分,並輸送到葉子裏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糖類等相同的養料,供它們生長需要,可是它們的味道卻為什麼又各不相同呢?
原來這是由它們所含的化學物質決定的。有甜味的植物,例如水果和一部分蔬菜,多含有糖類,如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等;有些植物雖然不甜,但是含有很多澱粉,吃到嘴裏以後,當澱粉與唾液相結合,澱粉就產生分解,生出葡萄糖和麥芽糖,因此就有甜味了。
還有些植物有酸味,那是因為它們含有酸類,如檸檬酸、酒石酸、醋酸、草果酸等。
澀味是因為植物裏含有大量鞣酸,如柿子、橄欖、茶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