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裏茨忙站起來,同哈利兩人橫砍豎割,好不容易掙脫樹枝條的糾纏,終於逃到了樹蔭外麵。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盧格漸漸地沒有了聲音。這時天下起了大雨,他們也不顧一切跪倒在地,淚水和著雨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第二天,天晴了,那棵美麗的奠柏樹依然迎著朝陽舒展著柔和的枝條,要不是滿地的斷枝和呂德裏茨他們身上的累累傷痕,誰會相信這棵美麗的樹竟會吃人呢。他們在旁邊的地上用刀寫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前麵有棵吃人樹。楓葉衣
在我國,有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叫布依族,那兒有不少令漢族人感興趣的民族風情。初到布依族做客的人,一定會注意到布依族孩童們奇異的服飾。他們穿的衣服,都在肩頭繡上六個角形的黑布,那樣子就像是一片楓香葉,布依族人稱之為“楓葉衣”。
要說這楓葉衣的來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據說,從前有個頑皮的布依族孩子跟著大人去了穀場,場上垛了好幾堆穀子,大人們都去忙農活了,那孩子便一個人玩耍起來。
玩著玩著,一隻蟈蟈跳到孩子麵前,隻見它修身劍尾,非常神氣,此刻正蹲在那兒一動不動地閉目養神呢。是孩子哪有不喜歡捉蟈蟈玩的?尤其是這麼強壯的一隻棒蟈蟈。
那孩子悄悄貓下了腰,把五指叉開,攏成罩子的形狀,屏住氣,躡手躡腳靠近了那隻蟈蟈,然後突然一縱身,把那小家夥捉住了,心裏不由樂開了花。
小家夥一個人喜滋滋靠在穀堆邊,慢慢把合攏的兩手展開來露出一條小縫,正想好好看看自己的“戰利品”,冷不防被那蟈蟈從指縫間蹦了出來,“啪”地落到地上,三蹦兩跳,便鑽入了穀堆,不見了。
那孩子見到手的蟈蟈又跑了,把嘴一咧,急得差點兒哭出來,撅著屁股往穀堆裏一陣好找,可惜那蟈蟈早已逃之夭夭了。
孩子就是孩子,沒了蟈蟈,便把怨氣都撒在了穀堆上:“都是這堆臭穀子,害我找不到蟈蟈兒。”他越想越生氣,幹脆發起了性子,“咚”地一腳踢倒了穀堆,又見旁邊有棵楓香樹,便順手扯了一根枝條,對著穀子一頓狠抽,好端端的一垛穀子便被抽散打碎,潑灑了一地。
這一下,可惹火了穀神,他一把揪住孩子,氣憤地說道:“你這孩子,怎麼不知愛惜穀物,今天非要捉你去雷公那兒受罰不可。”然後,也不管聞聲趕來的大人們如何求饒,隻管捉了孩子,飛身上了雲端。
不一會兒,穀神便拉著那孩子飛到了天庭。堂上端坐著黑臉雷公,兩邊天兵天將肅穆而立。
別看穀神是個神仙,到了天庭也得小心從事,生怕冒犯了雷公。
那雷公一見穀神滿臉氣惱,又渾身是傷,不由驚問道:“如今正是收穀的繁忙時節,你不在下界盡職,到這兒來有什麼事嗎?”
那穀神指了指旁邊的孩子,憤憤然回答道:“小神本不該擅離職守。怎奈這孩子刁鑽任性,為了一隻蟈蟈兒,無緣無故遷怒於我,並用楓香樹枝抽我,害得我傷痕累累,實在太過分了。小神忍不下這口怨氣,故而提了他到雷公麵前評理,請雷公為小神做主。”
雷公一聽也很生氣,命人帶那孩子到跟前來,想要重重地懲罰他。所幸的是那孩子生性頑皮,也不知害怕,隻是歪著頭笑眯眯地看著雷公,似乎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好一個嬌憨無邪的小娃兒。”雷公不由心裏暗道,頓時產生了憐惜之心,暗忖道:這孩子憨頭憨腦,天真可愛,本還是個愛玩泥巴不懂世事的小娃娃,若是嚴加懲戒,恐怕他小小年紀,經受不住啊。
雷公眼珠一轉,心裏打定了主意,轉身對穀神笑道:“穀神啊穀神,你身為仙家,應當心胸開闊,氣量大度,他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娃兒,絕非有意抽打你,你又何苦與他一般見識呢?”
那穀神一聽這話,憤憤道:“不論有意無意,小神身受其害總是事實。難道我就該白挨他一頓打嗎?”
雷公微微一笑道:“‘不知者無過’嘛,更何況他還隻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娃娃,總有犯錯的時候。”
穀神心知此番雷公是有意偏袒那個孩子,也就不再說話,板著臉站在那兒生悶氣。
雷公也知道難以說服穀神,隻好當作沒看見,硬著頭皮顧自說道:“今後凡是還玩泥巴、樹枝的娃兒犯法,我都不判罰。”
穀神一聽,氣憤不過,抖膽頂了雷公一句:“如此恐怕有失公允,難道今後凡是娃娃爬到我頭上隨意糟踏糧食,我都得一並忍著嗎?”
雷公一聽,自知有所理虧,一時語塞,低著頭不吭氣。穀神見說到雷公痛處,便得理不饒人,繼續道:“小神倒要討教一下,以後該如何管教這些頑劣孩童?”
雷公聽他咄咄逼人,話裏有刺,便也有些氣惱起來,說道:“子不教,父之過。你且帶了這孩子回去,令其父母嚴加管教便是。”
那穀神還想爭辯,怎奈雷公把手一揮,下了逐客令。穀神無奈,隻好把那孩子又帶回人間。
打那以後,布依族人民就在自己孩子的衣服上繡上楓香葉,以示他還是個玩泥巴、樹枝的孩子,尚不懂事。這樣,若是吃飯時不小心拋撒了些米粒,天上雷公也不會怪罪了。鳳凰牡丹
隋煬帝年間,洛陽牡丹大盛。隋煬帝為了到洛陽去觀賞牡丹,還開鑿了大運河,可見當時洛陽牡丹名聲之盛。
而在洛陽種牡丹的園藝師中,以城西的洪老漢最為有名。他家種了許多牡丹花,有絳紅色的、粉紅色的、粉白色的、素白色、金黃色的、墨紫色的,還有其他雜色的。這些牡丹還有著許多美麗的名目,如一簇錦、丹鳳羽、山水芙蓉、漢宮春、胭脂點工等等。每到開花季節,滿院流金溢彩,姹紫嫣紅,遠遠望去院子像鋪了一幅七彩雲錦。這時遠近來買花的、觀花的絡繹不絕。洪老漢以此為樂,自然也是借此謀生了。
有一天,當時洛陽城中最有名的大文學家來到洪老漢家賞花。觀賞之後,十分高興,寫了兩首詩贈給老漢,又對老漢開玩笑說:“牡丹是花中之王,隻是它長不高,要是能長在幾丈高的樹頂上,不是更好看了嗎?”
大文學家說完就走了。但“言者無心,聞者有意”,洪老漢經他這麼一說,就一心想讓牡丹長高。然而又怎麼能長高呢?
一天清晨,洪老漢在鄉間散步,看到一個中年農夫正在嫻熟地嫁接桃樹。他靈機一動上前招呼:“這位兄台,老夫有一事請教。”農夫聽有人與他招呼忙下樹來說:“老伯有何指教?”
洪老漢說:“請問兄台能嫁接哪幾種樹?”
農夫說:“不瞞老伯您,我能嫁接70多種樹。”說完,指著旁邊的一棵果樹說:“這棵樹已嫁接了4年,共接了4種果樹,有桃、李、杏、梨,一到結果時,滿樹掛著不同的果子,好玩著呢。”
洪老漢上前仔細地看了看,見嫁接得天衣無縫,不由讚歎道:“好刀法,好工夫,這位兄台,老夫有一不情之請,可否依允?”
農夫連聲說:“好說,好說,老伯有何事盡管說。”
於是洪老伯就將欲把牡丹嫁接到樹上的想法跟農夫說了。
農夫想了想說:“我樹是嫁接過不少,花也嫁接過,可花和樹嫁接倒沒試過,不妨試試看,活不成您可別怪我。”
洪老漢連聲說:“這個當然,這個當然。”
洪老漢就把農夫領到家中,好酒好菜款待後,領農夫到花園中,指著牆邊一株高大的鳳凰樹道:“我想在這株鳳凰樹上嫁接五六種不同顏色的牡丹,讓這株鳳凰樹上開出牡丹花。”
農夫笑嗬嗬地說:“如果嫁接成功了,那不就成了鳳凰牡丹圖了,我一定盡力而為。”說完就動手作業。他從整個牡丹園中選出上百支花枝,借著梯子爬到鳳凰樹上,快速利落地動手嫁接起來。到中午時分,已經全部嫁接完。
農夫臨走時說:“現在是嫁接好了,但還要過十幾天後才會完全成活。這幾天中需要經常澆水,我會每天來看一看的。”洪老漢拜謝了農夫。
半個月後,牡丹花枝全都成活了,它們還吐出了新的嫩葉,茁壯地生長著。
第二年花季來臨時,鳳凰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牡丹花。從遠遠的地方就能看見這半空中的彩霞。觀花的人擠滿了整個園子,他們圍著這株鳳凰村嘖嘖稱奇,不知其中哪一位脫口而出:“好一幅鳳襯牡丹圖!”
洪老漢家有一株高大的牡丹樹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京城隋煬帝耳中。隋煬帝想:連民間都有如此珍奇的牡丹樹,我堂堂一國之君的禦花園裏怎麼能沒有呢?於是命令禦花園的花匠,立刻動手也造一株牡丹樹,並且要更高更大。可是禦花匠們左右擺弄,到頭來不知是水土問題,還是技術不精,反正嫁接的一樹牡丹花,不是蔫了,就是死了,到頭來滿樹牡丹花可憐巴巴的沒活成幾枝。皇帝看了大怒,便下旨洛陽的官府去將洪老漢的鳳凰牡丹樹獻上來。
洛陽的縣官忙拿了聖旨來到洪老漢家,進門就喊聖旨到。起先,洪老漢以為是皇帝要來賞花,哪知是要他把鳳凰牡丹樹進獻給皇帝觀賞,心中自是不願,可聖旨已經下了,不獻,就是抗旨,這可是抄家滅族的罪,想來想去,也隻好獻上了。
當天夜裏,洪老漢噙著淚拿著酒依依不舍地和鳳凰樹告別,鳳凰樹好像聽懂他的話似的搖搖樹枝,低下了花朵。
第二天早上,洪老漢流淚把鳳凰牡丹樹掘起,由官府押送到京城,隋煬帝非常高興,禦封它為禦花園之王,命花匠好好照看。自己也每天到禦花園去瞧瞧它,把它當成寶貝。
洪老漢自從失去了鳳凰牡丹樹,連平日裏最喜歡的滿院牡丹也不去照料了,整日鬱鬱寡歡,不久便得病死了。
在禦花園中的鳳凰牡丹樹,起先還長得不錯,可自從洪老漢得病後,它便病懨懨的了,不久也漸漸枯黃,最後竟也死了。
隋煬帝聽說牡丹樹死了,大發雷霆,以為禦花匠不去照料它,把他們全殺了。又派人到洛陽去請洪老漢。可回報說洪老漢已於日前死了,竟於樹枯死於同月同日,人們都暗暗稱奇。千年何首烏
明朝年間,浙江紹興有個名叫葉遠的讀書人。他因幾次進考都名落孫山。一怒之下,竟燒掉了所有書籍,隱居到山裏,跟著道士,又讀經書,又練氣功,期望自己能長生不老。
他在山中跟著道士每天四更起床,參禪聽道,勤練氣功。不料辛辛苦苦幾年下來,神仙倒沒當成,反而弄得個形貌枯槁,背駝齒落,未老先衰。
有一天,他一照銅鏡見自己這副模樣,大吃一驚,狠狠地摔掉鏡子,發怒道:“我丟棄了名利,隱退山間,潛心練道,隻望能成為神仙,不料幾年辛苦,卻換來這般光景。去它的,我看一定沒有神仙,要不我這麼辛苦怎麼還一無所成?既沒有神仙,我還學什麼,不如回家。”說完,恨恨地脫下道袍,打起包袱,不辭而別了。
白發蒼蒼的父母見失蹤幾年的兒子回家了,圍著他歡歡喜喜地邊問邊抹眼淚,共敘離別之苦。晚上,父母覺得兒子讀書考不中,修道竟修成這副模樣,不如讓他學做生意試試看。
幾天後,父母拿出多年的積蓄交給兒子讓他做生意。葉遠從市上左觀察右打聽,最後決定做南貨生意。從此,他走南闖北地做生意,一來二去,幾年下來,生意越做越大,家裏已很有了幾個錢了,於是他在城南買了一塊地,打算造房子給父母頤養天年。
這年,葉遠大興土木,開始造房子。在掘地打地基時,掘出一個與人一般模樣肥胖潤紅的東西來,幹活的人都感到奇怪。葉遠聽說忙到工地,可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來。於是拿了回家給父母。
他的父母一看,嚇了一跳。父親道:“我聽說有凶神太歲的地方才有這種東西,我看趁現在房子還沒造起,趕緊賣了那塊地,我們另擇地方再造房子。不然礙了凶神太歲可不得了了。”
葉遠有點不以為然地道:“礙著凶神大歲怎麼了,我學道這麼多年,可從沒碰著過神仙,想來這世上根本沒神仙。我看地已買了,還在這地方造就行了,用不著另外擇地。”任憑父母好勸歹勸,葉遠就是不肯換地。最後,父母見他不肯讓步隻好說:“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休動土’。可現在既然碰上了這件事,你又不肯換地。以前聽人說過,把這東西燉爛吃下,方可避災消難。我們是不吃的,不如煮熟了花些銀子,請人吃了如何?”
葉遠道:“何必要請人來吃?你們不吃,我一個人吃。”
父母見他要自己吃怎麼也不肯,可葉遠主意已定,執意不肯更改,沒辦法,隻好念佛求菩薩保佑。葉遠就把那塊小孩模樣的東西燉熟了獨自一個人吃起來,邊吃還邊誇好味道:“爹、娘,他們不吃,真可惜了,如此的好味道,隻怕隻有天上才有,不嚐一下實在可惜的,嚐一塊如何?”他的父母一心念佛求平安,哪肯上嘴?
葉遠吃下這東西後,不出10天,不但脫發又長,而且落齒重生,背也不駝了,顯得青春煥發,一下子年輕了許多。
過了些日子,房子造好了。葉選又娶妻生子。自從吃了那東西後,他整天價的東奔西走做買賣從不感到吃力。因為精力旺盛,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了一方富豪。
因為吃了那東西,葉選快50歲的人看上去也隻有30歲的樣子。一天趁閑,他又對父母說:“你們還說那塊東西是凶神太歲,我看是福星下凡,可能是長生不老的仙藥呢?你們看我現在不是越活越年輕了。”
有一天,一個老道士遇見他,說:“先生是不是吃過仙藥?精神似乎異常的好。”葉遠將這件事告訴了他。
這道士說:“先生吃下的是千年何首烏。何首烏是一種植物,它經過長年累月的日、月采華,大自然的孕育,到千年之後就變成小孩子模樣。是個可遇不可求的仙物,但必須一個人吃才有奇效,這東西吃下後不但可返老還童,還可長生不老。傳說宋朝時,楊老令公的夫人餘太君曾吃過一個,一百歲還掛帥出征,據說現在還活在世上呢。你現在也吃了這東西,可真是三生有幸了。先生既已吃了千年何首烏,還做什麼生意,不如隱退山林,這樣你就有希望成為神仙了。”
葉遠聽說又要叫他修禪成道,搖搖頭說:“想當年,我屢考不中,氣憤之下進山潛心修道,可到頭來卻練得不成人形,我可再不信什麼神仙了。”
道士說:“你得到何首烏,就是那幾年修練的結果。我現在就是來化渡你的,你既然不信那也隻好作罷。”說完一稽首,轉眼就不見了。
慢慢兒葉遠竟信了他的話,拋家棄子,再次進山去了。最後結果如何,卻沒人知道了。戴戒指的胡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