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水果剝皮後變色之謎

“庭前八月棗梨黃,一日上樹能千回。”這是古代詩人杜甫的兩句描寫人們喜食水果的詩。水果香甜,人人喜食。水果在食用前,往往應先剝皮,這是比較衛生的。可是水果剝皮後,如不立即吃掉,則會產生果肉變色的現象,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水果剝皮後果肉同空氣接觸變成了褐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這主要是由於大部分水果中含有一種叫“鞣酸”的植物酸導致的。這種酸一旦遇著鐵質,就會引起化學反應,生成鞣酸亞鐵。鞣酸亞鐵的化學性質很不穩定,當它與空氣中的氧分子化合時,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種性能穩定的鞣酸高鐵鹽,而這種鞣酸高鐵鹽通常是呈顆粒狀態的,很容易使水果變成褐色。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水果的肉質細胞內普遍含有活性較強的多酚氧化酶,像蘋果、梨這類水果剝皮或碰傷後,就會變成棕褐色,這是多酚氧化酶作用的結果。

水果剝皮後變色出現的微量鞣酸亞鐵,食用後對人體並無影響。如果你想防止變色,可把剝皮後的水果放在涼開水中浸泡一會兒,即可如願。指南草指南之謎

如果你到廣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旅遊,那裏美麗的草原景色迷住了你,你不幸迷了路,正在那兒放牧的蒙族牧民一定會告訴你:“隻要看看‘指南草’所指的方向就知道路了。”

“指南草”是人們對內蒙古草原上生長的一種叫野萵苣的植物的俗稱。一般來說,它的葉子基本上垂直地排列在莖的兩側,而且葉子與地麵垂直,呈南北向排列。

為什麼“指南草”會指南呢?

原來在內蒙古草原上,草原遼闊,沒有高大樹木,人煙稀少,一到夏天,驕陽火辣辣地烤著草原上的草皮,特別是中午時分,草原上更為炎熱,水分蒸發也更快。在這種特定的生態環境中,野萵苣練就了一種適應環境的本領:它的葉子長成與地麵垂直的方向,而且排列呈南北向。這種葉片布置的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中午時,亦即陽光最為強烈時,可最大程度地減少陽光直射的麵積,減少水分的蒸發;二是有利於吸收早晚的太陽斜射光,增強光合作用。科學家們考察發現,越是幹燥的地方,其生長著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準確。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內蒙古草原除了野萵苣可以指示方向外,蒙古菊、草地麻頭花等植物也能指示方向。

有趣的是,地球上不但有以上所說的會指示南北方向的植物,在非洲南部的大沙漠裏還生長著一種僅指示北向的植物,人們稱它為“指北草”。

“指北草”生長在赤道以南,總是接受從北麵射來的陽光,花朵總是朝北生長;可它的花莖堅硬,花朵不能像向日葵的花盤那樣隨太陽轉動,因此總是指向北麵。

在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上,還有一種“指南樹”,它的樹幹上長著一排排細小的針葉,不論這種樹生長在高山還是平原,那針葉總是像指南針似的永遠指向南方。

在草原或沙漠上旅遊,如果了解了這些能夠指示方向的植物的習性,就不會迷路了。植物報時鍾的奧秘

18世紀著名的植物學家林奈,經過對植物開花時間的多年研究之後,把一些開花時間不同的花卉種在自家的大花壇裏,製成了一個“報時鍾”。人們隻要看看“報時鍾”裏種植在哪個位置的花開了,就大致知道時間了。因為每種花開放的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蛇麻花約在淩晨3點開,牽牛花約在4點開,野薔薇約在5點開,芍藥花約在7點開,半支蓮約在10點開,鵝鳥菜約在12點開,萬壽菊約在下午3點開,紫茉莉約在下午5點開,煙草花約在傍晚6點開,絲瓜花約在晚上7點開,曇花約在晚上9點開。林奈正是根據各種花卉的開花時間而設計出“報時鍾“的。

就一天而言(在植物花期內),植物的開花時間大體是固定的;就一年來說,植物開始開花(始花),進入花期的月份也是大致不變的。有人把始花期月份不同的12種花卉編成歌謠:

一月臘梅淩寒開,

二月紅梅香雪海;

三月迎春報春來,

四月牡丹又吐豔;

五月芍藥大又圓,

六月桅子香又白;

七月荷花滿池開,

八月鳳仙染指蓋;

九月桂花吐芬芳,

十月芙蓉千百態;

十一月菊花放異彩,

十二月品紅頂寒來。

如果有人在一個適當的地方,把這12種花卉按一定的順序栽種,那麼也可以組成一個“報月鍾”。

為什麼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開花時間,而且固定不變呢?

這是植物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作用下形成的,以利於植物自己的生存。如在海濱的沙灘上,生活著一種黃棕色矽藻,每當潮水到來之前,它就悄悄地鑽進沙底下,以免被猛烈的海潮衝走;當潮水退去時,它又立刻鑽了出來,沐浴在陽光下,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科學家通過對細胞分子的研究發現,這種現象是由遺傳基因控製的,因此可以代代相傳,形成一種習性。如果把矽藻裝入玻璃缸裏,拿回家觀察,就會發現:即使是已沒有潮汐的漲落,可它仍然像生活在海灘時一樣,每天周期性地上升和下潛,其時間與海水的漲落時間完全一致。發光植物的奧秘

動物會發光這是大家所知道的,比如螢火蟲便會發光。

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植物也會發光,你會相信嗎?

據報道,在江蘇丹徒縣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有幾株生長在田邊的柳樹居然在夜間發出一種淺藍色的光,而且刮風下雨、酷暑嚴寒都不受影響。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這是神靈顯現,有人說這些柳樹是神樹,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科學家們得知這一消息後,對柳樹進行了“體檢”,並從它身上刮取一些物質進行培養,結果培養出了一種叫“假蜜環菌”的真菌。答案找到了!原來,會發光的不是柳樹本身,而是假蜜環菌,因為這種真菌的菌絲體會發光,因此它又有“亮菌”的雅號。假蜜環菌在江蘇、浙江一帶較多,它專找一些樹樁安身,用白色菌絲體吮吸植物養料。白天由於陽光的緣故,人們自然看不見它發出的光,而在夜晚,就可以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