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掌 峨眉之爭(1 / 2)

上官菲看著天賜表情豐富,一會正經得體、一會抓耳撓腮、一會呼吸困難、一會全身赤紅。本想叫醒天賜,可想著小白狗師傅所說,天賜身上際遇很多,忍了好一會,終究沒有叫醒天賜。

二個時辰過去,天賜慢慢恢複平靜,隻覺全身通透,身心愉悅,丹田之中環繞一縷淡紫氣息。頭腦清醒許多,仿佛憑空開竅一般。天賜盯著彌勒佛像看了一會,雙手合十,恭敬說道:“弟子謹遵佛祖聖諭,盡力化解三家相爭。”

說完慢慢退出雷洞坪,上官菲跟著天賜靜靜出來。“師姐,走,我們快上峨眉金頂!”二人急忙運起身法,向金頂飛去。

臨近峨眉金頂,空氣愈加稀薄,氣溫尤其冷濕,潮濕空氣中夾雜喧囂吵鬧聲。二人繼續上行,吵鬧聲尤為聒噪,一時間聽不清前言後語,隻是滿山吵雜,亂作一團。

二人上了峨眉金頂,隻見金頂上有一偌大道場,道場中央立有一座佛像。要說佛像怪異,天賜以前所見,比之眼前所見,十之無一。隻見一大圓墩上站立四頭小象,四頭小象麵朝四方,尾部相連,六顆象牙,左右各三。在它們上方鑄有大型蓮台,蓮台上端坐一人,奇就奇在此人雖是麵相俊朗,佛光普照。然不可思議的是,此人生有九顆腦袋,脖子向上下四、中四、加上最上方一顆,九顆腦袋,活靈活現,仿佛上麵每一顆眼睛,都能清楚看透世人心裏。在他麵前,一切謊言、假象仿佛都不再存在。

佛像四周,分別簇擁三堆人群:一群和尚、一群道士、另一群卻是儒生打扮。三群人吵吵嚷嚷,爭得麵紅耳赤,若不是各方執事勸阻,眼看就要開打了。

天賜二人看此情形,仔細聽了一會,方才理出頭緒。原來在這峨眉山修煉之人,並不是隻有一個派別,卻是佛、道、儒三家並存。幾千年來,三家一直相安無事,哪知幾個月前,後唐大陸重新啟用禪悟宗,尊禪悟宗為護國法教。這禪悟宗不隻是新官上任,還是有意為之,非要在峨眉山選出執政教,代表峨眉,參加後唐教法評比。一時間,佛道儒三家爭得麵紅耳赤、嘴角垂涎。

佛家認為這峨眉山,乃是他們祖師普賢菩薩道場,現在既然要選出峨眉領袖,自是他們佛家當選。道家卻另執一辭,據理力爭,說那普賢菩薩,未成佛之前乃是他們道教元始天尊座下弟子,道號——普賢真人。加上普賢菩薩後來到峨眉山開道場,中間也有其大師兄廣成子相助,要不這峨眉山,哪輪到普賢菩薩在此開場講經?

儒家也是旦旦有詞,五法有雲,天地君親師,若無儒家相助,任憑你們佛道再牛,想在人間立足,也是萬萬不能,況且他們儒家祖先陸通學士,當時也是這會宗堂創始人之一,不,應該是會宗堂創始人之首。況且是在人間,諸事理應由他們儒家做主,這峨眉三家代表,非他們儒家莫屬。

天賜從小熟讀詩詞歌賦,僅僅知道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是為普賢菩薩道場。哪知今日一見,原來這峨眉山還有這麼多傳說,當真是長了見識。佛道儒眾說紛紜,一時難分難解,整座金頂一片混亂。

天賜仔細觀察,隻見道家執事那人,極其不平這峨眉山,被化作佛教聖地。口口聲聲言道:“若無廣成子祖師相助,任你普賢是那如來首徒,又怎可到此處占山。此間之事,尚且不知當時是不是那普賢巧取豪奪、鳩占鵲巢,也都是未知之數!”

聽到道家如此汙蔑普賢菩薩,佛家眾弟子,自是不答應。儒家借機煽風點火,一時間,場麵不可控製,雙方唇槍舌劍,就要變作演武場。

天賜想著彌勒佛祖所托,凝神聚氣,神識覆壓,頓時整個金頂佛光普照。眾人急忙噤聲,隻見金頂中央普賢菩薩佛像,似是動了一動。

“菩薩顯靈了!”佛家弟子齊聲高呼。

“無名本空,妄執而有,如來藏,不空自空。”普賢菩薩開口麵向佛家弟子說道,九顆腦袋洞察四麵八方,任人一看,這菩薩便是望向自己。

“多謝菩薩點化!”佛家眾弟子急忙合什叩拜。

“道德成,萬法得成,空處空,方納萬物之空!”普賢菩薩又向道家釋義。

“福生無量天尊,弟子感謝普賢真人賜教!”道家一方,左手豎立胸前,右手搭上左臂,齊聲道。

“吾之成佛,廣成師兄、陸師兄提點有加。當日會宗合祀,陸師兄不吝、不悖,普賢始終未言答報。今日在此,眾生可代陸師兄受吾一拜。”普賢菩薩說完,長身而立,而後雙手合十,低頭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