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粗的植物
相傳,古時有一位名叫亞妮的王後,一次興致勃勃地到地中海中的西西裏島遊玩。當她帶了一隊人馬來到埃特納火山附近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
隨從們抬頭四望,見四周並無地方可以躲雨,心裏不由犯了愁。正在這時,他們發現了坡前一棵高大無比的栗樹。那栗樹濃陰似傘,遮住了好大一塊地麵。王後及其100名隨從走了進去,卻絲毫不覺擁擠。栗樹為100餘人擋住了風雨,因而被王後親切地稱為“百騎大栗樹”。
“百騎大栗樹”到底有多粗呢?經過實地測量,它的直徑有175米,周長有55米。北美的巨杉和非洲的猴麵包樹可算是世界級的粗樹了,但巨杉的直徑最粗的也不過12米左右,猴麵包樹呢,也僅僅10米左右粗。
除了可供遊客觀瞻以外,“百騎大栗樹”的經濟價值極為珍貴。它的堅果含有大量的澱粉、糖、脂肪和蛋白質,既可炒食,又可加工成罐頭。產量高,質量也好,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如今,這棵“百騎大栗樹”雖然經曆了滄桑磨難,但仍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每年開花結果時,都能引來大批采栗子的人。
最長的植物
20世紀20年代,一位植物學家深入我國雲南地區的原始森林。在那裏,他看到了一幅前所未見的景象:一個個藤圈密密匝匝地繞在樹木之間,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玩著莫名其妙的遊戲!
植物學家想:這地方人跡罕至,是誰有那麼好的興致繞出那麼多的藤圈?
他走近仔細觀察,這才知道造成藤圈奇觀的不是別人,正是大自然本身。
原來,這種藤條叫白藤,屬棕櫚科,莖隻有4、5厘米粗,但長度卻達200~300米,有的甚至達400~500米,堪稱世界之最。
白藤十分纖細,它們又是怎樣爬上樹梢的呢?奧秘就在於白藤的渾身上下都長滿小刺。風吹著細細的白藤在林間晃晃悠悠,一旦碰到了大樹,倒長的鉤刺就緊緊紮住不放。以後,白藤就一邊爬,一邊長出新的鉤刺刺進大樹表皮。它爬呀爬呀,待白藤爬到樹梢盡頭,它就折轉身子向下爬,接近地麵時又翻轉身子,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了天然的藤圈。
白藤生活在密林之中,隻有頂端才可能接近陽光,所以,它的莖幹下部全是光禿禿的。
我國的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地都盛產白藤,它的莖幹又軟又韌,可以做藤椅、藤榻和藤籃等藤製品。在醫學上,白藤還具有解毒的功能,它的全株都可以入藥。最大的花
1818年5月20日,英國探險家萊佛士當時正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叢林裏考察。忽然,他聞到了一種難聞的臭氣。循著臭味一路尋去,萊佛士發現,臭氣是由一種巨大無比的花朵散發出來的。它的直徑達到1米,中央長著一個口小肚大的“壇子”,6片肉質的花瓣從“壇口”的邊緣伸出。這些花瓣顏色呈暗紅色,上麵綴有白斑。萊佛士將這怪花稱作大花草。以後,人們便將萊佛士這一姓氏作為大花草的學名。
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弄清楚了,大花草是靠寄生生活的植物,它既無根,又無葉,也無莖,而僅僅將花莖寄生在白粉藤的身上。初時,隻能看到寄生部位的開裂,後來便可見到一個小包。以後,小包慢慢長大,9個月後竟變成一朵大的“卷心菜”。突然有一天,“卷心菜”開放了,它緊緊包裹著的“葉子”向空中舒展開來,散發出一種如同腐肉發出的臭氣,招引了許多蒼蠅和甲蟲前來吮吸花蜜。
數天以後,大花草的花瓣顏色開始變暗,變黑,最後便變成一堆“稀泥”。然而,正是這堆“稀泥”又孕育著未來的花中之王。
植物學家告訴我們,大花草的重量雖然可達10多千克,但種子卻出奇的輕。這些種子常常黏附在大象的腳底,到各地去安家落戶。